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王建民的《第三二胡狂想曲》

2019-12-27王嫣语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狂想曲王建民二胡

■王嫣语

王建民先生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器乐创作方面成绩卓越的作曲家,他为二胡古筝等民族器乐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民族音乐迅速发展之时,二胡演奏技艺也迅速发展,新的作品层出不穷,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可谓是众多作品中的佼佼者,作品有着非常独特的音乐价值。特别是王建民的三首二胡狂想曲,使我对他的创作及其对民族音乐、二胡艺术的贡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王建民先生把近现代的作曲技法与传统的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所创作的三首二胡狂想曲具有着高超的技巧性、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为现代二胡曲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是我学习王建民先生二胡曲的心得与体会,试图通过对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曲式特点和演奏技巧处理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王建民在现代二胡音乐创作发展上的贡献做出适当的评价。

一、《第三二胡狂想曲》 的创作背景

《第三二胡狂想曲》(下面简称《三狂》),是王建民受邀为2003年全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所专门创作的一首委约作品,作为在第三届“金钟奖”二胡比赛青年组决赛指定的曲目。《三狂》的创作理念可以归纳为八个字:“雅俗共享,中西并存”。“雅”就是指作品在形式、结构、乐段上等综合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俗”是指作品的可听性与可接受性。而“中西并存”则是指融合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及西洋作曲技法、近现代作曲技法。二胡本身是一件单音乐器,擅长通过旋律表现音乐,抓住了旋律也就抓住了音乐的灵魂。王建民先生谈到二胡创作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旋律,因为二胡可以说是一件单旋律乐器,它全部的音乐表现基本是通过旋律表达出来的。因此,旋律创作是我首先需要注意的。”可见王建民是把旋律放在二胡创作的首要位置。然后相继加入各式技术手法,对旋律进行提高,再通过调式调性、节奏、和声等等,使旋律的发展在二胡的表现力和可听性上获得了更大的提升与发挥。王建民先生认为“雅俗共享、中西共存”是具有时代性的,这其实是说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其实,王建民先生为自己设定的这一创新“标尺”就是要让自己的创作不走极端、创新不断、紧扣时代、贴近大众,有着鲜明的时代创新意识。

二、《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风格

《三狂》乐曲的曲式为单乐章多段体,取材于新疆一带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该曲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狂想曲形式,以西域风格的音调主题作为贯穿全曲的素材(即首调中的“1345”),再结合现代的作曲手法与演奏技法,具有“西体中用,中西合璧”的创作特点。这种“合璧”表现在外来的狂想曲体裁与中国传统曲体相结合。《三狂》的创作手法有着特殊性,着重体现在音乐结构及调式调性之间的转换上,以众多中国器乐素材作为创作动机,使旋律更接近于民歌的原声状态,且在调式调性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布局,并交替使用民族调式与大小调式,更加充分地表现了我国新疆民族音乐在调式调性上变化丰富的特征,极具特点:

1、民族性——二胡,是在音乐语言与音乐旋律方面富有表现力的拉弦乐器。音色柔美浑厚,尤其擅长表现缠绵委婉的情绪。民族风格是二胡艺术的根,是一切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基础。王建民先生说:中国作品,尤其是民族器乐作品,理所应当用中国的民族音乐素材,民族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2、可听性——指旋律的优美。王建民先生认为,民族器乐乐曲最重要的是旋律的优美。音乐创作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不可忽视可听性。音乐的创新,但应该建立在好听的基础上。

3、狂想曲体裁形式——狂想曲是结构自由的多段体体裁形式。王建民创作的三首狂想曲都选择了无标题性的狂想曲体裁,在19 世纪里狂想曲作为音乐体裁,是指感情奔放的狂想曲,常常是流行音乐或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其曲式结构是流淌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王建民先生说:“选用狂想曲这一外来体裁形式,一方面是借鉴,另一方面正好符合我所要的表现及乐器的潜力发挥。”

《三狂》的结构形式为:引子(散板)→行板→中板→快板→慢板与广板→急板。作者非常好地运用了狂想曲这一体裁,使二胡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音乐的旋律极具可听性和鲜明的时代感。

4、高超的技巧性——这是王建民先生作品最为明显的艺术特色。《三狂》中将中西弦乐的演奏技巧巧妙结合,拓宽了音乐本身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乐曲的演奏技巧,使音乐更加具有表现力。

