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及对重庆高职教育的启示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新加坡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作为新兴发达国家典范的新加坡,以其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著称。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人力资源是其唯一丰富的资源。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新加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加坡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重要途径。2018年笔者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及新加坡五所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访学。通过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参与项目、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特色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体系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树一帜的成熟发展模式。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新加坡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分为6年小学,4年或5年中学,中学后分流20%-30%至初级学院、20%进入工艺学校、40%-45%进入理工学院、少部分分流到其他类别的学院。初级学院学生通过剑桥高级英语(A)水准考试进入大学或理工学院学习,工艺教育学院学生亦可免试进入理工学院学习,理工学院毕业生既可选择就业,也可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近年来,初级学院近70%的毕业生进入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接受职业教育。新加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是由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两类学校负责,其中以理工学院的培养为主体。其人才培养体系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啤酒桶型,致力于服务科技密集型产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学生品格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精专技能和创新思维融入到教学各环节,积极参与国家“技能创前程计划”(Skills Future),为全民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承担培训任务。

二、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一)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为新加坡理工学院高水准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南洋理工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采用模块式课程设置模式,每个专业的课程由核心模块、专项模块、就业能力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其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且具有弹性,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进修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为“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另外,南洋理工学院是由四类项目贯穿并构建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是课程项目,第二层是学习项目,第三层是企业实习,而第四层是毕业项目。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项目,拔尖的学生完成企业项目,50%的学生完成竞赛项目,学习掌握不佳的学生完成教师的应用型项目。

(二)推行“无界化”组织管理理念

南洋理工学院作为新加坡典型的理工学院,推行“无界化”组织管理理念,倡导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无界化”管理机制打破学院各部门、各系、专业学科及教师之间的壁垒,有效实现了教学工厂、科研项目资源、学院师资及实训设备的集中统一调配,高效推动了学院无界化组织的形成。通过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组合,在承担企业项目开发等方面,促使各系部积极参与,紧密合作,形成研究团队,协作攻关项目中的难点和问题。

(三)创新“教学工厂”办学理念

“教学工厂”和“教学企业”是新加坡职业院校创造的全新教学模式,全面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教学工厂”模式将实际企业项目引入教学之中,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学院、教学工厂、企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环境、项目开发、学校本位。创新“教学工厂”办学理念需要相应的工作步骤:首先,学校与企业形成伙伴关系,实现双赢。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基础建设,模拟企业环境,包括所有硬件和软件,必须和企业一致,进而拓展校企合作,开展与企业对接的项目工作;其次,创建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学工厂”项目平台。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项目管理机制与资金运转,由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开发,为学生设置全年不间断项目,而运行机制的有效变革便是有力保障;再者,开展多元化综合科技项目。为提升教师专项能力,将以教学为导向的师资分批安排到项目中开展研发工作,教师分享并备用完成过的项目信息资源。

(四)采取“无货架寿命”教师专能培训策略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了实现教师价值保值性,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学院每年将教师外派到各专业领域进行继续教育,保证教师25天的带薪培训日,以不断提升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为保证师资外出培训期间的正常教学授课,学院在留出额外的充足师资数量的基础上,保证90%以上的教师在校授课。可见,“无货架寿命”培训策略注重的是延长教师自身的专能保值期,倡导教师须回到企业一线去获取学习最新科技知识的机会。因此,终身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鲜剂。

三、创新发展路径对重庆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校企合融合发展模式

重庆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借鉴“教学工厂”办学理念,积极引入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合。高职院校可创新“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依托高规格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等各层次项目,逐步替代老套、落后的模拟实训任务,以项目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专业群通用、职业方向和职业拓展平台。其中,职业方向平台的目标是既要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技能和创新创业思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活动的要求来确定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的特色体现在市场导向性和地方行业性,因而需要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充实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三)推行“校企双向聘任”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可尝试推行“校企双向聘任”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积极引入优秀的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承担授课课时比例,也可让其培训校内专任教师的专项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联系行业企业,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调研企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新要求,以便返校后正确指导自身教学和教改工作。另外,学校必须落实“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高职院校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推选出国进修培训人、组织专业教师出国考察、与国外友好学校的专业教师交流、申报高一级职称时,应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新加坡学院
杨春华作品
新加坡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走进大山里》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