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的基本现状分析
2019-11-15罗冰玲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罗冰玲/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要求人才在掌握行业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具有人文情怀,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确立岗位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机电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使其感受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生活内容,实现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对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人文情怀培育的意义
人文情怀是教育的本质所归,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为社会与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使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主要力量。人文情怀培育需要利用教师掌握的知识经验,对机电类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精神培育,使其身心受到影响,并将学到的内容转为精神财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价值的多元性。人文情怀是教育的目的引导,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对某项技能的训练,人文情怀在于唤起学生对人类前景的认识,在今后的机电专业学习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人文情怀是教育的使命要求,使学生成为更有智慧、更加高尚的人才。
二、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的基本现状
分析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现状,具体如下:(1)学校办学重视效益的提升,忽视原本的育人使命。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操作水平,没有关注学生精神生活,导致学生被繁重的课业施压,被各类考试消磨了活力。虽然部分学校开办了人文课程,但课程内容不丰富,多数流于形式。高职院校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情怀教育失衡,人文课程被忽视,课程设置不合理。(2)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与人文情怀的知识,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的,但却缺乏健全的人格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发生变革,教师只有在上课时与学生交流,其余时间双方很少接触,这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培育。
三、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丰富人文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工作方针,要求国家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机电类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整体,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在机电专业的主动性,将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针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失落问题,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学生将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转化为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兼顾。学校应为学生展开生命教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丰富人文课程,在机电类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史或哲学等学科内容,将人文情怀教育注入机电类专业课程,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产生思辨意识。某学校为了培育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开设了“《红楼梦》中的中国艺术精神”这门课。课程以人类文明史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为主线构建,课堂教学采用小班研讨的形式,其广博有趣的授课内容、文理互补的教师配置、丰富的延伸活动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对于广大理工科学生来说,这是接触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也是感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丰富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知识,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置于课堂情境感受人文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领悟人文内容,提升人文情怀。
(二)提升教育方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全国人带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任何一名学生,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应该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与民族的传承趋势。虽然很多理工类院校专注于科研与技术的发展,但学校依然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力,传统文化应深深的根植于学校办学理念,向学生层层渗透。提升教育方式,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转变授课方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领域人文精神,感受团队协作和集体精神的重要性。优化课程评价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考察其学科素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拥有社会责任感,产生自己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自觉性,使人文情怀教育对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好的人文情怀教育应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渗透中。教师作为文化建设者,应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魅力,使学生受到教师品德的感染。
为创新机电类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可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某学校机电技术系与当地信息技术公司、通信技术公司、信息科技公司合作,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对行业岗位需求的探讨,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双方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实践感受企业内的人文精神,从而培育人文情怀。此外,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组建兴趣研究小组,围绕机电类藏品展开原理分析、零件拆装、藏品修复、VR仿真、文创开发、历史文化故事挖掘等研究,引导机电专业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感悟学科的乐趣。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情怀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情怀思想表现为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与重视,尊重并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精髓。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与人文情怀培育的关系,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基本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追求到观念、道德与精神品质的提升,使其心理从低层向高层发展,最终实现发挥自我人生价值。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教育的环境,提高学生对党和国家意识与意志的理解,减轻学生的对抗心理与逆反心理,注重对机电专业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的同时应推进网络法制化进程,以立法的方式对人的网络行为进行约束。重视学生情感的生成与培养,挖掘学生身上的人文情怀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情感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感受,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对学生展开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培养,使其形成社会道德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实践行为的良性发展。
传播家乡文化,提升文化认同。将特色地方融化融入课堂,思政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史书典籍了解其中的风土人情与信仰,关注人们的生活习惯,按照学生喜爱的方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情趣,为学生营造出充满家乡气息的课堂氛围,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之情,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还应将人文情怀培育落实到实践,利用课前的十分钟时间,鼓励学生采用PPT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每节课一名学生,学生将家乡城市名称的来源、历史文化、名人事迹、风土人情以及科技创新等成果展示出来,也有同学在介绍天府之国成都时列举了大量的美食,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类高职院校对学生展开人文情怀培育,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形成正能量的社会伦理意识,为学生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看到人生价值。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丰富人文课程、提升教育方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