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现状研究
2019-11-15毛佳玲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毛佳玲/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也是职业教育逐渐成体系化的时期。要使体系完整就需加快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从中职与高职高专衔接,到专科与本科衔接,再到职业教育层次上移以至于出现高职本科与研究生的衔接,并且还有普职沟通,立交桥体系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本文探索其成就,反思问题,提出路径。
一、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成就
(一)立交桥建立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立交桥在发展变化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基本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交桥体系。在体系化这条路上体现了三个词:一是终身性,指职业教育脱离阶段性,逐渐向终身学习发展;二是多元性,指职业教育的升学、就业选择机会扩大;三是自主性,指立交桥逐渐走出中国自己的道路。
(二)由阶段性向终身性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最初被称为“断头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就意味着没有继续学习的上升通道,只能选择就业,职业教育就成为了终结性教育。随着职业教育立交桥政策的不断出台,其由阶段性向终身性转变,也就是从“断头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这一系列文件以保证立交桥的构建。这些政策都为打破原有职业教育“断头路”的局面做出了贡献,并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架起桥梁。现在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升学有渠道,就业有技术,使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出彩的人生。
(三)从封闭性向多元性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这一阶段中职学校毕业后一般就面向就业,几乎没有升学渠道。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断头路的情况亟需解决,并且由于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现有职业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加深,因此开办高等职业学校迫在眉睫。1980年开始逐渐开设高等职业学校。其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办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的职业大学。在世纪之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职业的技术含量、专业技能要求提高。中职毕业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提出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进入本科学校学习,甚至研究生这一高层次的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也逐渐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通道由最初封闭单一的局面转变为多元立交的的状态。
(四)从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缩短中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的差距,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通道主要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国通过向国外派遣专家以及与国外政府进行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如引进“双元制”,学习了美国社区学院、等。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大幅度发展,因此变为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引进国外经验的同时也向世界分享自己的职业教育经验。由于“一带一路”的影响,走出去的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广西职业教育就伴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了东盟,我国构建立交桥的经验也不断影响着世界。
二、立交桥建立存在的阻碍
(一)职业教育横向、纵向衔接不畅
职业教育衔接分为横向与纵向衔接,横向主要指普职沟通,纵向主要是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衔接。纵向来说,中职与高职高专连接不顺畅。其衔接方式较多,比如有对口招生、高职自主招生等,但录取比率较小。中职与本科衔接路径比较单一,目前,主要是通过“三校生”高考,这条上升通道的规模十分有限,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通道也比较狭窄,主要就是专升本渠道,大部分高职专科学生想要提升学历只能选择成人教育。从横向来看,普职这两种教育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
(二)各类各层职业教育管理不统一
职业教育主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劳动保障部门等进行管理。不同层级,不同职业学校由不同部门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不一致,他们之间由于利益博弈无法协调来共同管理,因此同一所职业学校由不部门来管理。职业教育分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导致职业教育内部及与其他教育粘合性不强。如职业教育拨款是由财政部负责,而建设费用由发改委管理。中职教育由职成教育部门来负责,高职教育由高等教育部门控制,他们彼此之间交流较少,这就对职业教育衔接带来困难。使他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都无法真正对接。
(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衔接不紧密
公众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不认同,因此教师的来源、任命、培养和评估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各层级之间对职教师资的要求并不明确,中职教师相对于高职、本科教师来说,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研究偏低。而高职教师恰恰相反。各层级之间教师交流较少,师资共享无法完善。由于教师资格证的限制,中职教师去高职上课,那么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高职教师可以进入中职代课,但薪酬方面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由谁来支付,按照什么标准来支付都没有说明。师资共享与交流可以缓解师资队伍衔接不紧密的局面,但各层级之间缺乏贯通的交流制度。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路径优化
(一)打通立交桥的衔接通道
要想搭建立交桥,那么首先就应该打通各关节以使道路畅通。纵向来说, 要构建多层次之间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有必要在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及专业研究生教育之间开辟渠道,并调整相应的录取率。贯通式的培养是推动衔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系统的培养人才,因此亟需制定相关政策。首先尽快开展中职本科贯通的招生办法,以指导各省的招生,提高招生比例。其次,要加快建立学分互认制度,拓宽中职进入高职及中高职进入本科的渠道。最后,完善技能免试入学的通道,获得相应技能大赛的奖项就可在现有职业教育层级的基础上进入高一级的院校学习。
(二)调整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是立交桥建设的突破口,管理不协调必然会对立交桥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必须以统一的方式管理,以便我们能够协调和调动每个业务部门的热情。我们可以在国务院宏观管理下,设立职业教育局,以统筹教育部,人社部以及财政部等与职业教育相关部门。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可以使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衔接更加紧密,统一管理部门使得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贯通,更好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政府应该为这些利益相关者牵线搭桥,使行业企业更加深入的参与到管理当中去,参与到专业设置、课程及教师选聘标准等工作中去。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衔接
教师衔接是立交桥构建的关键因素。由于师资衔接不是立刻就能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先对接师资,然后逐步完善。各层级的职教师资要加紧培养,完全纳入到教育部门来管理,这样才能贯通培养。进一步明确高职本科教师的标准、各层级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使职教师资来源拓宽。要完善职教师资一体化的这一模式。推行各层级职教师资的共享制度,在部分课程中实行的互兼制度,支持中职教师考取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证。政府部门要制定各层级教师的标准,并且建立教师的互兼平台,促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开发教材、课程等。互兼合作院校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适当给予补助,发挥教师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