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
2019-11-15李月芳
李月芳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019年4月24日,由安东尼·罗素和乔·罗素执导的、改编自美国漫威漫画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上映。影片中时空穿越的情节设置、找回所爱之人的情感铺垫、为正义而战的价值观以及整体的视觉效果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因此,创造了高票房的神话。在消费主义时代,电影的成功与观众的审美接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角来分析电影《复仇者联盟4》是怎样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与观影心理而获得票房成功的。
一、期待视野与怀旧情结
去看电影《复仇者联盟4》的观众一般都是看过前三部或至少看过漫威电影的人,他们通过前几部的观影经验,以及电影短片预告而有了自己对电影一定的想象和理解,这也就是期待视野。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显然指一个超主体系统或期待结构,‘一个所指系统’或一个假设的个人可能赋予任一文本的思维定向。”[1]341在观影过程中,观众的期待视野会随着影片的推进不断地被修改,如果影片与观众的期待视野差距过大或过度吻合都不会产生良好的观影效果。在电影《复仇者联盟4》中,观众期待视野的产生与其怀旧的心理是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伴随了我们10年时间的“复仇者”系列在这部影片中迎来落幕,观众是带着怀旧与不舍的心情来观看电影《复仇者联盟4》的。2008年,电影《钢铁侠》的超高人气为《复仇者联盟》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漫威公司抓住这次商机,紧接着上映了《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这一系列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也为“复仇者”系列的诞生打造了线索式人物。2012年,电影《复仇者联盟》第一部正式上映,众多的英雄在一部电影中同时出现、共同抗敌的情节在观众中引起轰动效应。人们心中的英雄不再是孤独地拯救世界,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战斗团队,打破了多年以来人们对于好莱坞个体英雄的印象。近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甚至期待漫威的英雄集结电影。被称为“终局之战”的《复联4》是对漫威英雄们的一种总结,人们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是一种情怀的体现。
其次,对于《复联4》的火爆,不仅是人们对《复仇者联盟》系列影片的怀念,更是对伴随了我们成长的英雄们的告别。《复联4》中的英雄们都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他们不只是超级英雄更是作为一种人的存在,各自都有着性格上的缺陷,例如,蜘蛛侠得到超能力反而背负无尽压力甚至负罪感,美国队长拥有超能力却无法得到认同,绿巨人被动获得超能力却造成生存困扰[2]等。这些英雄不断地克服自身缺陷,认同自身的超能力,并成长为《复联4》中共同对抗灭霸的正义的代表,赢得了观众的情感认同。在这些英雄成长的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也在成长,这些英雄成为我们成长经历中的一些记忆。在《复仇者联盟3》的结尾处,灭霸打败了众英雄,成功抢夺到了六颗原石,地球人消失了一半,许多英雄也因此消失不见,激起了人们对于英雄的怀念,还有对《复联4》中“转机”的渴望。
最后,对于《复联4》的期待也是想去见斯坦·李的最后一面。2018年11月12日,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的消息轰动全球,人们无不为之悲伤。斯坦·李是《钢铁侠》《绿巨人》《雷神托尔》《奇异博士》等漫画角色的创造者,还多次在漫威宇宙电影《美国队长》《钢铁侠》《复仇者联盟》中客串角色,他和蔼可亲的形象早就成了漫威电影的一种文化标志。而《复联4》的导演安东尼·罗素和乔·罗素宣称我们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斯坦·李的最后一次客串,许多人带着对斯坦·李的缅怀来到电影院观影。从2008年的《钢铁侠》到如今的《复联4》,“复仇者”系列的英雄们伴随了观众10年的光阴,对于《复联4》的票房大卖,是其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满足,也是与观众的怀旧心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奇观化叙事与观影心理的实现
英国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较早提出了电影“奇观”理论,他聚焦电影文本内部奇观,强调电影的奇观是与视觉快感相连接的影像画面。[3]好莱坞大片在奇观化叙事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观众往往可以在此类电影中通过激烈紧张的打斗画面、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震撼的视听效果来获取观影的快感。《复联4》的导演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他在电影中运用了多种电影语言来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
首先,作为一部电影,画面是向观众传达信息的重要语言,而《复联4》中增加了“时光穿越”的情节设置,导演赋予影片视觉上的超强科技感与节奏感让观众连连叫好。影片中,“蚁人”斯科特·朗的回归为英雄们找回所爱之人带来了希望,他们想到通过“时空穿越”在灭霸之前收集到六颗原石,救回消失的人。其中,钢铁侠的人工智能轻而易举地将这一设想实验成功,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埋头苦读的情形不再是科技进步的必经之路,钢铁侠甚至在自己的家里做着饭、和女儿说着“爱你三千遍”的故事就能做出想要的研究成果。另外,影片中黑寡妇和维护各地区安全的英雄们联络的先进通信设备呈现的3D画面让人面对面交谈;在战斗中,蚁人斯科特凭借蚁人战服变大变小迷惑敌人;绿巨人操作精密仪器实验时空穿梭等一系列高科技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远远不及电影里的先进,但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电影里,这些未来的高科技生活画面展现得非常真实,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并实现了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
