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

2019-11-14牟文静

学理论·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牟文静

摘 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首先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才能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讲解文化自信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两课”教学,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走中国道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梦想的实现。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148-03

文化兴国家盛,文化富民族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还要坚持最根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课题,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继承,我们有优秀的中华文明需要发展,坚定文化自信,逐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坚定文化自信,充分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特点

(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上,文化自信十分重要。通过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对于大学生坚持文化自信是基础,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国家制度与指导思想的认同感,这就需要高校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完整全面地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对国家制度、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充分的认识。“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理念、文化选择。”[2]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标志,能够推动文化发展和加快民族振兴。国民总体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决定了社会价值观的标准。

(二)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具有应用性的特点,即操作性强。”[3]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一般的简单的经验进行总结,而是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又反复出现的经验,透过现象抓住其本质内涵,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曾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4]因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习与分析,总结出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文化自信有着基础性作用,理论需要通过文化教育进行传播与发展,我们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意识、“和而不同”的包容气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理论根基和生命之源。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发扬这些精神,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才能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既要吸收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又要借鉴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为我所用,在综合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反对“固守传统”和“全盘西化”,而是将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分析之后,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自信这一前提和基础,而文化自信失去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也会失去活力。

文化自信在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我们有“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等作为基础,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作用,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苦难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我们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5]精神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有力支撑,帮助我们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更能体现出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作用。

二、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

(一)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包括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其中,理想信念导向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梦想。梦想作为大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结合文化自信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中国共产党有充分的了解,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一些西方错误言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巨大的潜在危害。高校可以设置一些兴趣课堂,弘扬中华传统艺术,通过艺术的内涵传播中华文化,帮助大学生对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之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奋斗目标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导向,与理想信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而后实现大学生的理想。奋斗目标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分时期,设立具体任务和目标,通过一系列方法完成目标。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观看纪录片、统一学习模范人物事迹、参观党史文化展馆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使其意识到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建设更好的国家而努力,是为每一个人可以生活得更好而拼搏。中国从古至今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局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无私意识等等,这些流传千百年的理念,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代代传承,永世流传。把国家的目标转换为相应的个人奋斗目标,都在为同一目标而奋斗,不再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文化自信的力量不可替代。

行为规范导向是实现理想信念、完成奋斗目标的保证。随着社会环境的愈加复杂,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尤为重要。“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6]二者的契合点正是道德法纪建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习法律基础,以道德和法律为契合点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理想信念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奋斗目标教育以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而行为规范教育以社会主义道德和法纪为主要内容,三个导向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保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主要是通过政治共识性、思想一致性、行动统一性三个方面来实现的。政治共识性就需要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完成建设、提出改革,通过文化传播,坚定文化自信,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认同我国社会制度。

思想一致性是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的环节,在动机和方法上取得一致,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深入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党的思想,做到行动听指挥,思想跟党走。行动一致性就是在政治共识、思想统一的前提下,明确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不做越轨的行为。无论大学生的目标和理想是什么,都要教育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实现梦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维护社会政治秩序,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引导大学生的文化行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思维、善于思考中国方法、倡导坚持中国规范,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

(三)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论。学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着力把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引导大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逐步达到以文化育人的目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高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式的基础上,推动文化育人的工作开展,逐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努力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以文育人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先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宣传主流思想,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当前文化自信的融入机制还存在方式陈旧,缺乏创新等问题。”[7]文化自信的融入忽视了新媒体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教育,育人方法缺乏创新,完全可以利用一些直播平台,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既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还能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场所,坚定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四)开放功能

开放功能可以理解为育人功能的延伸,在新时期大环境下,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开放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导向功能和保证功能的进一步创新,同时开放功能也可以等价为创新功能,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功能有利于拓展学校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精神潜能。

高校应努力促进开放功能的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自我开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汲取营养,丰富大学生知识涵养,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解放当代大学生思想。充分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决心、信心、毅力等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挫折,以顽强的意识克服现实困难,以正确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高校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为国家复兴和民族富强做出贡献。

三、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毛主席曾说过:“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8]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清晰认识到新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艰难过程,当时党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每个革命战士都有坚定的信仰,那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中国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在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体系之后,高校应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与此同时,高校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适时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总结阶段性的不足与经验教训,以便帮助大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二)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每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社会价值为前提,通过实践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的需求,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要具體化和专门化,具体到课堂教学设置、对学生专业期望以及最后的教学质量评估。专门化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高校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每一个阶段进行成果验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找到同学们更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政治性思维,在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可以保持头脑清醒,发表正确的言论,做到言行一致。以上所提到的均涉及文化素养,这就要求高校在做一切科研活动之前,都要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坚定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

(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基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现代化发展趋势、社会化发展趋势、规范化发展趋势、国际化发展趋势。特色化发展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教育主体,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代化发展侧重当今社会前进趋势,尤其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要随之调整,系统整合主流思想进行创新。社会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过程之一,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提供了政治上的平等关系,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化发展就是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部门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规范化发展是通过制度建设借助特殊手段,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保证社会公平的同时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建立有效的制约监督体制,进行社会规范与监督,适应法制社会的要求。国际化发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便捷化、教育国际化的新世界,伴随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总体评价。高校应当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02.

[2]王喜国,刘芳.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不断提升价值观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10.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5]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1-30(2).

[6]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7.

[7]莫忧.高校共青团推进文化自信融入文化育人过程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8(8):126.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