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环境下江永女书的传承
2019-11-15■
■
一、江永女书濒临消失,传承情况令人堪忧
(一)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字体江永女书正濒临消失
在十三五规划中第67章第3节中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会组织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对非遗文化抢险营救工作的重视,并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环境。
“中国女书”是在江永土话基础上的妇女群体语,一般认为它属汉文异形字,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只在女性中使用的文字,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一带。女书作为一种罕见的文字体系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英国吉尼斯大全“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然而,上世纪90年代随着女书传人的相继去世,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失。
(二)应运而生的新媒体环境趋于年轻化,受众更易接触生活以外的世界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例如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环境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所形成的新的大众传播的坏境。发展至今,新媒体能为数量庞大且成分复杂的受众提供个性化实质性内容,而受众还能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再创造与再传播,使得受众相交于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内容创造者与内容传播者的身份逐渐相互融合。
为应对当下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信息的碎片化,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趋向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多元化发展。在整个环境中年轻受众占主要地位,使得新媒体环境趋于年轻化。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自我主体意识增强,受众的娱乐、猎奇、消费心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大量的影视综艺、商品广告充斥网络,受众更容易接触到生活以外的世界。
(三)江永女书非遗传承情况令人堪忧
从江永女书的受众来看,其所在地多在湖广,年龄30岁者以上居多。从女书话题讨论度来看,近年来在大众中拥有较大反应的话题至多三项,2014年6月4日谭盾新作《微电影交响诗:女书》;2017年09月03日光明日报刊载《文化深山里的野玫瑰——传奇女书的濒危与重生》;2017年10月31日无锡女书传人尤秀渊登央视《开门大吉》闯关。从女书关联性来看:唯一具有强关联性——电影《雪花扇》。从女书自媒体运营情况来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据统计,与女书为名的公众号有22家,与女书传播相关的有14家,多为个人号,目前尚不存在保持活跃度的账号。
江永女书传承上呈现以下问题:列入非遗文化的江永女书仅限于本地少数人知晓,传播面较窄;传播受众多为年长本地居民,作为非遗项目忽略了文化传承的年轻人;江永女书在传播内容上缺少娱乐互动性,传播力度较弱。
二、“传”下去、“活”起来、“新”尝试助江永女书无处不在
针对江永女书面临的传承及传播问题,将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博物馆式展存“传”下去
传承,泛指对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而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维持师徒间的传承方式较困难,师徒相授确保了文化技艺的能够继续存活下去,可是却很难达到该文化技艺在大众间广为流传。解决这一问题,多采用“博物馆”式传承方法。
其主要做法不外三种:(1)收集保存,用文字、影像等等方式放到图书馆、博物馆,留存百世;(2)传授教习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开设通俗易懂、体验性强的教学课程,让学生直接向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3)宣传展示,让非遗传承在公共场合直接呈现,如非遗音乐传承人登台演出,现场表演传统曲目及非遗技艺人现场制作作品,现场表演制作过程等形式多样。
(二)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活”起来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活态传承相较于“博物馆”式传承,它清楚的意识到一切文化艺术如果失去群众性,没有大众的再创造,文化将会停滞;没有大众的需求,文化将会走向消亡。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为我们带来了活态传承成功的案例,通过每日故宫app、故宫文创、紫禁城里过大年等举措为我们打破传统传承思维模式,探索新的传承方法。让位列非遗文化的江永女书在生活中传承与应用,如此才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才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
(三)随受众心而动的新媒体将助江永女书无处不在
新媒体,大处着眼可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小处着手亦是丰富多彩的媒介形式。在现代生活中新媒体将会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其手机移动端、智能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也会融入到新媒体的应用当中,也就是在懂受众需求的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利用新媒体也是必然趋势,尤其是旨在使文化在大众间活起来的活态传承,利用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将女书文化打入年轻群体中。
(四)新益求新的其他“新”尝试
1、与实体经济的跨界合作,打造行走的江永女书传播媒介
女书作为一种文字,在现在的环境下并没有识别度。那么,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符号、图像呈现。可利用江永女书的符号、图像进行VI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形式,创造更多的客户接触点。如永州当地特产“江永香柚”,加入“女书”元素的独特外包装设计,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消费群体购买,产生较深的视觉印象。同时将女书作为企业的VI,融入到当地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中,使得女书精神植根于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活态传承。也可结合当下汉服热,使用江永女书的视觉元素进行服饰设计。女性穿戴女书饰品,正是行走的江永女书的传播媒介。将独具女书特色的实体经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销售传播即文化辐射。
2、线上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线下博物馆趣味性互动
我们可将已相对完备的女书数据库进行功能衍生,发展出线上博物馆,支持PC端与手机移动端进行沉侵式体验活动。参与其中,可编撰一个“女书”字,围绕该字展开的一段新的文化小故事,赋予每一个文字新的时代意义。
线下活动可以与线上活动相呼应,如博物馆不单单是过去文物陈列摆放,进行数字化处理、VR技术的加入,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女书文化在当地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女书文化精神,促进女书文化的深度开发,客观呈现非遗的原生面貌,做与文化的触手可得。
3、明星效应的带动“江永女书热”, 赋予女书现代意义
现在年轻大众所认同的多是意见领袖或者说是明星,可为江永女书寻找最能代表女书精神的公众人物,作为女书文化的形象大使,担负着向公众传播女书的工作。先是该公众人物的粉丝受到影响,再通过粉丝的二次传播扩大影响范围,使得女书文化能够做到第一步符号普及化。进而结合以上措施实现第二步的内容普及化,形成一股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会自发形成女书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力量,形成一个良性的传播循环,实现赋予女书以现代意义。
4、围绕江永女书进行文化再创造
利用江永女书自身历史文化价值的品牌背书,普及艺术知识、历史文化,提高审美,陶冶情操。可围绕江永女书文化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创造活动,如通过女书艺术作品的赏析,进行女书手游的开发,编写一段以女书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小游戏。该游戏风格设计借鉴江永当地地方特色,让用户在玩耍之余不自觉受到女书文化影响。亦可让中国当代电影民族的坚守和非遗保护交织,以女书项目作创作题材的电影,影片类型可选,做年轻人喜爱看的故事,作江永女书在当代中的文化发声桶。
三、结语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字体江永女书正濒临消失,这些年江永女书文化通过“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保护继承方针,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得以解决了生存问题,但是这保护措施仍没有使得江永女书活跃在大众生活当中。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使得江永女书在国家未来继承人的年轻人群体中得到传承乃至发扬光大,就要遵循新媒体环境的运行规律并顺应当下受众的真实需求,做受众喜爱的、丰富多样的“江永女书”,在江永女书的文化传播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