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特色建设

火箭军工程大学

40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事业不断取得进展,文化自信日益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迈向新阶段。40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是一条不平凡的改革创新之路,也是一条在实践中繁荣发展,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发展的创新之路。在这40年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一、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尤其自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十六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等党的重要会议中都对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重大的决定和部署。《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不断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提出了文化自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推向了新的时代高度。

二、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党40年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目标,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发展的发展战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新中国不仅要在政治经济上发生大变化,而且在文化上要成为“新文化”和“文明先进”的新中国。1957年以“左”为主要思潮,把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意识形态,使文化建设发展受到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90年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知有了新的把握。党的十四大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事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文化生产力”;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软实力”,与经济政治并提,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文化看作“民族魂”,把文化自信看作是“更基本、更深沉、更久持的力量”。改革40年开放以来,不仅在实践中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而且从理论上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入人心

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革命,各种社会思潮也纷沓而至,力图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影响,其间,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西方国家不断夹紧对我国文化渗透,加之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宽松开放的文化环境难免会在思想、文化等领域出现杂音噪音,“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为一些功利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刻意为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基础。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党的十三大也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来,“中国特色社主义”成为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题目的主题词。40年来,我们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各个时期重大理论问题,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尤其是改革开发40年当今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国道路已经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信得过的“东方榜样”。今天,很多90后年轻人开始走进马克思,感叹“马克思靠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入人心。

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40年来,我们的文化产业日趋繁荣,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日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逐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逐渐提高,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效显著,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和市场逐步完善;以市场机制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文化的多样性需求。各种惠民工程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群众更广泛地享有文化成果的同时,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等现代文化产业及文化服务,也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40年的文化建设,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理念转化成具体的制度、行动,不断铸就了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

五、实现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但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更加自觉地时代。我们不再把外来文化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在开放中更加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为我所用,融为我们自己的文化。曾经许多外来文化艺术形式,像电影、芭蕾、歌剧、油画等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中国学英语的人,比英美的总人口加起来还多,另一方面大量的外国人也开始学汉语,大约有4000万人,这在汉语存在的几千年历史中不曾出现过的规模。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是多一门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彰显时代创新,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故事”引来了八方喝彩,许多“感知”中国的对外交流品牌日益成熟,中国与157个国家签署文化合作协议,建成了35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世界文化交流和交锋都更加频繁的情况下,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正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彰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从新的高度出发,从全球视野出发,随着中国日益开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向着伟大的光辉彼岸有力前行。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特色建设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