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疗效观察

2019-11-14张丽敏于倩王清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胃瘫胃液胃管

张丽敏, 于倩, 王清贤

(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以恶心、呕吐、腹胀痛为主症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肿瘤术后合并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手术中抑制兴奋神经元、激活交感神经元和胃、迷走神经受到破坏有关[1]。目前,西药治疗以促进胃动力药为主,如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现代研究[2]显示,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给予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可以缓解恶心、腹胀症状,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但是,西药只是针对胃瘫其中的一个病机,不能兼顾所有的发病机制,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中医把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归属于“呕吐”范畴,其发病机制是脾升胃降功能失常[3]。由于大部分患者不能接受中药的口味,而隔药灸兼顾了中草药、穴位、热效3个方面,更能发挥其治疗胃瘫的作用。本研究以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唐山市中医医院病房收治的88例脾胃气虚型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胰腺手术研究组[4]、中山医院秦新裕等制定的诊断标准[5]:①消化道肿瘤手术病史;②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等症状;③患者术后7 d仍不能进食,胃引流量每日大于600mL,持续10 d以上;④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的脾胃气虚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在20~70岁之间;③两周未使用其他促胃动力药物;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有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有导致胃瘫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皮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③合并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④术后使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药;⑤有严重皮肤过敏疾病;⑥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血液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⑦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治疗 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肠外营养支持、抑制胃酸。1.5.2治疗组 给予四花穴隔药灸治疗。选穴:四花穴出自《骨蒸病灸方》,位于第7、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亦即膈俞、胆俞2穴。药饼制作组成为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4 g、当归6 g、柴胡12 g、升麻12 g、党参18 g、陈皮12 g、甘草6 g、槟榔12 g、乌药12 g、制附子10 g,碎成粉末,用300目的筛网过筛后以姜汁调匀,略成糊状,捏压成厚约5mm,直径约2.0 cm的药饼。将药饼放置于穴位上,用点燃后的清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0904)进行悬灸。每个穴位灸10 min,共灸5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

1.5.3 对照组 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国药集团荣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03)10mg,肌注,每日1次,共治疗6周。

1.6 观察指标

1.6.1 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GCSI)GCSI主要包括早饱,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6个等级,由轻到重分别给予0、1、2、3、4、5分的评分。

1.6.2 胃液引流量及胃管留置时间 观察患者治疗后第1、3、7和14天胃液引流量。观察患者治疗后胃管留置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6]制定。临床痊愈:胃轻瘫主要症状总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胃轻瘫主要症状总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胃轻瘫主要症状总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胃轻瘫主要症状总积分减少<3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共收集病例88例。治疗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15±9.98)岁;胃瘫分级:A级6例,B级19例,C级19例;肿瘤病理类型:胃癌22例,胰腺癌10例,十二指肠癌9例,胆管癌1例,结肠癌1例,食管癌1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11±10.01)岁;胃瘫分级:A级6例,B级20例,C级18例;肿瘤病理类型:胃癌21例,胰腺癌11例,十二指肠癌8例,胆管癌2例,结肠癌1例,食管癌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失访情况比较 研究过程中,有4例患者因病情加重终止治疗,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最终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纳入疗效统计。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I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GCSI评分(早饱,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胃液引流量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胃液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胃液引流量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14 d后,治疗组在改善胃液引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I评分比较Table 1 Com parison ofGCSI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I评分比较Table 1 Com parison ofGCSI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2 42 42 4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早饱4.47±0.97 0.95±0.09①②4.41±0.91 2.12±1.18①胃胀4.56±1.05 0.96±0.11①②4.46±0.98 2.12±1.18①恶心呕吐4.52±1.07 0.97±0.06①②4.49±1.88 2.12±1.98①食欲不振4.68±1.14 1.03±0.04①②4.61±0.95 2.26±1.23①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胃液引流量比较Table 2 Com parison of the gastric juice drainage volum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V/mL)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胃液引流量比较Table 2 Com parison of the gastric juice drainage volum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V/mL)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2 42治疗前687.45±335.96 689.40±345.90治疗第3天374.55±121.04①609.45±245.97治疗第7天184.51±87.06①531.48±187.89治疗第14天19.67±8.13①②143.60±70.96①

2.5 2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胃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是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一种,是一种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发病原因与手术次数与方式、麻醉技术后镇痛、精神因素有关[7]。其发病机制与胃迷走神经切除、反射性胃肠麻痹、术后解剖结构改变、胃电节律改变、内分泌激素紊乱有关[8]。目前,西医治疗是在基础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胃肠动力药以多巴胺第2(D2)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第4(5-HT4)受体激动剂为主,代表药为甲氧氯普胺。有研究[9]显示,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各种病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尤其对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有一定疗效。胃排空障碍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痛、早饱、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且胃管引流液减少缓慢,留置胃管时间延长。因此,以这些指标观察临床疗效,更能反映术后胃瘫的病情变化情况。

表3 2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比较Table 3 Com parison of the indwelling time ofgastric tube in the two groups(,t/d)

表3 2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比较Table 3 Com parison of the indwelling time ofgastric tube in the two groups(,t/d)

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2 42胃管留置时间8.45±5.96①12.40±7.90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4 Com parison of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中医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其发病原因与外感、饮食、情志、素体病后有关。消化道肿瘤术后,阳气受损,阳气不足,脾气不能升清,导致中焦脾升胃降功能失常。阳气不足影响到肾,可以导致肾阳不全,水邪上泛,从而导致胃气上逆。影响到上焦之宗气,会导致大气下陷,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而导致胃气上逆。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中焦脾胃枢纽功能,使脾升胃降。

崔氏四花穴为唐代崔知悌《骨蒸病灸方》所提出,原书已遗失,《针灸聚英》和《针灸资生经》简化为“胆俞穴、膈俞穴”,而《苏沈良方》和《外台秘要》保持了原文取穴的标准。四花穴位于背部,可以调节阳气,是气机上下之枢纽,可以治疗不通则痛的痛症、骨蒸潮热之证,虚损性疾病,也可以治疗脾胃功能失调之呕吐。现代腧穴定位将胆俞、膈俞两穴合称为四花穴。胆俞为胆之背俞穴,胆为奇恒之府,《黄帝内经》云“凡十一藏者,皆取决于胆也”。表明胆在五脏六腑中极其重要。膈俞为八脉交会穴之血会,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膈俞对于恢复中焦枢纽功能至关重要。研究[10]显示,针刺四花穴可以明显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恶心、呕吐及腹胀痛症状。四花穴火针疗法可以增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1]。本研究药饼制作的药物组成为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具有补中气,升脾阳、降胃气之功,治疗内伤热中证,与消化道肿瘤后胃瘫具有共同的病机即脾升胃降失调。研究[12]显示,口服补中益气汤可以明显缓解消化道肿瘤术后乏力、腹胀、恶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选择隔药灸,药饼的药物组成为补中益气汤,在艾灸、药物刺激、穴位传导的三重作用下,可恢复经气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气机升降正常的状态。

综上所述,隔药灸崔氏四花穴能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症状,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胃瘫胃液胃管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