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建构与实施研究

2019-11-15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规矩常规班级

■陈 媛/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教学常规如同“基因”一样相对稳定地在教学与管理中发挥着有形无形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教育创新和师生共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推动力量。这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与个人辅导、作业批改、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的预习、学生的常规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学生的复习、学生的测试与评价、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如果走进他(她)的课堂,你会发现非常平常、普通,但他(她)的学生经得起“考验”,在各级考试中,他(她)的班级效果就是好。究其核心原因,他们无一不是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并在一开始的教学中就严格实施,最终让其成为学生的习惯。

笔者的初中语文教师是重庆市特级教师,她对笔者影响至深的就是她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由于这个机制的督促,使语文成为了我的骄傲,进而也影响笔者即将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现在,在回顾老师做法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当年老师做法的感悟和思考,就“初中语文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建构与实施”提出自己的思考,供自己和即将成为语文教师的读者参考:

一、立规,让规矩成为约定俗成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用于教学管理的一套规矩。无论语文老师的个人风格是温和内敛型还是严厉外放型,在上课伊始都应该给自己的学生立规。一开始就把话挑明了说,语文课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的语文课需要学生怎么做,老师的底线是什么。这里的规矩包括日常语文课的行为规范,也包括课堂纪律要求以及作业不完成者和完成不到位者的处理措施等各方面的要求,语文老师应该把它当作一项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学生或许会觉得这老师要求多,太过于麻烦;但若是不立规矩,任学生发展,那么管理就很难展开了。合理的规矩能让日常管理变得轻松可行。一旦立下规矩,便要学生开始严格遵守执行,树立起语文老师的威信,让学生看到你的态度,对学生在管理中的各种不良行动坚决制止与纠正。让语文课的规矩能够慢慢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并自觉的去执行。当然,一开始的规矩并不是完善且一成不变的,随着语文课的深入以及对班级情况了解的加深,规矩要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商议下去制定并逐渐完善,师生的共同努力让规矩有效度,而不使规矩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二、建立起一套全面合理的语文评分制度,奖惩分明

立规是为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而评分制度则是让管理更加细化,规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评分制度是建立在班级整体管理基础上而言的,语文学科的具体分值依据则要按照班级日常管理分值的设定来设置,不可脱离出班级的整体管理体制,自成一项,要使语文学科成为所有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分支。

语文教学的具体评分制度,最好细化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语文各类检测和课堂检验、甚至是语文活动等,那么这也意味着评分制度的加分、扣分的分值设定要更加的合理、灵活。一次课堂表现和一次假期作业的检测的加减分是不可一概而论的,语文老师要根据具体任务的困难度及学生完成度来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比如:依据作业完成度,分成完成的最好的同学、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进步比较大的同学、以及完成得不认真的同学。依次给予加两分、加一分、加一分、以及扣一分的处理,并将具体的结果以板书的形式在班级中公示出来,起到对优秀模范的鼓励作用以及对懈怠偷懒的警示作用。这种评分制度具体可以用一种表格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量化管理,每天记录,每周一评,每月一结,期末汇总,每周的量表都要经过自己、老师与家长的三方评价来反馈学习表现。当然,详细的评分制度背后该有相应的学生奖惩措施,对于每次作业及练习不认真的扣分者,也不能放任,应该以重做、罚做或是课后单独辅导的形式来使其端正态度,让其产生对惩罚的畏惧心理,能起到在下次学习中的一个自觉作用,对于测试中起伏较大或是加减分不稳定的学生,老师应该投以更多的关注,或是找到根源,扭转这一情况,稳定其学习状态。

以文言文阶段的学习为例,这既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能力也考查学生拓展探究的能力。课堂上在教会学生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后,试着让学生自主翻译,并且能够踊跃举手发言,对于举手且答对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而对于没举手且能答对的学生,给予扣分惩罚,以此来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举手的自觉性,让学生能够及时把注意力放在文言文上。而对于文言文的积累掌握,更多时候要放在课后和课外,课上学习完文言文后,需要学生主动去记忆背诵,积累语法知识,而评分制度则是有效保障学生自觉积累的一种手段。以家庭作业或是一周测试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评级标准和结果公示给学生,优秀给予加分奖励,而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不仅要有扣分惩罚,还需要以额外作业的形式,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记忆。

学期总结大会时,加减分的情况记录统计后,也会给学生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加分多的学生,给予奖状和物质奖励或是减轻假期作业;而相反减分多的同学也会有相对的作业增加或是一些班级任务来惩罚。总而言之,一套灵活具体的语文学习评分制度能成为班级学习氛围的助推器。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的常规管理

