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2019-11-14陈慧平

光明中医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证候依从性饮食

陈慧平

糖尿病属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通常由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或分泌缺陷导致,临床症状包括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病情长期发展后,可引发肾、血管、神经、心脏、眼等多种组织器官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通过药物干预、自我血糖水平检测及饮食控制普遍能够较好控制血糖水平,且部分患者仅通过饮食改善即可控制病情,但由于患者相关知识缺乏,自制力较弱等因素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不佳[1,2]。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相应护理的必要性较高。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本研究在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2.24±13.13)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66±3.25)年。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3.06±12.9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80±3.34)年。2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血糖、尿糖、尿酮体等检查后确诊。②中医符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主症: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手足心热;次症: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多食易饥;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洪数。③护理前空腹血糖水平≥126 mg/dl。④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详情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语言障碍性疾病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1)定期检测血糖水平。2)宣导相关知识并指导用药。3)讲解食物分类及糖分、热量含量。4)指导运动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护理,方法:1)辨证实施护理:燥热伤肺患者重在清肺泄热,养阴润燥,可食用麦冬茶、苦瓜茶;胃燥津伤患者应多食用绿色蔬果,效果不佳时可适度使用通便药物;肾阴亏虚患者需关注气候变化,并随之增减药剂使用量;阴阳两虚患者密切关注尿频症状改善,注意会阴部位卫生;阴虚阳浮患者可给予菊花茶、苦丁茶以降火清心,也可食用甲鱼、老鸭以滋阴降火。2)按摩推拿:可使用点法推拿脊椎、腰腹脉络,20~30 min/次,1~2次/d。3)针刺:针刺气海、关元、神阙、肾俞等穴位,留针15 min/次,1次/d。2组均护理14 d。

1.4 观察指标1)饮食依从性:参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4]中相关标准判定,护理后,能够严格遵守医护人员饮食要求依从性为优;需经医护人员多次嘱咐后方能遵守饮食要求,依从性为良;经医护人员多次强调指导后仍不能遵守饮食要求,依从性为差。2)血糖水平:使用C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吉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094号,规格:CS-300A)测定患者护理前、护理14 d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3)护理满意度:护理14 d后使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测定,该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36,总分100分,0~59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4)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内容,使用4级评分法对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及手足心热进行评分,无症状计0分;轻微症状计1分;中度症状计2分;重度症状计3分。

2 结果

2.1 饮食依从性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对比 (例,%)

2.2 血糖水平护理14 d后,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例,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中医证候积分护理14 d后,观察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多食易饥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3 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多发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并随着尿液排出,其发病与摄入热量过高、运动量过少、营养过盛有关。长期患有糖尿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病、视网膜血管病、神经疾病及肾动脉硬化等严重并发症[5]。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由阴虚燥热、禀赋不足所致,因此,临床治疗应遵循除燥治标、滋阴养本原则[6]。但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且自制力较差,不能良好遵守低糖、低热量饮食习惯,因此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必要性较高。本研究将常规糖尿病护理与中医辨证护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护理14 d后,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及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多食易饥积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利于护理效果提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根据患者证候分型不同进行对应辨证施护,可避免因护理手段过于单一造成的护理效果不佳,能够保障较高个性化对症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饮食、针灸、推拿干预等。中医特色护理方式,如推拿、针灸,可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7,8]。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促进血糖水平改善,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利于预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证候依从性饮食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健康饮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