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记》中的君子理想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礼记中庸儒家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飞快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呈现出新的特征。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健康关系着个体的成长和成才,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任务,是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儒家所推崇地君子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儒家思想相关的经典著作中,《礼记》一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该学说的核心内容。《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书中所记载的儒家君子小至修身、大至治国的种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高职学生构建理想人格提供了重要参照。

一、《礼记》与“君子”理想人格

《中庸》《大学》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儒家文化中“君子”这一理想人格通过践行"礼"来实现儒家理想人格的完善。很多高校从《礼记》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如华南理工大学,新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可见该书对当代文化教育和品行塑造方面的深远影响。

(1)修身。《礼记·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为人处事,以简单随和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来保持自己的品德,并时常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去除思想上的杂质,明确自己的志向,树立远大的理想,达到身心宁静的目标。总而言之,修身是为了丰富完善自身的人格,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而不逾越事理。

(2)明礼。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是对我们国家描述的要点之一,“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礼是君子对内对外规范社会秩序以达到一定规范的方式和手段,是“君子”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敬而不知进退,不懂礼,会让人觉得很累;处处小心翼翼而不知礼仪,会让人心生畏惧,不敢随便接近;如果只是一味的逞匹夫之勇而不知礼仪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中伤人。可见,“礼”具有约束的功能。进入现代,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注意自己的礼仪,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

(3)敬让。《礼记·经解》在文中首次提出“敬让之道”,认为“敬”“让”是君子之士必须拥有的美德。君子在生活中待人接物应是态度恭敬、节制谦让的;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别人的,绝对不可以过高地看待自己,甚至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君子”之道,要以谦卑的态度来尊重和礼敬他人,尊重他人人格。“让”是指谦让、逊让,谦虚地礼让或退让,儒家认为,“让”一种修养,一种大度,是一个人心胸开阔的见证,它能减少矛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中庸。《中庸》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成中英先生在理解《中庸》的和谐概念时,把它概括为“中和”[1],而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中庸之道是求“和”之道,“中”释义为正,“庸”可释义为平常。中庸之道又被称为“中正之道”,追求的是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谐。不论做人还是处世,不论日常琐事还是国家大事,我们都可以从矛盾对立的两端中作出优化选择,寻找契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最佳的优化解答。

(5)为学。“为学”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系统性的大工程,还分为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指我们做学问要广泛的学习,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之”“慎思之”指我们对疑惑的事情要刨根究底,除了仔细观察分析,还要大胆怀疑。学是越辩越明的,所以称为“明辩”。不辩,所学的知识就会真伪难辨,良莠不齐。“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

二、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某些功利思想乘虚而入,使很多大学生在自我人格的塑造上感到迷惑,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被当做落后甚至过时的价值观被某些大学生忽视,树立健康人格尚需时日。

(一)缺乏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比较典型的的诚信问题就是考试作弊,每年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考试季来临之际,老师们便如临大敌,反复强调诚信考试的重要。但是总有部分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铤而走险;更有甚者,为了获取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爱心款项,不惜弄虚作假,开假证明,还有些人故意拖延学校的欠款。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亟待全社会的重视。

(二)缺少宽容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当年轻的大学生们与生活发生摩擦,被他人伤害,很容易就走向思想极端,对人防备,不信任;因痛苦无法释怀,转而将这种无奈继续施加在他人身上,待人严苛,慢慢的造成恶性循环。

(三)重利轻义

义利问题,犹如古埃及的斯芬克斯之谜,困扰了人类上千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义和利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但矛盾有主次,位置有先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

人类社会,应该义字当先,义导利,义制利。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不良思想冲击着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还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自己的利益漠视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这都是与儒家君子人格相悖的。

(四)能力智慧不足

高职学生入校分数线较本科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若是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得过于薄弱,各种社会实践能力匮乏,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也很难从事科研工作。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如何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是本文现实意义的体现。《礼记》中蕴含的丰富的道德人格理想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参考。

(一)勤奋好学,博学多识

学习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我们能认识自热、知晓历史、明辨是非。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把学习放在生活的首要位置。其次,要培养高尚的学习动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相对明确,多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习得一技之长,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完全可以令自己成为社会精英人物,为祖国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大学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宽松,专业学习也由教师监督转变为自我约束,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切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力求达到博学多识的目标。

(二)学会慎独,勤于自省

《中庸》曾提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强调君子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因为无人监管而改变自己一贯遵循的行事作风。慎独是对人格、品质、意志和修行的考验,也是对我们道德人格的考验。真正的“慎独”是生命的自觉,应如杨震的幕夜却金一样,是主体的自发行为,并时刻用道德原则约束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还应勤于自省,通过不断自我反思和总结,可以更快地找到成功的路径。

(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广大青年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宝贵的人生”。当代大学生应主动学习儒家经典,自觉践行《礼记》中的“君子”理想,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被普遍认同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勇于拼搏。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理论联系实际,不虚度光阴,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构筑起成功的大厦。

(四)择友而交,和而不同

相比于较为单一的中学学习生活,大学生活便极为丰富。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个特殊时期的宝贵机会,结交一些品德高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良师益友将是我们前进的助推力,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正视朋友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相近,习相远”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每个人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影响,性格习惯也会相差很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相互尊重,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努力做到求同存异。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应尽快树立公民意识、担当社会责任。个人无论身处何境,都必须要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责任感。儒家是入世的思想文化,所以《礼记》中的“君子”人格也是入世的人格。《礼记》中所描述的的君子理想人格,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并不断发展演变,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了重要参照。

猜你喜欢

礼记中庸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半途而废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