三、《第三二胡狂想曲》的技巧处理

全曲可分为六段:引子(散板)→行板→中板→快板→慢板与广板→急板。下面是我对《三狂》学习练习的理解及技巧处理的讲述:

第一部分:引子(自由的散板)。乐曲开始的4 个泛音用到了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是一组分解的大三和弦。泛音的运用能使音色更富于变化,像是在寻找一种开阔,空旷的意境,随后在高音区出现一串不规则的音组,之后二胡回到了低音区域,使整个篇幅上感觉更为精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整段引子的气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切记用力过度,因为很容易出现噪音。

第二部分:行板。这是一段节奏复杂多变的慢板,其中出现了多处复合拍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即多种复合拍子的交替使用。演奏这段旋律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节拍的控制:右手的运弓要流畅,减少换弓的痕迹;左手的揉弦要柔美,适当时还可以运用迟到揉弦,使音乐听起来更加起伏变化。

第三部分:中板。这一段的速度变化非常灵活,拍子根据情绪的改变而变化,使音乐更富有动感和灵气。在这一段中,有一处旋律用到了“拨弦与击弓连用”的方式。

例如:(见谱表1)

根据例图1,“拨弦与击弓连用”是左手在轮指拨弦的时候,在每一小节的后半拍,右手都要去刻意地敲击琴筒,且因为速度较快,在轮指拨弦与敲击琴筒上很难配合得天衣无缝,因此需要多加练习。

第四部分:快板。王建民先生擅长发挥二胡的快速技巧,这段中出现了连续不断的16分音符。例如:(见谱例2)

根据谱例2 的音符走向可以看出,模进音型贯穿在这一连串的16分音符中,整个快板中还插入了两段较为抒情的乐句,使旋律演奏起来不呆板,免去了陈式化。这段演奏要注意节奏的控制,要演奏得轻巧,富有跳跃感。

第五部分:慢板。我认为这是全曲最难演奏的部分。这里的“难”体现得不是技巧上,而是在音乐的表现和恰如其分的气息控制上。这一段,运弓的力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强时不燥、弱时不虚、运弓流畅连贯、气息连绵不断,这样才能表现出作者此段所要表达的悠远的意境。

第六部分:急板。这段的情绪非常激动。开始句的小符点需要使用撞击弓来演奏,演奏出强烈的重音音头,使音色饱满刚劲又有弹性。急板的后半部分速度达到了近J=180的急速,出现了大量的模进音阶和跨越两个八度的快速琶音,难度加大。例如:(见谱例3)

这是全曲演奏技术上面最难的部分,快速琶音演奏时要注意大跳把音准和节奏的稳定性,要特别注意将左右换把演奏清楚,练习中必须要先放慢速度练习,等到可以将每个音演奏清楚,保证音准后,再恢复到原速。最后,在极为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王建民先生对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的贡献

1、拓展了二胡的技巧性及表现力。

在王建民先生的二胡狂想曲问世以来,二胡的作品大多数是反映百姓寻常生活的中小型作品,不少作品的技巧技法运用相对比较保守,没有太大的创新。而王建民先生的《第一二胡狂想曲》问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他巧妙地将中西弦乐的演奏技巧相结合,丰富了乐曲的演奏技巧,拓宽了乐曲的表现手法,使音乐本身更具魅力。

2、为现代二胡音乐创作开辟了新道路

从二十世纪初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了第一首二胡独奏曲起,到今天近一百年了,二胡音乐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历程。音乐需要不断地创新,为音乐注入新的活力,王建民先生这位年轻的新一代作曲家,其创作的三首二胡狂想曲是二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乐曲用无标题音乐这一西洋体裁来构思全曲,再把近现代作曲技法跟传统民歌素材相结合,这种大胆尝试,无疑是对传统作曲技法和传统音乐理念的一种突破,开辟了现代二胡作曲的新道路。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二胡艺术需要顺应时代潮流,需要被大众所接受,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来为二胡曲进行乐曲创作。王建民先生二胡狂想曲的出现,为二胡音乐开辟了新道路。他的作品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为21 世纪二胡音乐的发展预示了新的发展方向,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我相信,未来的二胡音乐必将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狂想曲王建民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二胡悠悠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一把二胡
太阳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