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衣人:全球追缉》的消费主义特性初探

2019-11-15李慧艳

电影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黑衣人消费主义特工

李慧艳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正如费瑟斯通所指出的,在消费主义时代,“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的重新组织……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快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这一切都是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而一系列的电影IP,也正是一种被纳入市场了的,有着商品属性的文化资源。这一点在由F.加里·格雷执导的《黑衣人:全球追缉》(2019)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消费主义背景下的《黑衣人:全球追缉》

在人们进入消费主义时代之前,消费的目的有着鲜明的效用原则,如人为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而消费。然而在后冷战时期,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普遍得到满足,精神需求则日益提高,消费主义不断推进,人们对商品的消费被与社会认同、身份体现乃至满足内心愉悦等联系了起来,消费不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成为文化行为。电影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文化生产。它制造出大量的符号,而这些符号指向着某种梦想或意向。例如在科幻片、谍战片中,主人公惊险刺激的成为人类救世主的经历,就让观众心生向往,如痴如醉,愿意为其消费,久而久之,这一类能够在无形之中俘获人心的电影就会被再制作续集,直至成为系列电影。系列电影的寿命直接由其掘金能力的高下决定。

20世纪末,《黑衣人》(1997)原本只是以一个小格局B级片,以及科幻趣味小品的面貌登上大银幕,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票房佳绩,随后在主创上全部沿用原班人马,也票房火爆的《黑衣人2》(2002)和《黑衣人3》(2012)问世后,“黑衣人”就成为影史最著名的科幻IP之一,J探员、K探员等人的黑西装、黑墨镜和记忆消除器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视觉符号。尽管在三部曲完结之后,对受众极有吸引力的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主演威尔·史密斯等无法再被集结到第四部的创作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黑衣人”IP无法得到全新的发掘与包装,再度成为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品。于是更换了主创,以类似外传形式出现,担负着重启“黑衣人宇宙”任务的《黑衣人:全球追缉》应运而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利益驱使下的产物,并且展现出了典型的消费主义特性。

二、作为消费保障的“旧瓶”

如前所述,由索南菲尔德打造的三部曲是《黑衣人:全球追缉》诞生的基础,它是观众对整个IP接受趋向性的奠基者。这也就使得《黑衣人:全球追缉》势必要保留三部曲中的经典内容,否则无异于放弃了三部曲的品牌价值,无法引起受众进行精神消费的兴趣。

(一)都市传说世界观的保留

《黑衣人》诞生的灵感来源于“Men in Black”(有时写作MIB)这一在美国流传已久的都市传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冷战以及麦卡锡主义等造成的美国民众对政府的普遍不信任感,导致了部分人相信存在一个充斥着身着黑色西装特工的秘密机构,专为政府掩盖诸如不明飞行物等事件。而到90年代,这触发了电影人的灵感。在《黑衣人》中,地球人和外星人能够密切沟通,约有一千五百名外星人是暂时居住在地球上的流民,他们在星际移民处的管理下生活,而黑衣人则是对其进行直接执法的,有着一套组织体系、行为准则和高科技装备的特工。这一设定本身就拥有着较强的娱乐性。

在《黑衣人:全球追缉》中,这一设定得到了保留。实习探员M莫丽自小就曾目睹了黑衣人的执勤,在自家闯入了一个外星人后,前来处理的黑衣人们消除了莫丽父母的记忆,却遗漏在卧室里目睹了一切的莫丽。在长大成人之后,莫丽也投身于黑衣人组织中,致力于探寻更多世界的秘密。“消除记忆”是黑衣人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技能,也是富有黑色幽默的符号,如探员内讧时不是举枪对峙而是举起记忆清除器等。在《黑衣人》中,就是因为K探员删除了D探员的记忆导致他们招募新人,J探员加入了进来,而在电影结尾,J探员又消除了K探员的记忆,用这样的方式成为K探员的继承人。拥有记忆消除器是需要探员努力争取的,J探员就曾问过:“我何时才能有记忆清除器?”在《全球追缉》中,莫丽也问过上司O探员同样的问题,对方的回答是,这不是发的。种种对前作的呼应,都是对观众消费习惯的一种考量。

(二)泛消费化的特工叙事

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之下,大量事物的真实性、严肃性都遭到了消解。包括情报部门的工作也早已成为供人消费的特殊符号。不难看出,在近年来出现的特工题材电影中,既有如《窃听风暴》(2006)这样厚重严肃的,基于史实创作,并旨在引发人们反思的作品,也有如《王牌特工:特工学院》(2014)这样的戏谑之作。观众很清楚,电影中的特工生活实际上不过是按照一定编码规则制造出来的赝像,如主人公出入于灯红酒绿场合,与敌人展开有惊无险的搏杀等,都是电影贩卖的噱头。在对电影的消费中,观众无须投入对真正特工人员的关怀,而只须纵情享受他们的跌宕神奇的经历。在三部曲中,外星人、超级武器、超级能源等显然来自虚构的元素,都使得电影的特工叙事泛消费化了,它们给观众制造了心理上的审美距离,便于观众获得娱乐体验。

《全球追缉》亦是如此。在一开始,H探员亨利和T老大来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上,先是冒充工作人员赶走了一对在塔顶求婚的小情侣并消除了两人的记忆,然后开始大战邪恶外星人蜂兽;在莫丽和亨利来到伦敦后,又与眼睛会发射蓝光的戴艾德姆两人组对敌,黑衣人的超跑瞬间变成了一个行走的武器库,供两人与敌人近身酣战;外星女军火贩子瑞莎则是一个有三条手臂的美女,在与人肉搏时招式诡异,令人防不胜防等,这些都使得观众在理智上知道故事是虚构的,无须背负精神上的负担,不用为主人公的安危感到忧虑。

