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机制建设探索
2019-11-14兆宏波刘忻汝
兆宏波 刘忻汝
摘 要:近年来,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研究众多,但仍存在提供的服务单一化、服务与项目耦合度低、未考虑对创新创业教育长效发展等问题,由此作者重新分析高校众创空间的受益人群体及其特点、明确建设目标,提出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多维度服务机制,以期指导同行工作者更好地完成众创空间服务机制的建设工作,并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机制
一、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机制建设目标
高校众创空间的主要受益人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此群体具有原创性成果较多、社会资源较少、创业经验较少等特点,而高校众创空间是创客起步与成长、创意孵化与转化、对接社会走向创业的平台,因此所提供的服务应尽可能贴合师生群体的独有特点和满足其创新创业的需求,且贯穿项目孵化和创业者成长的全过程。服务机制的具体建设目标分为三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高校众创空间的教育属性;二是打造基于项目的全方位服务,构建一个能够给创业者提供创业建议、培训、资本对接、政策申请等各类服务的生态体系;三是拓宽服务的提供源,以融合校内外资源为切入点,真正落实校企联合。通过服务机制的建设,使众创空间真正成为一个比社会工业界孵化器门槛更低、更便于创业者成长的平台[1]。
二、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机制途径
1.面向师生开展培育创客服务建设
第一,建设创客发展的服务机制,需形成政策、制度、行为、环境四位一体的浓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政策和制度上,制定创新创业相关或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结合的倾向性政策,给予师生利好条件。并以设计考核制度、验收制度、评选制度等,确保创客发展的有效性。行为上,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活动常态化机制。众创空间定期开展面向在校师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工具沙龙,创业文化讲座,结合专业学科的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并邀请优秀的创客、业绩较好的实体公司负责人、行业领域知名专家等作为活动嘉宾,以此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环境上,购置硬件基础设施并建設众创空间物理环境,从而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和实施。第二,提供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方面,众创空间应该积极购置硬件设备,为师生的互动类课程或实操类项目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校外方面,加强学生课外创业实践的引导,增加学生创业体验,结合区域经济、地方产业现状、学校核心学科,建设企业实训基地,带领学生走出去实地参观与学习,或输送优秀学生前往实习[2]。第三,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大学生创业者走进专业,引导启发学生产生更多基于本专业的项目创意和创业理念。通过对接外部媒体机构,给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嫁接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展示平台。通过开展创业政策解读、商业模式优化等专项活动日,聚集更多优秀创业者资源,为众创空间聚集更多的创业项目资源。
2.基于项目提供孵化指导服务
第一,项目孵化类服务。孵化校内项目与培育人才并行,积极拓展校外项目以求联合共孵。针对校内项目,应有序开展常态化活动。同时可根据项目进度和创客知识水平,建立渐进式多层孵化机制,开发小班型短期创业培训课程,邀请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业内领军人物共同承担课程。此外,还应面向社会,积极与其他创业园、孵化器联络,联合培养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以孵化器模式导入创新创业服务。设立创业诊所,从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等方向提供管理指导服务。通过本校发掘、培养、孵化或引进外部有价值、有潜力、有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两种途径,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孵化未来。建立实体公司项目孵化成长档案,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定期组织在孵创业项目参加外部展洽活动、创业大赛,开阔视野,完善项目商业模式,提升项目核心竞争力。引导在孵创业项目注重品牌影响力提升,扩大市场知名度。
构建多维度资源服务平台,建立优质创业项目和创业公司案例库。构建多类别与多学科的特殊化创客空间和创业加速器,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多维度资源,依托创新创业思想,基于优质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公司实际情况构建案例库,建设以案例为引导,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的建设。
第二,资本对接类服务。以高校众创空间为主体,成立市级大学生投资机构联盟,同时联动市内投融资机构。并且以本校众创空间为基地,举办或承办项目路演,增加学生获得投资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资本。
3.立足校内外打造导师陪伴服务
大力构建国际化、多元化创业导师队伍,以帮助学生团队快速成长,以下列五方面为切入点开展精准服务:①针对早期创业者所需求的商业、技术、市场、资金、人才、培养、法律等提供一体化服务[3]。以此降低创业风险,帮助该群体的创业项目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发展。②针对学生实体公司,一方面提供深化梳理商务模式、精准定位市场、搭建组织架构、拓展外部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商业计划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成功完成实体公司的产品市场定位、市场初探。另一方面提供技术商品化、产品中试支持、产品设计支持、新产品评估及技术咨询服务等。真正解决学生“有困难、无人脉、无资源”的大问题,减少其创业路上的隐形成本。③从创业者需求角度出发,提供“一对一”的管理咨询服务,有针对性的帮助创业者及创业团队解决自身实际问题。④提供政府及外部创业孵化基地各样扶持政策咨询。⑤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等相关咨询服务。
4.出台配套教师及学生激励政策、完善配套管理机制
围绕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实践项目管理等方面制订配套激励政策与管理办法,保障大学生创客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统一规范化创新创业实践团队的管理机制,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质量,明确创新创业导师的遴选标准及工作职责。设立并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评判标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通知识产权申请通道,实施实践工程师认证,激励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实践,从而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教师激励方面,明确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量的核算方式,鼓励高校教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指导与服务。保障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项目良性发展。
笔者从高校众创空间现有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并提出了一种立足项目与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多维度服务机制。研究认为,此服务机制能够为同行工作者给予理论指导,帮助创客降低创新创业认识及学习负担,更好地保障项目长期发展,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未来还需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开展更多实证性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洪梁,王可娜.高校众创空间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7(18):253-256.
[2]王永斌,郜宗茂,张斌.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食品类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
[3]志平.创新工场撕开自己的伤口……[J].上海商业,2013(9):34.
作者简介:兆宏波(1978—),女,辽宁大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