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2019-11-15傅昀川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熏陶文言文高中语文

■傅昀川/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优秀传统文化铭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让学生与古代先贤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有利于学生修身养德,有利于学校铸魂育人。

一、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语文课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有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古代诗词歌赋、古代散文、古代议论文、古代人物传记、古代戏剧小说、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等。当然,还有一些课文是现当代的内容,却含有传统文化的因素和魅力,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这些课文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显性因素,也有着隐性因素,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是能够体会到的,并在思想上融入其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吸收养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除了在课文选择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还通过问题和附录进行拓展。如通过“奇妙的对联”,让学生了解文字基本功能,体会审美情趣和快乐;又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让学生追溯自己姓氏流源和家族发展历史,感受文化流变和不同地方的节日习俗。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学习和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要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文学,更要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德文化和艺术文化以及哲学文化等分布在高中各年级课文中,比较散,系统性不强,要将它们入心入脑、融会贯通非常困难。并且语文课文中所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冰山一角,像古代科技文化、军事文化、农业文化、宗教文化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很少出现在教材中。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文化底蕴有待提高。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高考试题中也不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这对我们搞好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然而因为现在教育机制的影响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少学校为追求分数而采取了应试教育的方式,教给学生的基本上是应对考试的解题策略。很多教师只是将高考可能涉及的一些字、词、句、篇让学生简单机械性地死记硬背,这很难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更不用说传承、创新和发展了。另外,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重点教学生怎么划重点,怎么提炼中心、怎么应对考试,而很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格品质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和喜好不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严重“偏科”,造成文化底子薄弱,人文基础不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渗透渐强。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不感兴趣,却偏偏喜欢过舶来品的西洋节日,更没有兴趣去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背后隐含的民族精神。他们认为过情人节、复活节、圣诞节等才时髦、才时尚、才潮。他们习惯于用网络语言,习惯在聊天时汉语夹杂着英语或其他外来词汇,但是对汉语的规范性使用却毫不在乎,有时甚至提笔忘字、下笔错字。他们爱好网络小说,但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知道不多,有的人到了中学甚至上大学还没有读完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传统文化底蕴之低可想而知。

三、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在日常上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认、读、写和理解,打通学生对文言文的最基础的“文字关”。其次,要学生了解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被动、倒装、判断、省略等,训练学生通过特殊句式全文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基本意思。只有掌握好这些特殊句式,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表达方式的差异,才能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从而能够品味和把握句子,甚至能够从深层次顿悟,深入领会全篇古文的意思,体味文言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强化学生的诵读和默背能力。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在学习古文中是有重大作用的。让学生在早读、晚读甚至在课堂上诵读和默背古文作品,不断理解、品味和感悟,在反复诵读和默背中接受熏陶,进而学会赏析评价,这个程就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学生的思想,启迪他们的灵智,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他们身上得到融合与升华。

适当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独特品质,在于它的传承和发展。古代的中华优秀文化放在现在也仍然光彩闪耀、熠熠生辉。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古文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古代和现代前后呼应,深入探讨和掘取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价值内涵,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普遍价值和审美魅力。

(二)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

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动力。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逐步缩短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多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容易,也更加乐意。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得到了传承与升华。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在语文教学中,可灵活使用网络、电脑投影等形式辅助教学,利用影视、音乐、美术甚至游戏等营造身临其境的浓厚氛围,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乐意去理解,从而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背后的精神内涵养分。

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挖掘本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将其结合到课堂中去,会使学生感到面目一新,感觉传统文化元素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学习起来更加亲切、更加容易,效果也更加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

开展文化比赛活动。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浪潮。这些节目用古典情怀和传统文化塑造现代综艺,以新颖的形式和有品位的内涵获得了一致好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类综艺节目,开展古字词比赛、古诗文比赛、成语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经典传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成效。

开设文化第二课堂。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书法课、茶艺课、音乐课、戏曲课、国画课、剪纸课、棋类课、武术课等第二课堂,并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文化,在快乐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活学活用,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爱好者、践行者、传播者。教师可以在高年级学生阅读完经典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独到体会和见解后,让他们给低年级同学开讲座,或者与低年级同学一起展开讨论等活动。中国是礼仪之邦,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礼仪文化浸润学校发展,深入融进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一定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熏陶文言文高中语文
用艺术熏陶家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艺术熏陶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如此熏陶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