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艺术的发展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艺术创作艺术设计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

随着如今经济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感情需求的阶段。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创意设计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日益频繁,有效地刺激了社会消费观念,进而推动了社会的逐步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社会体系的国家,也拥有着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发展道路,其内部的理论也正顺应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其核心思想完全符合。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时期的萌芽阶段

起初,在对文艺理论进行定义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解放全人类的高度,更多地注重文艺的创造性以及科学性,而不仅仅是它的审美性。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将文学艺术作为主要,而且主要受众群体是一小部分资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致力于让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同样感受到美好的艺术氛围,希望用文艺来感染更多人,用文艺来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将其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来取得无产阶级的胜利,解放全人类。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个时代,文艺服务于人民这个愿景,仅仅像一颗萌芽一样。文艺更多地被当作一种精神支柱来支撑着人们,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文艺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它作为特殊的精神生活,必须建立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绝对不能脱离物质生活。

二、毛泽东与列宁时期的初级阶段

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时期,文艺在毛泽东和列宁时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战斗武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为工农和无产阶级服务,自身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以及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文艺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全国内忧外患、国家政权非常不稳定的情况下,被视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在思想以及行动上都紧紧跟随着党的脚步,去打击敌人,去揭露敌对分子们的谎言和暴行,同时也为国家鼓舞士气,歌颂无产阶级。在当时也涌现出了大批的革命文艺家以及大量的革命文艺作品,比如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由党领导着创办的《中国工人》等。在这个时期,已经明确地出现了“文艺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这样的命题。但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文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解放区,而且,文艺自身依然带有十分浓厚的革命色彩。就算是在全国解放之后,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导致文艺工作一直处于普及阶段,得不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现如今的艺术创作,已经完成了极大范围的普及,虽然不需要站在文艺理论那样的高度来审视,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创作,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作品是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创作必须立足于当代的社会情况,从众多实践中吸取创作灵感。我们都不反对某些纯艺术的创作,它们是历史上艺术发展的先驱,但同时我们也都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定得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壤里,遵循科学、有方法地去进行探究和创作,进而可以尽自己所能地认识世界甚至于改造世界。但是这不是代表着当时思想封闭、艺术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局限,其实早在毛泽东时期就明确表明了对文艺发展的态度:要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就是说所有民族的文化都需要得到振兴与发展,这样才能广泛地吸取各民族以及外来文化。同时,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些文化,不能觉得非常好就全部照搬来,要时刻铭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尽量对它们进行本土化改造,坚决避免现代化批量生产。这也是那个时期对于文艺发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方针政策。

三、当代艺术的飞速发展阶段

(一)发展的基本理念与现况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当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文艺理论是紧紧相连的。当代的艺术设计一直都尊重构思的本质与起源,尊崇追本溯源。我们从自然中取材,同时也尊重它们原本的意识形态。以中国为例,在中国艺术设计大都是遵循以人为本,尊重美学的规律,同时也尊重极具特色的纯手工艺品,将劳动价值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认同“劳动创造了美”。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劳动创造贡献出了无以计数的设计素材,设计者们汲取这些素材,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关于艺术本质,中国当代设计将艺术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其特点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各个阶层人民的审美属性。不和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去追求荣誉,追求地位,而是促使艺术理论真正地融入到社会群体中去。同时,艺术设计的产物应该是为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所服务,而不是为某个单独个体或者阶层所创作。另外,对于艺术价值来说,实用性也是艺术设计必须要注重的一个方面。在文艺理论中,强调了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也指出需要着重保证艺术的价值。一个艺术设计,它一定要保证其艺术作品的实用性,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其次才是考虑创意和外观等方面。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艺术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它需要通过众多而又繁复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它能够解放广大人民的固有思想,激发他们的审美思想,同时也掀起一股审美思潮,潜移默化地改变广大人民的社会观点。在这些“中间环节”中,艺术家就肩负了很重大的使命。比如《西里西亚织工》这幅画,其作者许布纳尔以此大肆赞美“织工起义”这场活动中的工人阶级。在当时,这幅画对于宣传社会主义起到了很惊人的作用,是小小的宣传册远远达不到的。也就是说,所谓的艺术创作一定要真实地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升华生活。如今在中国,一种复古风潮正在流行,文字创作者们在设计思路中大胆融入新古典主义的思想,将中国几千年来特有的古韵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并不是各种元素进行繁复的堆积,而是运用原始的线条简单勾勒,形成独具特色的清新时尚中国风,而后逐步形成一条专属的艺术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的艺术理念严格遵循艺术生产论,尊重生产理论的渊源,强调生产理论的发展与意义,也着重凸显中华传统风情。而且,中国的艺术设计强调作品外在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使得作品外观造型、纹路都与整个作品有所呼应,从而做到作品的外观设计与内容相互融合。

(二)发展的不足与不平衡

现如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同时也伴随着一批批文艺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艺术创作可以说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国内文化市场空前的繁荣昌盛,文艺也告别了前期的普及阶段,达到了现在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础物质生活之后,开始对文艺作品产生非常大的精神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应运而生。然而,现如今的艺术作品和创作存在着许多的现实问题。艺术作品的数量是大幅度上升,实际上作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且作品数量上升,难免会产生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模仿抄袭的人不在少数。习近平主席也曾点明:这种快餐式的消费是不可取、不值得提倡的。毕竟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来说,自身再好也是需要有人来理解和欣赏它,如果人民群众都不需要它,就必须重新考虑它存在的价值了。艺术创作还是要将文艺理论作为指导,将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实践,同时要真正地扎根于群众,使得创作出的文艺作品让广大人民都喜闻乐见,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很多的产品交流会,向广大人民展示、接受批评。就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包含的艺术批评论,带有无产阶级艺术的特征:有机结合艺术欣赏与审美感知,将从社会中得到的批评与赞美以及各种经验都总结起来,然后再来进行艺术设计产品的改造。这个特征是从广大人民中诞生的产物,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代艺术设计是无产阶级结合现代艺术所产生的新的结晶,应该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艺术设计思想,并且一直在指引着中国的艺术设计,引领着中国走向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文艺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当然离不开党与国家的正确领导,今后也一定会迎来更辉煌的阶段。不论在什么时候,艺术创作都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幸运的是现代科技发展也是非常迅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科技发展产生的便利来革新创作。同时,应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以及“中国梦”的要求,艺术创作也必须多观察了解人民的生活,多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中去。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基础物质和精神需求,显然并不是只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的进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然,艺术创作是艰辛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我们拥有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是很大的一个优势,只要能扎根于传统文化,同时又理性吸收优秀的外围文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并紧紧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加强社会实践,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极具中国特色及巨大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艺术创作艺术设计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书封与现代艺术
关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