(三)奇观化的影像设计

影像呈现是商业电影中消费主义色彩最为浓郁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科幻、特工题材电影中,奇观化的影像能给观众带来空前陌生化的、新鲜刺激的视觉审美体验。如在《黑衣人》中,银河系是一个水晶球,挂在亚基伦王子养的猫咪猎户座的脖子上,亚基伦王子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地球人,实际上这个人只是一个模型,王子只有巴掌大,躲在模型的脑袋里,避开了刺杀。这些画面都是匪夷所思而又充满趣味的。又如在三部曲中黑衣人们使用的电脑、枪械、交通工具等,无不千奇百怪,有着很强的高科技感,真与假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在《全球追缉》中,CG技术、动作捕捉等更是被充分运用,诸多令人目眩的影像被制造出来。如最终亨利在埃菲尔铁塔上和被外星人附体的T老大的对决中,T老大的真身暴露,他瞬间从一个人类变成了硕大凶悍、浑身长满黑色尖刺和触手的蜂兽,而莫丽则向着远处飞去,在千钧一发之际是小不点兵兵用两把射钉枪拉回了莫丽。这些惊心动魄的奇观场景都给予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使其获得一种振奋和愉悦感。

三、消费风尚转换下的“新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风尚势必是有所变化的,这也就决定了在遵循前作优势设定的同时,《黑衣人:全球追缉》又必须有所新创,让“旧瓶”又盛放“新酒”,以完成其商业使命。

(一)性别对位的主人公角色塑造

两位性格迥异的探员主人公形成的双主角搭档是三部曲成功的关键,观众对于一黑一白、一老一少两位男性探员不断碰撞出火花这样的设定是接受的。而在威尔·史密斯等演员退出“黑衣人”系列后,《全球追缉》在主人公上选择了全新的年轻男女探员搭档组合,并且采取了女主男次的设定,相对于自恋自大且被洗脑了的亨利,莫丽这一角色绽放出了更为夺目的光彩。在电影中,莫丽拥有更完整的成长历程,在情节的推进中,也往往发挥着扭转局势的关键作用。和之前三部曲中,主人公总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加入黑衣人组织不同,莫丽是一个主动要求加入组织,并为之多年不懈努力的年轻女性,自从六岁那年掩护了来自仙女座的外星人塔伦兽之后,莫丽就立志要成为黑衣人的一员,为此在报名时还主动在表格上增加原本没有的黑衣人选项。在城堡中与瑞莎激战之时,亨利在塔伦兽卢卡的手中命悬一线,是莫丽用一句塔伦兽的“卡布拉纳舒林”救了自己和亨利一命;而在和T老大对峙之时,也是莫丽不断地提醒当局者迷的亨利,以声东击西之计夺走了T老大手中的武器。此外,电影还较前作增添了更多具有女性主义意味的情节,如莫丽问O探员我们为什么不是“黑衣女”,O探员说这件事我也抗议了多年,就是上级比较念旧而已。在女性主体意识提高、女性消费者在电影消费主体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时,电影人就不得不考虑女性的诉求与意愿,让女性的力量在电影中得到彰显。

(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叙事空间

《黑衣人》三部曲的叙事空间基本局限在纽约,电影有着“纽约保卫战”的意味,然而随着如《碟中谍》系列等电影的主人公不断在一部电影中出入各国,使观众被各地景致刺激得热血沸腾,《全球追缉》也不得不遵从这一导向,扩展自己的叙事空间。在电影中,莫丽生长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但是被派遣去英国伦敦的分支部门协助亨利完成任务,而在完成任务、铲除内奸的过程中,两个人又先后奔袭于摩纳哥的马拉喀什,在那里得到了兵兵,摩托坠落在土耳其的沙漠中,随后又到了瑞莎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死亡堡垒,最终又到巴黎完成决战,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外星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加里·格雷熟谙当代观众的地域想象和好奇心,让电影中汇集了具有现代感的摩登都市、偏僻小镇、渺无人烟的大漠绝域以及孤岛城堡等,让镜头语言极为丰富。和《王牌特工2:黄金圈》(2017)引出了美国的神秘组织联邦特工一样,《全球追缉》中也展现了各地分部,整个黑衣人组织得到扩大。

除此之外,《全球追缉》中还引入了大量流行文化元素。如亨利和莫丽的演员分别在《雷神3》(2017)、《复仇者联盟4》(2019)中饰演雷神索尔和女武神瓦尔基里,而在《全球追缉》中,也特意安排了亨利手持锤子的打斗场景,而原本没有名字的兵兵则告诉两人自己名叫“史蒂夫”(与美国队长同名)等,这在漫威超英电影正流行的当下,无疑能让漫威受众会心一笑,有着统摄起两个IP的消费者的意义,在此不赘。

《黑衣人:全球追缉》与之前的《黑衣人》三部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在延续了前作一以贯之的世界观设定的同时,又在人物、空间等方面打破了桎梏,为整个IP的再创作提供了可能,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承上启下,建立电影宇宙的任务。而从本质上说,《黑衣人:全球追缉》和三部曲都是消费主义风口上登场的作品,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都是服务于迎合受众胃口,赚取更高票房的。近年来,在资本的强力推动下,科幻电影呈现群雄逐鹿之势,称得上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类型片之一,甚至出现了某种IP的消耗性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黑衣人:全球追缉》成功赢得了市场青睐,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全然以市场需求为创作动力,使得电影付出了丧失一定厚重感的代价,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在为品牌注入活力,乃至为科幻喜剧这一亚类型注入活力上是具有贡献的。

猜你喜欢

黑衣人消费主义特工
Film review:WALL·E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从改写理论看翻译的幕后操纵
图说车事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书桌上的小特工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