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古风歌曲歌词的语言不规范问题
2019-11-15刘雯雯王忠一天津中医药大学
■刘雯雯 王忠一/天津中医药大学
网络古风歌曲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途径的新兴音乐形式。因为这一音乐类型出现时间较晚,在近几年才开始流行,所以对这一类型的歌曲研究较少并且集中在对歌词文本的文学、传播和社会影响的研究上;在语言学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歌词文本的语言特色、修辞、隐喻认知和搭配研究上。
网络古风歌曲中不乏优秀作品,但网络古风歌曲缺乏专业的创作规范。过度宽松的网络环境,创作者参差不齐的文化素养等使作品水平良莠不齐。特别是大量歌词不符合基本的语法规范,辞藻堆砌,逻辑混乱。本文将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分析其不规范性。
一、网络古风歌词的语言不规范问题分析
(一)句法平面
(1)词类误用:汉语的词类复杂,同一类词可以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如果不注意某一类词在具体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就会出现“词类误用”的问题。当然我们要把它和“词类活用”区分开。“词类活用”指的是一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了特殊的语法成分,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或词义,对句子的意义传递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这是网络古风歌词中的超常搭配。但是如果不符合基本的语法规范,对句意的表达还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我们就要将其归入“词类误用”。在网络古风歌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词类误用”。
①霸王收起剑,别姬也已走远(《肝肠寸未断》);
②我应在江湖悠悠(《离人愁》);
③丹唇朱映海棠交融脂粉香(《凉夜横塘》);
以上三例都属于“词类误用”问题。例①中,“也已走远”前为名词性词语,作词人误将“别”用作名词,把“别姬”当作主语,属于将动词误用为名词;例②中,用“在江湖”作处所状语修饰被误当作动词的“悠悠”,属于形容词误用作动词;例③中,“朱”应是形容词,不能用来修饰动词“映”,作词人显然是把“朱”作副词,这属于形容词误用作副词。词类误用出现的原因一般是作词人对于词的词性和所能充当的句法成分不了解。
(2)成分残缺:如果句子中应该出现的语法成分没有出现,就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阻碍句意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比如:
①谈花饮月赋闲,这春宵艳阳天(《盗将行》);
②凄凄蒹葭苍苍脉脉水一方(《纨绔》);
③春寒赐浴华清池洗(《念奴娇》);
例①中歌词上下并没有交代实施“谈花”等行为的人,即缺少行为主体,这属于主语残缺;例②中,“凄凄、苍苍、脉脉”都是修饰语,应在“水一方”前添加表“存、居”之意的动词作谓语,这是谓语结构的缺失;例③应在“华清池”前添加介词“在”,构成介词短语,充当表示“洗”的处所的限制性状语,这属于状语结构残缺。
(3)成分多余:一个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准确传达句意,成分赘余会造成语法结构混乱,句意重复等问题。句法成分不能残缺,也不能多余,要在保证句意完整的前提下做到简洁。比如:
①道阻路且长(《纨绔》);
②从此君王不早朝起(《念奴娇》);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情(《念奴娇》);
例①是借“道阻且长”一句,但却又增添了“路”在“且长”前,“道”是主语并且“道”和“路”在如今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必要分开赘述,这属于主语多余;例②中“朝”在“从此君王不早朝”中作谓语,“起”在此处表“起床”之意,也作谓语,谓语成分多余,应去掉“起”;例③中“百媚”已作“生”的宾语,“情”属于多余成分,这属于宾语多余。
(4)语序失调:汉语缺少词形变化,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语序有一定的固定性,语序失调会造成歧义等问题。比如:
①前世你怎舍下这一海心茫茫(《凉凉》);
②谈花饮月赋闲(《盗将行》);
例①,“海”活用为“心”的量词,“茫茫”作为“心”的定语应在“心”的前面,构成数量短语作宾语,这属于定语位置不当;例②中“闲”是“赋”的状语,应放在“赋”的前面,表示“赋”的状态,这属于状语位置不当。语序错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作词人为强行押韵而忽略了语序的固定性,导致语法规则被随意破坏。
(二)语义平面
语义平面的分析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有些网络古风歌词符合基本的句法规则,但不符合符号与符号之间的语义选择关系,这样也会造成语义的混乱,影响歌词意义的传达。网络古风歌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语义平面的错误。
(1)语义重复:在组合句子时,表示相同意义的不同符号如果重复出现就会导致语义重复,所以在组合句子时还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网络古风歌词中的语义重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且为君倾此杯 愿君此行归来踏凯旋(《闻战》)
②春宵苦短日阳高照(《念奴娇》)
例①“凯旋”的意思是“战胜而回”,因此“归来”就是语义重复,这是不了解词义的蕴含关系而造成的语义重复;例②中“日”与“阳”意义相近,相近形式的成分堆砌会造成语义的重复。
(2)语义歧义:一些网络古风歌词因为上下结构松散,造成歌词脱离语境,很容易造成语义歧义。一般是因为多义词或者在不同语境有不同色彩义的词造成的歧义,也存在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比如:
①风花雪月,不易改变(《肝肠寸未断》);
②世说鲛人之语 深海而居,织绡绮丽(《山有木兮》);
例①中“风花雪月”可指自然景物、辞藻和爱情,歌词上下并没有语境给“风花雪月”的语义做出限制,造成语义歧义;例②“深海而居,织绡绮丽”的语义指向“鲛人”,但前一句既可以理解为“世人之语”,也可以理解为“鲛人之语”。后一句的语义指向多个对象,造成语义歧义。
(3)语义矛盾:这指句子中所用的符号与其所表达的意思相反。这种现象在网络古风歌曲中十分常见,多是由对词义的错误解读引起的。比如:
①这春宵艳阳天(《盗将行》);
②须臾的年风干泪痕(《凉凉》);
例①中,春宵的意思是春夜,艳阳天的意思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将两个表达相反时间的词凑在一起,导致句意模糊。例②中“须臾”表示时间的短暂,即表示“刹那、倏忽”,但“年”所表示的时间相对较长,两个词语义相反却搭配在一起,导致语义矛盾。
二、网络古风歌词的规范化
歌词也是语言的一种呈现方式,必然要受到语言一般规律的制约。随意破坏语言规则会影响歌曲的质量,也会阻碍社会语言的规范化。对网络古风歌词规范化的要求应包含以下两点:
(1)符合句法规则:歌词语言不能特殊化,要符合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否则会影响语言的规范表达。但是这并不是说句法规则一成不变,恰当的超常搭配不仅对句意的表达有积极的作用,还会给人“陌生化”的体验,这样的句法变异是值得提倡的。比如:“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发如雪》)这句歌词中将“凄美”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形容词具有使动的意义,表达出“使离别更凄美”的意义,听者能直接感受到歌词中的情感。
(2)语义表达明确:对于歌词的分析如果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是不完整的,一个句子中只要有一个成分的语义搭配不当,都有可能导致这个句子语义的混乱。因此在遣词造句时一定要准确了解句子成分的语义,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保证语义明确。当然语义和句法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关系,对语义的选择和搭配一定要在合乎基本句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保证句意明确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语义变异,会使歌词意义更加饱满,这也是一种积极地创新。
三、结语
网络古风歌曲是一种近几年才蓬勃发展的新兴音乐形式,要使它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不仅需要创作者不断提高人文知识素养,更加需要市场的监管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经过对网络古风歌词的浅要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歌词中存在的语言不规范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能够为网络古风歌曲的规范化创作略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