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下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浅析
——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1-15王素舟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王素舟/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底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做了修订,2019年1月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发布了2019年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后简称新《大纲》)。新《大纲》强调了《军事理论》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原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原有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一直以来与驻淮部队密切合作,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已有15年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军事课程考核。新《大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军目标根本要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明确了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服务目标,使得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从指导思想、普遍开设、到服务什么,都定位得非常准确。我校作为一所新兴高职院校,在新《大纲》课程定位下,面对思想活跃的99、00后大学生,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进一步明确定位,为今后的《军事理论》教学及大学生国防素质教育提供更加完善的指导服务。
一、领导重视,明确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将《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列入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日程,并成立了《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各院部党总支书记组成。《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和部署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工作,督促并指导各院部严格按照新《大纲》的规定,军事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军事理论》教学不得少于28个课时的教学量,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正常教学时间,多媒体教室小班授课,这样安排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也符合教师的授课特点。在教学条件上保证和支持了《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迈上正规化道路。今年6月在最新一轮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上,学校要求各个专业将《军事理论》教学课时数调整至36课时,从政策上对《军事理论》教学给予最大保障。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结合新《大纲》学校明确了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军事理论课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着力培养“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的具有财院特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实践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为依据,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新《大纲》的要求,认真实施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和《信息化装备》五个教学内容,其中的《国家安全》和《信息化装备》两章是新增加的全新的内容,新《大纲》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宽,并且每一章中的内容都更新快,这对教师队伍的军事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课程建设小组就新《大纲》教学内容多次组织军事理论教师研讨、集体备课有效地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全面、合理。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难点,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
健全和有效的规章制度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和首要工作,学校从课程建设出发先后制订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部管理制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军事教研室工作条例》、《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兼课教师聘选办法》、《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军训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校级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上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军事理论》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打造优质师资团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保证课堂教学
优秀的军事教师团队是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我校在军事教师团队建设上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校军事理论教研室共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校内兼职教师7人,所有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5人,占团队的45.5%。2011年起学校实行在全校公开聘任军事理论课兼职教师的制度,实行竞争上岗。要求主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在选聘程序上严格按照《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兼课教师聘选办法》,根据教师提交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申请表》,由教务处、人武部、军事理论教研室进行审核,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此外学校还从优秀的的青年辅导员、团干部和“两课”教师中遴选部分作为后备军事理论兼职教师培养,他们都有着年轻、学历高、容易接受新知识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地培训就能较好承担起军事课教学工作。另外学院利用双拥共建关系,从驻淮部队聘任了2名现役军官作为我校兼职军事理论课辅导员。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国家安全形势》、《国防动员》、《军事高技术》等课程,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水平。目前我校军事理论教学形成了教师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慕课+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加强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监督,经常深入课堂、听取学生的反映,评估教学效果,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对军事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和继续教育十分重视,多种方式提升军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是每年派出青年教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校军事研究会主办的“江苏省高校军事教师培训班”提高军事知识素养和授课水平。二是每学年邀请省内外及军队院校知名专家教授来我校开设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我校军事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鼓励专兼职军事教师和从事学生军训的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军事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的军事教师进行奖励;学校人武部、教务处、科研处联合开展了军事课程专项课题立项工作,引导大家开展军事课题研究。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军事教师科研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三、坚持教学改革,构建“三位一体”课程教学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学工作是整个课程建设的主体, 一切工作都应该是围绕教学工作而开展。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军事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军事理论》教学没有连续性。高职院校一般在新生刚入学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整个军事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大一的第一学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不再有军事理论相关的教学了,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没有连续性。
我校军事课程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形成了以军事必修课(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以军事通识课程(国防教育系列公共选修课和素质大讲堂)为辅、以军事实践课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生救护培训)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体系,整个军事课程学习过程贯穿了大学三年。
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列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军事理论教学不得少于28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三方面着手坚持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程是集军事知识、国防观念、科技知识、思维开发于一体,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将《国家安全》、《军事思想》、《信息化装备》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详细讲解。从教学方法来看我们把军事课教学不仅当成是一门技术性活动,更当成是一项艺术活动, 改革掉传统的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开展了“专题式”、“ 讨论式”、“交互式” 、“启发式” 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参与讨论交流与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兴趣。从教学考核来看,我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手段,结合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在手机、电脑等移动平台上进行在线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也减轻了军事理论教师的阅卷。
高校军事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与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军事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大一下学期时开设多门国防教育系列公共选修课和素质大讲堂,并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选修一门国防教育系列公共选修课、听一次素质大讲堂。在实施国防教育的同时,有机实现了“四个结合”,即将学生的国防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相结合、国防教育和学生的成才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和人性化的娱乐活动相结合。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将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生救护培训作为军事课的重要补充,将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生救护培训列为学生必修课程,学生从大二开始在校期间至少接受一次素质拓展训练和救护培训,考核合格认定为一个附加学分。在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加强军事技能方面的训练,增加了真人CS对战、紧急集合、火灾逃生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军事技能、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学校与淮安市红十字会合作,定期对学生进行救护知识和常规急救知识培训,教给学生各类救护的处置办法,提高学生防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由淮安市红十字颁发救护员资格证。
四、结语
新《大纲》的新的课程定位、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要求,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多方位的军事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基础到拓展、由巩固到提升的不断向上的发展历程,全面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为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后备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