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创作中的“以小见大”

2019-11-15曾汉才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外延导向

■曾汉才

戏剧剧本创作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创作切口,在不同的创作者眼里可大可小。由于艺术起源于人们最普遍的物质生产劳动,而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又都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劳动的某一个细节动作进行模仿、进行游戏、进行想象,最终表达其内在期待的意境。故此,鄙人认为戏剧创作就应该透过一个、几个生活或劳动的小视角,采用戏剧手法,通过一些小事情、几个人,来表达需要表达的事和情。

“以小见大”是对生活的深度诠释。古有“窥一斑而知全豹”之说,比喻观察事物从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从一点可以推演出全部的生活哲理。既然如此,我们的戏剧创作也应该用“以小见大”的思维导向和创作视角,来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述或放大剧情,以戏剧的叙事、抒情、想象等手段,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方法,可以集中观众的思绪,抓住观众的情绪,引导观众的“三观”走向,以一个个小点,观完整之事件,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从点到面的表现手法,也给编剧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表现力,同时给观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趣味和丰满的联想。正所谓小切口呈现的却是大主题,小故事同样可以讲清大道理。

期求“以大见大”,往往适得其反。我们身边有一些作者,特别喜欢写大人物,大事件,大题材,他们的视角很宽,想表达的意思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总想通过一个剧本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妨先用逻辑的内涵、外延概念来分析。传统逻辑学中内涵是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本质,外延是指事物的范畴,二者成反比关系:即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如“人”的内涵即是人的定义: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外延即所有人都包括在内;但是,在人的前面加上限定词“中国”即变为概念“中国人”,内涵即“具有中国国籍的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内涵较之前面的“人”扩大了,然而外延只能指“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而不能指所有人了。从这样一个角度分析,再看现实中的戏剧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只有聚焦而缩小事件内涵,才以更好地放大外延,剖析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增强戏剧的受众面。

“以小见大”的创作导向,是剧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戏剧编剧在“以小见大”的创作道路上,以小人物、小事件表达某一方面的大道理、大现象,这并不是一定要数量级上面的那个“大”的概念,但一定是有“深度”的精神大辐射,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大辐射”固化于“真善美”这三个字上,即:大真、大善、大美。以小见大,是戏剧剧本创作的需要,是舞台艺术呈现的需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下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我们的每一部作品,哪怕是批评、讽刺类戏剧作品,最终都应该传递“大真、大善、大美”。“大真”,是纯真,是真实,是真理,是真相,是社会需要的最本来的面目,是和谐社会的基色和基础,没有了“大真”,一个虚幻、虚伪的社会是无法进步的,更是不可能和谐的。“大善”,是诚恳,是真诚,是良知,是友善,是平等,尊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对精神的升级需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大美”,是懂得美,认知美,欣赏美,传递美,她是一种对美的感知,更是对美的向往和情怀,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赞美。我们的戏剧创作,就是要以最小的人物和事件切口,通过故事、通过道白、通过唱词,最终呈现时达到给我们的观众传递“大真、大善、大美”的舞台效果。

体验生活中的小,方能悟出精神上的大。我们确立了“以小见大”的创作导向,还应该懂得如何挖掘和发现社会和我们自己身边的、值得搬上舞台的“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为广大、最为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如此精辟论述告诉我们每一位剧作者,社会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发现那些有表现价值的小人物、小事件,我们才能充分运用艺术手段,以小见大,表现生活,抒写生活,讴歌生活,享受生活。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无论是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还是我国特有的戏曲,剧本的创作是最基本的,即所谓的“一剧之本”、“一度创作”,而把握“以小见大”的创作导向,有益于我们在创作的初期找准聚焦点,发现“超高”题材价值,给戏剧创作的深度诠释提供更大的时间和空间。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外延导向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犬只导向炮
入坑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