其次,在影片中导演对于光与色的掌控也十分到位。和平、温馨的日子里总是阳光明媚,而战斗的画面里总是充满阴霾。例如,影片的一开头展现了“鹰眼”在教自己的大女儿射箭,两个可爱的儿子在草地上玩耍,而他的妻子在为他们准备午餐,在温和的色调之下展现了一场温馨、幸福的家庭聚会。然而,灭霸的一个响指带走了他的家人使他变得疯狂,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鹰眼”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化身“浪人”在日本街头大开杀戒,街上的霓虹灯与周围黑暗的夜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明与暗的冲突为人物之间的打斗场景烘托了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悲伤与绝望。另一方面,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也多以暗色调来呈现。其中,钢铁侠被困在宇宙中,飞船里的氧气只能支撑一晚了,他对着自己的盔甲留下遗言时,黑暗渐渐吞噬着周围,与人物内心的绝望形成呼应,而当惊奇队长出现时,一束强光照醒了正在黑暗中沉睡的钢铁侠,导演通过这束光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展现钢铁侠生的希望,这也是影片中正面人物处境的一个小小转机。另外,反面人物灭霸出现时总是伴随着黑暗的色调,灭霸秉着极端的人口资源理论到处杀戮,灰暗的光代表了恐惧与悲伤。《复联4》达到的一系列奇观化效果,刺激了观众的视觉审美,满足了人们的观影心理。
三、召唤结构与深层意蕴
召唤结构是指文本中的留白,是文本与读者的一种交流方式。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想象将空白补充完整,“把隔断的部分连接起来”[1]377。同样,电影中也常常使用召唤结构,未展现的情节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德国接受美学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正是文本中的断裂现象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解读空间,不断地激发着受众的想象力,使文本在受众的参与、补充、互动中最终完成向作品的转化。[4]因此,“空白”的情节是观众与电影进行深层互动的主要原因。《复联4》就使用了这种召唤结构,这也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影片的开头,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弥漫在失去亲人、朋友和爱人的无尽悲伤中。英雄们准备找到灭霸,夺回原石再拯救宇宙。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灭霸不再是《复联3》里那个号令千军万马,野心勃勃地想要统治宇宙的大魔头,他反而成了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归隐老人。那么,灭霸在打败复联英雄,消灭地球一半人口后经历了什么?他的军队去了哪里?电影并没有展现出来,而是通过他的养女星云之口向观众展示了他的理想:通过消灭宇宙一半生命来达到资源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人口适度的理论。灭霸并不想称霸宇宙,而是想要宇宙能够平衡地发展,而复仇者们只是想要帮助人类找回所爱之人,不再陷入悲伤。他们究竟谁对谁错,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地球的资源有限,近年来一些生态问题困扰着人类的发展,影片中这种设定召唤人们去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于灭霸解决人口过剩问题的极端手段在其他欧美电影里早已存在,2013年美国恐怖悬疑片《人类清除计划》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大扫荡;2016年美国电影《但丁密码》里邪恶科学家为了清除过剩人口不惜在全国散布病毒;2017年,英国的科幻惊悚片《猎杀星期一》讲述了未来人口过多,政府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生出来的孩子要被杀死。这些影片推动人们根据人类生存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心理,对角色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解读出更多的情节来。这就是电影的召唤结构,影片中的“空白”召唤了人们的深层思考,有些人还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过电影的人进行讨论,进一步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好的电影一定是可以引起观众思考的作品,反观近几年中国的高票房电影,都有“深层意蕴”隐藏于电影中,吸引观众进行深层解读。例如,《我不是药神》(2018)讲述了程勇本是一个神油店的老板,靠卖男性壮阳药为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开始贩卖印度的仿制药“格列宁”给白血病人,开始只是为了挣钱,在经历种种后无私帮助白血病人。这个电影反映了中国“看病难”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程勇因为贩卖“假药”被警察带走,而那些白血病人纷纷来求情,他们站在街上给程勇送行时,影院的观众也都泪如雨下。人们会思考,为什么药非得卖这么贵?为什么这个仿制的“格列宁”效果这么好,却在各个国家禁止贩卖?表面看,那些起诉程勇的正版药品商是那么讨厌,但是,深入思考,如果任由仿制药流通于社会将会打击药品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药品的研发工作。电影对于这种“格列宁”药品的描述只是一个缩影,社会还有许多天价药病人根本就买不起。那么,就没有既能鼓励药品研发人员,又能让药价降下来造福病人的方法了吗?这就吸引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思考。《流浪地球》(2019)讲述了太阳氦变,地球已经不能够在太阳系继续生存了,科学家发明了众多的发动机想要将地球推离太阳系,于是地球被迫开始了流浪的旅程。该片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门,收获了高票房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电影激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当地球不再适于人们生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当世界灾难来临,生存成为头等问题时人类文明又该如何延续?这一系列的问题召唤人们去思考未来。许多高分的电影都具有这种召唤结构,它能够推动观众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电影中的情节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电影焕发夺目光彩。但是,与好莱坞电影相比,国产电影在此技巧的运用上还需要不断地进步。
四、结 语
电影《复联4》不仅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给人们带来了震撼的视听效果,同时也将故事情节根植于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之中,并使人们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深层的思考,这是本片收获票房与口碑的成功秘诀。反观中国电影,却很难找出几部与之相媲美,可见,国产电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电影想要走出国门,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