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2019-11-15耿燕露单昭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素质

■耿燕露 单昭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在新课改以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功能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使课外体育活动不再单纯的是单独的教育形式。而是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结合起来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并在体育课教学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素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学生创新素质概述

(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概述

课外体育活动就是在体育课时间外,学生课余时间中通过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和方法,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与运动技术水平,并充实课余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体育活动。所以,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作用在于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同时,相比较体育课上的活动,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如班级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家庭体育等等都是常见的课外体育活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更强,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概述

大学生创新素质指的是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索和研究,创造出新颖、独特且具有一定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素养。具体来说,首先是创新意识,它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对创造新事物的态度,使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时前提要素,包括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新事物的兴趣以及对创新的追求等;其次是创新能力,这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核心所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等,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最后是创新人格,也可以理解为创新个性与品质,在具备创新品质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上三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课外体育活动条件

在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由于缺少课外体育活动条件也将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加上体育课教学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开展的体育项目十分有限,最常见的课外项目也仅限于球类,比如篮球、足球和羽毛球,还有田径类项目。很显然,这些体育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也不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欲望与兴趣,导致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化,更多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活动,甚至可以“什么也不用做”,自由分配时间。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模式下,学生的创新素质很难得到培养。同时,那些适合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项目,比如轮滑、韵律操、瑜伽等,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以及高校并未针对这些项目提供实施场地,或者这些项目只能针对一部分群体开展,不适用于大多数学生,从而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发挥。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想观念落后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待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从而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价值,也是改变学生体育认知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实践教学现状来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想观念仍然落后,甚至一些高校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生物体育观念上,从而影响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忽略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高校除了关注学生一般创新素质发展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根本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松散

一些高校在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并没有针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以及学生当前的体育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机制,使课外体育活动存在应付的问题。同时在教师方面缺少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师对课外活动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创新素质得不到培养,而且部分学生不愿意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在这种枯燥、程式化的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模式下,严重束缚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思维得不到活跃,而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也未发挥出来。并且在这种恶性循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甚至课外体育活动被边缘化,也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极大影响,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成为一种“摆设”。

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

(一)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近年来,在高校中一直在流行体育俱乐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在新时期,高校应该针对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制定科学的参与原则,即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管理、积极创新,从而发挥体育俱乐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以及锻炼综合能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建立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到运动中,形成积极的运动氛围,有助于学生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在体育俱乐部中,相比较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都得到了创新和优化,迎合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能认识和想法。但是针对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形式,高校还应该给予更多的扶持,比如在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方面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并根据学生的想法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如增加登山、攀岩、愈加、太极拳、跆拳道、游泳、健美操等比较流行的体育活动,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转变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想观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自然要迎合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首先,教师方面必须认识并准确定位好自己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结合学生的身心状况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进行,而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并积极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观念应该从以知识为中心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在新课改实施以后,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外体育活动中也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以知识为中心。同时高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体育教育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正确认知,体现课外体育活动在学生创新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培养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应该以学生发展观为基础,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模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发展课外活动,然后创新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三)积极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

高校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应该及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在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施自主管理的方式,一方面满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创新素质。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学部门为辅的自我管理模式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其管理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素质都会得到锻炼,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体育能力方向的个性化特长发展。另外,学校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组织者应该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的指导下,根据学校课外活动经发展情况构建起科学有效且周密的工作计划,这样才能使其成为学生体育爱好者的重要活动场所,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结合当前高校教育发展形势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校应该在现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制度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将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外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其创新素质也得到锻炼,并在制度、教师以及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多方面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素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活动类作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