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几点探讨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价值观

淄博职业学院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的形势之下,高校意识形态虽然在整体上展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但是面对着国内、国外复杂文化等综合影响,同样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与压力。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只有高校能够管理的好阵地、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通过让大学生们树立起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底线意识等途径,进而逐渐的增强育学生们的意识形态素质。新形势包括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大数据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凸显出”大”的特征,庞大与海量的数据彰显出重要的价值,云存储技术得到不断的应用。面对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时期,以大数据、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大数据化的应用场所与领域。因此,从大数据的视角探讨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意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校也是传播文化的主要前沿阵地,基于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就使得学生们从不同的文化中了解世界的新鲜事物。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引导高校学生结合大数据时代的趋势,学习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便赋予了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很多新的机遇。新媒体已经逐步成为的影响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媒介,对于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教学产生了冲击。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教学工作,这是一项全新的思考与挑战。教师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掌握学生自身思想的特点,加强对学生们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开展思政教学,就需要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并时刻关注与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一方面,高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所讨论的有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话语,始终坚持教师所需要守住的政治、道德以及法律底线,并且无论在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专业课方面都应当主动提高学习理论的能力,进而提高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的水平。另一方面,老师需要定期的在学生中间开展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教学内容最好包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要学会在讲解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不断的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总之,只有高校的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灵活的掌握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们主动地接受知识以及缩短与学生间的距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并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二)不断强化深度培育意识形态,让意识形态教育真正的走进学生的课堂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提高了互联网化的应用场所与领域,自媒体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以及民族的希望,在高校读书时就需要强化意识形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但是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包括不同的文化形态与价值观念的网上冲突与交融等方面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就需要着重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其一,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与利用好大数据,数据能够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出具体的方向、教学服务,高校应该及时抓住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以及创新在网络形式下对学生的思政教学形式。诸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思政教学工作,采用视频教学法组织学生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思想有关相关视频,再让同学们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用榜样的力量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其二,老师在运用自媒体的时候,可以采取教材体系的系统讲授、形势报告或者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根据所听到或者学习到的意识形态教学方法,并进行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比如,高校还要鼓励学生使用访问政府等各大网站的网络软件,了解最新的国策国事,从而加强对当前国内政治局势的掌握。教师应该始终以欣赏目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起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激发自信心。综上,高校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之中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上的创新,还同时需要在网络资源上增加资金的投入。让学生们结合时政、社会热点来不断的了解意识形态,思政老师在逐渐解决学生们存在的困惑以及困难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变化,最终达到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共同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的形式

高校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的主战场,需要不断的强化预警机制以及构建出协同方面的机制。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在于将在正面、主流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们,并进一步地指导学生们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为高校随时发布教学信息、检查信息等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平台,更多与学生学习相关的重要信息也都是通过自媒体在第一时间所传播。高校的网站作为网络思政教学的宣传阵地,也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科研与提高管理的有效工具。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网络思政教学的宣传,学校可以采取网站传播正面思想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高校需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主题并能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有吸引力的思政教学主题网站,扩大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中的领地。比如,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与微信平台讲解意识形态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并组建热爱微信思政建设的一线辅导员老师及学生骨干队伍,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工作室,便于加强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互动。其一,高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对意识形态的同步宣传,在线下培养学生骨干来发挥学生创造力进而加强其思政教学,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政教学中;在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来建设具有“正能量”的高校微信公众号。其二,高校应该及时掌握内师生所存在的不良情绪、消极心理,设定处理敏感问题以及部分社会矛盾方面的应急方案。其三,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们常接触的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网站、百度贴吧或者BBS等网络平台强化对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不断的宣传主流的文化以及价值观。老师还可以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意识形态的兴趣,进而让大学生能够自觉的养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并成长为具有较好政治意识以及底线意识的大学生。

三、结语

以意识形态的视角思考高校的思政教学,既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又借助大数据平台对高校学生予以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高校充分利用新形势下的教学背景,学生便能够提高自身的意识形态以及提升在新形势环境中的综合素质与应对挑战的能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