语文学习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阅读的积累光靠学生的教材和课堂拓展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老师的眼光要放长远,安排好课后积累的合理计划并做好对学生课后阅读积累的一个管理和反馈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基础。语文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将积累放在一些零碎的可利用的时间里,如:在预备铃打响后,可以由一位同学对全班进行一首古诗分享或是美文分享,这个工作既是对语文素材运用的积累,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的练习,对准备用心或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就可以让学生重新准备分享,从而督促学生自觉积累。

积累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模糊”的词,对于学生的成效也是因人而异。课后的积累或许是显性的也或许是潜在性的,显性的积累可以让学生以一种书面的形式去呈现又或是让他们去复述积累的所见所闻,这样的方式用在本来有作业的课后也许只会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从而打击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潜在性的积累则更适用于课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让学生充实自己,例如让学生每天在作业完成后朗读一篇长度适中的优秀读物来完成阅读积累,这样的积累方式是不可见的,也是不方便采用量化管理是形式去进行,老师往往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使阅读积累任务遭到学生的忽视而形同虚设,这就要求老师做好的管理要能够变通,让学生把阅读积累当成一项要求具体清晰的任务而不是一种口头作业形式,让家长监督,完成阅读后再签字反馈回来,老师要对每日的积累的反馈情况有所了解,争取让每日积累落到实处。

而语文的课后积累更是要兼顾到学生漫长的寒暑假期,有计划的针对学生的阶段学习需要去设计阅读内容。寒暑假期是学生阅读积累的一个黄金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去阅读。而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学生或许会依据兴趣去读一些没有价值的书,所以老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以及阅读价值对学生的假期阅读积累做好阶段性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要细化到假期学生具体要读什么书(最好能全班统一版本)、背什么课外诗歌,详细的完成要求等,对学生的完成时间有一个大致的设想,不过多占用放假玩耍的时间,但也要切实起到一个积累的作用。开学后,老师要严格地对学生的假期的积累学习做好一个检测工作,如检查具体书目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或是对假期诗歌积累进行一次默写抽查。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有长远性发展,语文老师务必要管理好学生课后学习的阅读积累工作。

四、家校协作管理,做好沟通

语文学习是具有延展性的,语文教育常常会放在课后和课外进行。那么,语文教学的管理是否也应该关注到课外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前面,笔者谈到了语文学习课后积累的管理工作,而语文老师的精力和监督毕竟是有限的,那么要让积累切实起到作用,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和协作监督。这首先是建立在老师和家长做好沟通的基础上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家长要清楚老师布置给孩子的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才能有效的起到监督作用并做好反馈工作。量表的运用就是家校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日常语文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途径,每周的学习量表都要给家长签字,以便于了解学习情况。

而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扣分较多或是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老师更需多和家长进行交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找到改善学生的举措。当然,家长能及时有效的督促学生在课后阅读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不少的家长在实际监督中,或许是没有时间,或许是不懂得具体学习要求,使得课外管理只得流于形式。想要真正落实课后学习和语文积累的监督管理,这也要求老师最好在一开始就要对全班学生家长做好相关情况的了解。这可以利用家长会的形式,也可以利用网络搭建起双方交流平台,密切老师和家长的联系,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的形式了解家长的心声, 有效实现家长、教师在网络的空间中深度沟通, 解决家校合作中单向性的问题, 有较强的实用性,很好解决了双方时间不协调的问题。老师对课后作业或者阅读的预期效果要心里有数,即使有网络平台作为支撑,有的学生因家庭情况复杂而家长监管相对薄弱的情况,老师也不能忽视,要依据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放学前在学校由老师代为监督完成阅读任务等方式来进行灵活处理。

语文教学常规管理是规范语文教学行为,注重教学过程的体现;也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承担着教学和管理的双重任务,语文老师除了钻研教学内容外,还要探索日常管理机制的建构与实施,合理化的建构与实施语文教学的常规管理,用科学的常规管理去营造一种良性的学习竞争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自觉学习,让学生养成更好的语文学习行为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笔者希望通过该文,对未入职或是新入职的语文老师带来一些语文常规管理上的思考,让语文老师能从语文常规管理入手,将语文教学与管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养成习惯,也让老师的教学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规矩常规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常规之外
班级英雄
“按规矩办”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女佣的规矩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