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9-11-14黄健燕
黄健燕
〔摘要〕在教育“特别孩子”的过程中,巧用心理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他们的内心,接着,可以运用强化理论,及时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化解心理障碍;可以运用海格立斯效应,令其感同身受;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挖掘其潜能。这样,对最棘手的“特别孩子”,用“心”培育,也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关键词〕海格立斯效应; 强化理论;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9-0056-03
一、特别表现
案例1:张同学,在上课时随意走出座位,骚扰其他同学,拿别人的文具,或把自己的垃圾放到别人的抽屉里,或者直接躺在地上。更严重的是,他以欺负别人为乐,随意动手打人,随意破坏别人的东西……
案例2:全班同学都在做早操,只有吴同学站着一动不动,任凭什么人劝说,他就是不动。
案例3:曹同学整天只顾低头玩玩具或文具,对周围的事充耳不闻,更不要说上课听讲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多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和关心他们外,还得加上一点,就是心理学的知识。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特别心理”
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这些学生所表现出的另类行为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一定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下面分析这些学生出现另类行为的不同原因。
案例1中,因父母工作忙,该生一岁半就被送进幼儿园,得到的父母的教育和爱比同龄人少了很多,令其心里产生被遗弃和不满的感觉。加上生性好动,自然而然就容易用过激的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刚开始,他做出的种种出格行为的目的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想从老师那里获取缺少的母爱。但事与愿违,他这种过激的行为往往招来的是老师的批评和父亲的打骂。每次被父亲痛打后,他又把这种不满的情绪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用打别人的方式来宣泄。随着四年多“求爱”的失败,现在其心里剩下的只是报复。
案例2中,该生不是不想做操,而是害怕自己做错,招来同学们的嘲笑,怕被人看不起。
案例3中,该生的父母、外婆在家整天数落他的不是,特别是外婆,不但把他的缺点放大好几倍,整天对他唠叨不停,而且还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面前数落他、贬损他,使他无地自容,自惭形秽。他只好沉迷于玩玩具,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收获“特别花开”
(一)运用海格立斯效应, 整治歪风邪气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利弊,像海格立斯效应,一般人都认为它是一种教唆他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不好的方法,不提倡使用。但只要能掌握它的度,利用这种效应同样能发挥很好的教育作用。在“特别”的教育管理中,我运用海格立斯效应去教育他们,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整治了班中的“歪风邪气”。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其身受同感,是很重要的。
案例1中的张同学,以往他每次犯错,老师对他只是进行口头批评教育,他总是左耳入右耳出,过了一会儿又重犯,所以效果很差。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我运用心理学中的海格立斯效应对他进行教育,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张同学无缘无故地在赵同学的作业本上乱涂乱画。赵同学哭着向我投诉。看着被画成“鬼画符”的作业本,一股无名之火直窜大脑,我恨不得一个巴掌扇过去。但我还是强压着怒火,把俩人叫到跟前。我让张同学把作业本拿出来,让赵同学学着张同学在他的本子上乱画。当赵同学动手画本子的时候,我发现张同学表现得非常生气,而且心痛地流下眼泪。当赵同学画完后,我把本子给他看,说:“你看到别人糟蹋你本子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是很难受,很生气?”他点头默认了。我又把赵同学的本子打开,把两本本子平放在讲台上,说:“在这里不只你一个人心里难受,赵同学的心里也难受。老师看到这两本本子都画成这样,我的心比你们俩还痛。你们都是同学,作业本都是为我们服务的好朋友,我们是不是要好好爱护它呢?”张同学默默地点点头。接着我说:“希望你以后别做这种令人难受的事情,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张同学知错地点头。通过这一次教训,张同学真的没有再做这种事情。令我更加欣慰的是,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我耳边忽然传来张同学教育其他同学的声音,“你不要这样对待别人,你这样对待别人 ,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海格立斯效应不仅在张同学的身上起到作用,在其他同学的身上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全班减少了很多故意戏弄或打人的事情。
(二)运用强化理论,化解心理障碍,为其树立信心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引导,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案例2中的吴同学,一年来之所以从不做早操,就是因为心里一直担心做得不好被同学们嘲笑。我了解到他的“心病”后,决定先帮他打开心结,再从“病”根处着手医治。在班会课上,我让全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每天做早操时,吴同学总是站着不做,你们会嘲笑他,还是他做操但动作不是很规范,你们嘲笑他?”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响亮的声音:“他站着不做操,我们才笑他。”吴同学一听,立即露出惊讶的眼神。接着我又故意问:“你们真的不会嘲笑他的动作不规范?”响亮的回答又一次充满了整个教室,“不会。”这时吴同学的脸上像绽开的鲜花一样灿烂。随后我故作神秘地说:“我有一个秘密,现在告诉大家,但你们不能告诉别人,更不能取笑老师。其实老师我也不太会做操,从明早起,我就和吴同学一起站在队伍的后面学做操。你们谁做得规范,谁就是我的老师。”第二天,吴同学和我站在队伍的后面,音乐响起的时候,吴同学终于做操了。我立即表扬他做得好,有时自己还故意做错动作,说:“原来你做得比老师还规范,你是我学习的榜样。”做完操后,他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跟着我做,就不会做错了。你有哪些不会,我来教你。”俨然一個小老师的样子。在他的影响下,全班同学做操的动作越来越规范,个个都争着要当我的老师。其他老师都表扬我班同学,说同学们做操的动作在全年级中是最规范的。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挖掘潜能,促其进步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我国古代圣贤也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应该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其进步。
案例3中的曹同学屡遭失败的打击,从而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针对他的情况,我运用积极心理学,把他的潜能挖掘出来,促其进步。我发现曹同学每次玩玩具时表现得非常专注,而且还能把拆散的玩具重新拼装起来。我抓住这一点,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发现曹同学又在玩玩具,就停下来对全班同学说:“曹同学上课不听讲,这一点做得不对,但他却没有影响老师和同学们上课,说明他是一个有公德心、心地善良的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他一听到老师、同学们在表扬他,立刻抬起头,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我的做法已触动他的心,接着又说:“他不但有公德心,而且他更拥有一股强大的毅力。他能几个小时专注于玩玩具,更令我佩服的是,他能把拆散的玩具重新拼装好,这说明他的头脑非常聪明。如果他能把这些精神用在学习上,将来他肯定是一个出色的机械师。”我发现这时的他两眼发光,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紧接着我又说:“要想成为一名机械师,必须要懂很多知识,所以曹同学赶紧坐好,专心听课,不然将来你就成不了机械师,那就大大地浪费你这个人才了。”他一听,立刻坐得端端正正,整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课。我还做好他家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常对他说的批评唠叨语变成表扬关心的话语。每当他有一点儿进步,我就大力表扬,在校我直呼他为机械师,以此来激发他的积极性。渐渐地,他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各方面也感兴趣了,学习很快也进步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提醒的是,以上种种做法,不但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爱的基础上,还要爭取到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收获成效。
教师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了解“特别孩子”的内心,及时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化解心理障碍。进而用心理学的知识,挖掘他们的潜能,唤醒“自我期望”,重新燃起希望的信心,一定会推动他们奋发向上。“特别”一定会变成“杰出”。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第二小学,东莞,523476)
编辑/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