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定位

2019-11-15刘前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电影文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商业价值观文化

刘前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国商业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在主题表达和价值传播上越来越多元化,并开始逐渐形成本土化、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在作品中潜藏中华民族感情和精神信仰,激励和影响观众,向世界传递属于中国的文化价值。

一、中国商业电影文化定位的演变

(一)早期:伦理思想表达

20世纪初从京剧发展起来的中国电影承载了京剧表达伦理思想的传统。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左翼电影具有厚重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如《渔光曲》《船家女》《风云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影片向人们展示现实面貌的同时,也向人们指示着人生道路的方向,教化民众、改良国家的意识形态呈现其中。如《马路天使》中展现的贫民窟百姓的悲惨生活、《三毛流浪记》中上海贫富分化的景象等,这些电影抨击时政的意识形态明确,也因此获得了广泛认可。

(二)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意识形态表达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导向使得电影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电影呈现明显的政治本位倾向。在国家意志主导下拍摄的《白毛女》《鸡毛信》《林则徐》《红旗谱》《天云山传奇》《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烈火中永生》等电影无一不是为了指导和教化观众,将民众敬仰的革命者及其价值观作为审美对象,“文以载道”在这一时期得到最大的体现。意识形态的限制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形象基本上都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塑造的人物在艺术风格上高大全、脸谱化、重复化。

(三)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主旋律价值表达

“主旋律”口号自1987年提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巍巍昆仑》《彭大将军》《开国大典》(1989)、《百色起义》《周恩来》《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一批以重大革命历史和人物为题材、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此后,系列“献礼片”如《大决战》系列、《开天辟地》、《大进军》系列等把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推向高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影逐渐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克服强烈的教化意识,开始突破中国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固有功能。《焦裕禄》《孔繁森》等电影开始在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中注入伦理情感,将“国”与“家”、“政治”与“伦理”、个体与时代有机融合,进行一体化表述,观众在认可典型人物的道德品格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背后的意识形态诉求。

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后,一批塑造优秀共产党员和社会各行业模范人物的主旋律电影出现。《蒋筑英》《炮兵少校》《军嫂》《离开雷锋的日子》《张思德》《任长霞》《生死牛玉儒》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现实题材的电影以平民化的视角展开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在创作和发行运作环节开始有意识地商业化。

(四)新世纪以来:多元化的价值表达

1.克服教化意识的娱乐化表达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具有视觉奇观而弱化教化意义的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胜利。表现热衷财利角逐、渲染享乐文化、推崇感性欲望的反映当代社会大众文化价值观的电影开始大行其道。

电影《大腕》中富裕后爱慕虚荣的膨胀心理、《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无知炫富、《捉妖记》中暴发户开发的产业链等,展现的是当代消费社会大众文化价值观,是商业兴盛和人们对钱财的渴求与追逐。电影《美人鱼》里浮夸的豪华别墅、植入的消费品、游乐场广告;《小时代》中用奢侈品量化价值和尊严,极尽对物质的渲染;《失恋33天》里奢侈豪华的大酒店;《杜拉拉升职记》中大肆渲染在豪华度假村、海滨浴场举办的公司年会……这些电影将豪宅、名车、会所、奢侈品、广告等大众消费典型象征一再呈现,宣扬注重游戏、娱乐、炫耀和快乐的享乐主义。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同桌的你》《非常完美》《心花路放》等推崇自我的情感世界和感性欲望,以感性的方式将人性中的自私、贪婪、欲望等切入故事主题,偏重感官娱乐的展示,缺少了对现实的深度辨析与评判。

这一时期的商业电影除了极尽娱乐化和视觉奇观的表达之外,也有平民意识的觉醒,对真善美价值观的颂扬。电影《不见不散》《大腕》中展现了小人物的油滑无奈却又凸显其真诚与智慧;《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中没有高大上的英雄,只有幸存老兵和懦弱女子,于平凡中凸显伟大,于卑微处彰显崇高。《夏洛特烦恼》表述中年危机、回归家庭等小人物的个人情感等,用情感表述和价值诉求引起观众共鸣。这些电影具有平民意识,展现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真实。

2.商业元素与主流价值观的结合

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越来越多地将国家意识形态表达与商业元素相结合,在承载教化功能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迎合大众审美趣味,寓教于乐。主旋律电影在历史故事中融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家国荣誉感,塑造的人物形象从高大全的革命者向普通国民英雄过渡,平衡了商业元素与主流价值观。电影《十月围城》中讲述民间义士舍命保护革命先驱、民国之父;《智取威虎山3D》对红色电影的去革命化,将红色样板戏用商业的、人性的逻辑来解构;《风声》围绕地下情报工作展开叙事。而电影《叶问》《霍元甲》《功夫瑜伽》以及《叶问2:宗师传奇》则延续了《精武门》《精武英雄》等中家仇国恨的情节,但强调了“贵在中和不争之争”的相互尊重与宽容的逻辑和理念,展现了民族主义的新功能。

