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时代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我国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视为重要教育工程,历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备受关注。高校思政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型的高校学生,思政课尤为重要。但部分学生却把思政课当成了不得不学的“学分课”,对思政课内容毫无兴趣。因此,我们需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必要性的创新。

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的方式落后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普遍以课堂讲解为主要方式,缺少社会实践及互动,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生在课堂上也很难得到实际性的收获。思政课课程内容多为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难以发自内心的进行思政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及,PPT投影、影音视频投影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重要教学手段。但PPT内容不够丰富,多为书本上已有的文字信息,教师在授课时大多只是将PPT投影作为课本使用,拓展延伸内容少,实际案例不够生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倍感无味。另一方面,课程理论化内容占比过大,难以将课堂内容和听课者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不利于将思政课的理论指导发挥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导致高校学生学习方式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致使其学习效率低、掌握知识不够扎实。

(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低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低,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仍采用较为陈旧的案例,在时间与空间上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案例内容和学生思想无法产生共识,学生难以理解案例实际意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思政教材更新频率过低、更新速度过慢。

虽然陈旧案例中的光辉事迹、感人故事是值得学生学习和铭记的,但高校思政教育也应跟随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实时热点。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日趋成熟,高校学生使用电脑、手机上网时间在生活中占比较大,接收外界信息较快。但网络中鱼龙混杂,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在面对一些看似深刻,但存在负面情绪的信息时学生难以分辨对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被此类信息误导。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将社会实时热点问题融入课堂,对各类事件加以分析解读,促使高校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避免一些负面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性的引导。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不在以束缚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为目的,而是逐渐向为学生服务转移。因此,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应用大数据,将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信息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一方面,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的创新,应当更加符合新时代特色。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让高校思政课堂不在乏味。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将课程和实践关联,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新理念、新观点,这种焕然一新的视角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用性大幅提升,将高校学生引领于社会前沿。

(二)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向大数据时代,这为有利于高校学生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教育,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更符合当代青年兴趣的话题。并且可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创造出一套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教学课程。不仅如此,思政教师还可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加以深刻理解,将现有的教学方法随时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

这种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使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具备较强的前瞻性,教育者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当代高校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及时的进行指导,辅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思政教育的效率提到一个新的制高点。

(三)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实际效率

新时代创新的思政教育给高校学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创新的思政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与学生的单方向传递,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高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得到提升,使高校的思政课更加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不再对乏味的思政课感到排斥,进而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高了实效性。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研究方法

(一)坚持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活动

思政理论和实践都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社会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优良的教学效果。高校学生多为青少年,正处于充满活力的年纪,加大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力度,才能使思政教育的结果更加实际。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坚持跟有关机构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从而保证实践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结合高校所在城市相关资源,如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使学生在了解革命先烈光辉伟迹的同时,建立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地检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门联合建立教育机构,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思政教育的意义。

除此之外,高校应在校内增加思政教育活动频率,如思政主题辩论大赛、贫困助学活动等等,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互动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接触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学生对各种事务的自我分析能力不断增强,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起到相反作用。一方面,高校应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加强教师对应用动画视频、图片投影的专业培训,随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吸引学生眼球。例如:教师指导学生编排相关主题微电影并参与其中,完成拍摄后在思政课面向学生播放讲解,分析视频反应情况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精神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教育。

(三)坚持教学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思政教材更新较为缓慢,教材内容和学生关注的话题点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该勇于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切合实际的思政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信息数据,将社会上的实时热点进行梳理,在思政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探讨分析。但大部分高校学生年龄较小,部分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判断能力较弱,网络信息内容复杂繁多,极易对其产生消极性影响。因此,教师应在利用网络创新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将网络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扩充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体系。高校思政课程包含了法律、心理、文化、道德等多种主题,其本身就具备了较强的延伸性和扩展性,能为学生在现实生活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提供基础理论和指引。因此,高校应以现有的思政课本内容为基础,对课外思政类刊物、报道进行延伸解读。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意义重大。高校思政教育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方面,改革创新陈旧的思政教学课程。另一方面,将实际情况和思政教育相互联系,让思政教育理论内容得到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为国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时代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