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9-11-15王力超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匠院校

■王力超/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这是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参考,及时调整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帮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满足企业需求,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学生培养的重点,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丰富,包括了一个人精湛的技艺、爱岗敬业精神、责任感与使命感等等,因此工匠精神也是衡量一个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导致工匠精神出现缺失的情况,没有人愿意沉下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这就导致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存在诸多弊端。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工匠精神自古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并受到国家相关部门与现代化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为追求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符号。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养成吃苦耐劳、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与使命感。尤其是当前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要求的提升,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渗透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工匠精神的基本特点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和一丝不苟。

二、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工匠精神,商品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工匠精神逐渐消失。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源泉,只有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工艺的水平,促进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有助于解决制造业中存在的粗制滥造等问题,增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用人需求,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实用人才。首先,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民族工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工人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同时由于工人的个人素养不高,导致产品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实力。较短的生命周期,导致我国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消费者对于国产产品的信任度下降。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制造水平,与国家化接轨,增强国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关键途径。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精神品质的追求,这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三、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个职业人才只有尊重自己的职业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够逐步培养工匠精神,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一个人没有职业道德,纵使有高超的技艺也难以得到企业的重用。在高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职业道德的培养,也能够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工作中形成归属感与荣誉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避免在岗位中缺乏职业道德而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作为当前学校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工匠精神。比如高职学校可以对知名匠人的事迹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大国重器》等节目,让学生接受工匠精神的感染,从而促进自身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渗透至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更应该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定时推广工业精神相关的行业报道与各专业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消除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培养途径,为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提升高职教师综合素养

高职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因此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与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相结合,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通过工匠精神相关案例的学习,让教师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加强与企业和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真正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让教师走向生产一线感受现代化企业的工作氛围,了解各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向,增强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性。

(四)促进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只依靠理论课程不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因此应该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主动联系当地企业,为学生寻找实习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加强校企合作,还能够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强,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向与措施,有助于弥补自身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产教融合的方式,也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是一种共赢的人才培养方式。

(五)创新学校教育体制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实现学校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为工匠精神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明确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向,提高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通过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途径,加强工匠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应该始终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专注度、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教育理念的转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创新,深入钻研自己从事的工匠类工作,为社会发展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

工匠精神能够促使工作者对产品精益求精、不断雕琢,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就是说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美的心理需求。因此,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途径。除了应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之外,还应该提升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与人生境界。美育教育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工匠精神应该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为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动力。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通过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产教融合和转变教育理念、强化美育教育等形式,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工匠神形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