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当代向度探究

2019-11-15杨艳蓉武恩义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电影文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希区柯克语境意识

杨艳蓉 武恩义(山西大同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电影艺术沧海百余年,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在物质及精神文明达到新高度的当今时代,电影艺术自身发展受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愈加明显,这使得电影事业工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基点重新审视其存在理论,并探索其更为科学的发展向度。回溯电影历史瀚河中的艺术名宿,或卓越于对电影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或脱凡于对电影技术手段的精妙掌控,又或是专注于电影理论的研究,从而涵养电影事业的发展。当代电影的存在理论根植于先贤艺术实践的沃土之上。在人类社会环境整体发展及电影理论内在演变的背景下,当代电影欲探索未来发展指向,必然首先着眼于当今电影环境的客观现实,同时又需要对电影历史中的重要经验价值进行再度挖掘与汲取。

一、语境、回溯与“期待视野”

让·米特里(Jean Mitry)在《电影美学与心理学》(EsthetiqueetPsychologieduCinema)中将电影艺术解读为“文化内涵的视听呈现形式”“客观感知形象在主观意识中的无序性排列”的时候,电影语言的“全语境”概念已勾勒出了基本轮廓: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电影语言以及受众的审美意识。三者之间构成的语境体系,决定着电影语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让·米特里对电影语言的认知却是辩证的:一方面,“电影语言能够承载并准确传达出某种信息的含义”;另一方面,“电影语言实现效果的准确性却依赖受众意识对电影语言的分析与判断”。但是,这一关于电影语言之语境的“认知”并未被让·米特里总结为理论概念,故而并未对后世电影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直到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在《摄影剧:一次心理学的研究》(ThePhoto-play:APsychologicalStudy)中将电影定义为一种“幻觉的游戏”“一个心理学认同过程”的时候,电影语言的“语境”概念才逐渐清晰地映入学术界视野,进而使得受众审美感知得到电影创作者的关注。故而所见,电影语境理论体系的滞后发展,使电影语言创造过程忽视了受众审美感知的重要作用,而电影语言与受众审美感知之间的关联性,是掣肘当代电影发展的要因之一。“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姚斯(Hans Robert Jauss)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既指受众审美感知前由生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又指这种先在结构在观影中的期待性过程。“期待视野”概念的确立,揭示了电影语言与受众审美感知之间的基本关联关系,但并未对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普遍规律进行诠释,对于这一点,历史经验或可以给出答案。

希区柯克未必是最早意识到电影“语境”概念的先知,但是他却是最早践行这一概念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最早的获益者。作为一代电影大师,同时也是希区柯克挚友的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Hitchcock/Truffaut)中谈到希区柯克电影时说道:“那是为观众而创造的艺术”“希区柯克对于‘观众期待’的了解,甚至比观众自己了解的都要多”。特吕弗在这本书中同时提到“谋杀、暴力和死亡构成了希区柯克电影的情节要素,而过失、罪行与惩罚则编织了希区柯克电影迷离的道德困境”,“希区柯克经常将影片角色和观众都置身于道德审问和犯罪行为交织的电影故事当中,当然让观众欲罢不能”。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风格具有独到的见解,并对其显著外在特征进行了描述,但这并不是对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深刻特性的全部总结。希区柯克首先基于当时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对影片主题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基于镜头语言的运用以及画面语言的设计等手段,构建出以观众心理认同效果为指向的电影语言策略,最后通过对电影场面“近乎苛刻”的掌控而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影片。如果说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那么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受众审美感知为指向,这一指向的具体着力点并非是观众的理性意识,是有针对性地瞄准观众潜意识心理需求,而这正是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深层特性。观众内心深处的道德批判、恐惧以及自我欲望的压抑等,均是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内在延伸及外在指向,正是通过电影语言的导引及编织作用,这些深藏着的潜意识因素与理性意识构成内容逻辑,使观众内心真正地融入到了电影语境当中。可以说,使观众震撼的、恐惧的、惊奇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观众内心深处那个潜意识中的自我。这不仅是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现实效果,更是观众审美的“期待视野”。在当前电影语境理论体系尚不完备的背景下,基于观众心理认知定位电影语言设计,即是接受美学的旨归,更应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路径。

二、隐喻、感兴与“多元效应”

电影是无法决然分割形式与内容的艺术,而电影语言正是其形式与内容耦合的具象。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另一个内在特性正是表现于此:以观众潜意识心理为指向构建电影题材内容,基于内容表达需求以及心理认知逻辑建构电影手段的应用形式,进而使情节与画面充满着暗示、比拟以及隐喻象征,进而唤起了观众多元、立体的审美感兴。这一点,也正是希区柯克电影语言价值的质点。著名学者张霖源在《元电影的隐喻:〈后窗〉中的视觉意识形态》中提出观点:希区柯克在影片中非常善于运用隐喻手法,在揭示了人物心理与人格的同时,有效表现了故事内容张力。庄琦春在《希区柯克电影文本美学分析》一文中表示:希区柯克电影中跌宕起伏的悬念情节以及其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设定,是引起观众深刻反思的主要原因。虽然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和理论著述已经基本解释了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运用规律,但是这种普遍性的规律并不能作为理论基点来支撑当代电影的再度创新。希区柯克影片的艺术魅力依然回响,但是其艺术魅力的源泉——电影语言的设计与运用,却似其“隐喻”一样匿藏于银幕之后。