3.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个更自信、更有影响力的中国国家形象开始浮现。“中国梦”主旋律也成为近年来中国商业电影集中表达的核心价值,其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民族文化、集体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等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共同建构了“中国梦”。

《湄公河行动》以爱国主义为底色,呈现的是中国警察主动出击境外抓捕国际毒枭的故事;《横空出世》用镜头展示了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过程中各阶层工作者隐姓埋名永攀高峰的爱国情操;《冲天飞豹》讲述中国空军克服困难完成试飞任务的强军强国故事;《红海行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形象和国家形象。《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战狼》《战狼Ⅱ》等电影,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宣扬社会责任、民族情感等主旋律,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家自信、民族自强的时代主题。

除了这些奏响新世纪时代主旋律的电影外,一些电影也开始探索中国人在世界的新形象,如《唐人街探案2》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国人看世界的心态变化及自身形象在世界中的凸显。《一出好戏》通过三次孤岛秩序的建立探索了人类社会群体不同阶层的思想碰撞和人性的回归,映射了人类社会秩序建立和文明演进的历史。

与带有强烈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科幻题材电影如《星球大战》《黑客帝国》《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不同,《流浪地球》将末世题材的科幻电影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相结合。“带着地球去流浪”的“创世”之旅,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园故土的不舍与眷念,另一方面则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宇宙秩序和人类文明进行的思考,不仅体现了“中国梦”,弘扬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还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

二、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定位趋势

中国商业电影应在资本与艺术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明确文化定位。结合当前现实,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定位趋势应该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进行表达与传递,刻画伟岸自信的国家形象、坚韧积极的中国精神文化气质。

(一)拥有中国时代的主流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独立的国格信念及和谐的全球信念的时代精神获得了新的确认和提升,世界开始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中国商业电影就需要通过影片来标志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念、承载文化内涵。中国商业电影在文化定位上需要将独立的国格信念作为精神脊梁,在电影中展现必要的政治视野和爱国情操,将时代忧患意识和全球终极关怀融入到电影创作中去。

(二)在多元文化中寻求个性化的表达

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商业电影从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投向了多元的全球文化,好莱坞也利用中国传统故事和东方元素拍摄了系列成功作品,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这些商业电影虽然有中国元素,但其文化内核仍然是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其核心价值观依然是美国制造,中国社会的普世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还难以对世界产生足够影响。

立足于本土,在多元文化中寻求个性化表达方面,伊朗、印度、韩国等都做出了有益尝试。伊朗电影没有追逐好莱坞商业大片潮流,《一次别离》《推销员》《樱桃的滋味》等,将镜头对准伊朗社会风貌、民风民俗、民族精神等,表现出浓郁人文气息的伊朗元素和伊朗特色。《醉画仙》《花葬》《国际市场》《爱,回家》《太极旗飘扬》《汉江怪物》《鸣梁海战》等,将韩国旅游文化资源植根于励志文化、男权文化、儒家文化等韩国独特文化呈现给世界。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到《厕所英雄》《护垫侠》,这些宝莱坞电影对印度文化进行批判、反思,将宗教仪式、歌舞元素等印度文化符号进行创新和改良,在世界电影中形成独特风格。“民族的即世界的”的理念在这些国家的电影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因此,中国商业电影应在多元文化中寻求个性化表达,一方面,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对中国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将人类共同的理想、审美情感以及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符号传播中国元素,塑造和表达中国形象,改善和影响世界对中国的形象认知,让世界广泛认识、熟悉、认可中国,增强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结 语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以独特的东方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标志呈现了优势。如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活着》、吴子牛的《晚钟》、谢飞的《本命年》《香魂女》和《喜宴》、宁赢的《找乐》、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李少红的《红粉》、严浩的《太阳有耳》等,在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些电影都彰显了东方特色文化的魅力,题材不仅包括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功夫武侠传奇,还有诸多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生活故事。

五千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中国商业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商业电影要立足本土,通过独特地域的生活景观和精神风貌彰显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在题材选择上趋向贴近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在情感展示上凸显东方色彩,在叙事方式上呈现家园故土的无可替代,将故事打上现实的土壤印记,发扬自有自信的中国文化风采、个性特色和核心价值观,包括中国多民族聚合的大度宽容的民族性格、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注重人伦情感的品性、浪漫抒情的精神气质等。中国商业电影要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在作品中潜藏中华民族感情和精神信仰,激励和影响观众,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商业价值观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商业前沿
谁远谁近?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