希区柯克影片以多维的隐喻,多元反思的理性和多元的感知体验,共同编织成为多元胶合的电影语言。这种电影语言体现了一个多元独特的价值系统,并支撑了一个更高维度的多元境界,而当这种电影语言覆盖观众的审美感知时,观众由此引发的诗意感兴,便是希区柯克电影的“多元效应”。希区柯克经典影片《后窗》是其电影语言“多元效应”的典范之一,影片首先围绕“窥视”这一具有道德批判性质的内容元素构建叙事情节,当主人公引发观众共情时,观众随着主人公的担忧而担忧,随着主人公的恐惧而恐惧。但这种感官层面刺激仅是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一元,而更深层面的二元刺激,则是这种“窥视”给观众带来的,但暂未被上升到理性意识层面的“自我道德批判”。观众的自我道德优越感会随着“窥视”行为而受挫,但这种由影片带来的刺激,在现实中是无法接受和体验的,这正是观众痴迷于希区柯克电影的重要原因。希区柯克另外一部影片《飞祸》以表达人类面对不可抗力的自然灾难为主旨,构建了诸多人类受到攻击的惊悚场面。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如身临其境般体验“恐惧”,但真正让观众感到恐惧的并非是电影的惊悚场面,而是让观众意识到自己面对灾难时的无力与无助。从这两部影片的解析中可知:在理性意识与内心深层无意识间多元的感知体验与反思,是电影语言重要特性之一。围绕影片内涵构建多层隐喻,并运用多元心理化视听语言引导观众审美感兴,是电影语言设计与运用的归旨。

三、导演意识与望远

艺术作品是文化内涵向受众传播的载体。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全球间文明互鉴的维度向着更深、更广延伸,对艺术作品的价值承载与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是当今人类社会中最具表现力及传播力的艺术形式,电影的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互通及再塑产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电影艺术的影响力首先建立在对文化内涵的容载,其次在于其对于文化内涵的表达与传播,所以,衡量电影艺术在当代的价值创造、评估电影事业的发展指向,须从这两方面着眼并汲取电影艺术的历史价值,进而构筑当代电影理论基石,立足以望远。

电影导演意识是导演个体依自身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浸润而积淀的艺术感悟力,对创作对象有目的、有创意的创意思维活动的总和。虽然希区柯克在电影历史中获得了极高的肯定:在1979年获得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在2007年被英国电影杂志TotalFilm选为“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第一位”,但是历史对于希区柯克电影理论的总结却并不全面,尤其是疏忽了希区柯克导演意识在其电影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在希区柯克的整个电影生涯中,他都力图在多部影片中的每一时刻都具有特殊意义,既没有空白也没有缺憾。希区柯克电影语言实现效果的完整性,正是基于希区柯克近乎执拗的导演意识的“强加”。在其影片中,文化内涵是建构电影主题及主要内容的溯源,进而通过多元化的、心理化的视听语言将电影内涵体现在不同层面。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能指层面首先体现在对镜头的控制上,对构图取景的大小范围、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以及镜头的运动与组接等。这些镜头语言的运用效果,不仅直接体现在影片的银幕效果上,更是影片隐喻象征的“载体”。回顾希区柯克经典影片不难发现,正是这些具有无序化特征的镜头语言运用,才是观众获得多元心理感知的成功要素。希区柯克电影语言的能指层面,主要包含画面构成中的情感传递以及蒙太奇的审美表达。这些电影语言内容在向观众直接传递某种情感能量的同时,也拼接着观众碎片化的意识线索,是成功激发潜意识联想以及理性反思的关键手段。导演意识既受特定时空下文化范式的规定而表现出时代及地域文化遗痕,它也可以跨越历史文化及地域文化的藩篱而彰显着跨时空与跨文化的超然气质。“言有尽而意无穷”,希区柯克的导演意识刻画下的电影语言,似乎告诉观众的“意”已经超过影片本身,引导着观众对自我或社会的深刻反思。在当代电影日趋同质化发展、类型片电影市场逐渐压缩的背景下,个性化风格的导演意识以及电影语言不再受到追捧,而大众化、商业化的影片创造风格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这样的电影业态趋势对于电影文化的发展是否具有长远而积极的意义,仍有待历史考量。相较之下,希区柯克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验证了:更凸显电影导演意识、更加强调电影语言与观众审美感知的电影形式,将会更具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希区柯克语境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