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2019-11-14王方志祁建杭吕敏卫甜刘怀阿

中国果菜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氯虫小菜蛾乙基

王方志,祁建杭,吕敏,卫甜,刘怀阿

(1.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农业农村局,江苏兴化 225766;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8)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鳞翅目菜蛾科,为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全年为害盛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世代重叠严重,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在菜叶上形成透明的斑——“开天窗”,3~4 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1-3]。小菜蛾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 年4~9 代不等,东北、华北地区以5~6 月和8~9 月为害严重,春季重于秋季,小菜蛾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4-5]。由于长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量杀伤天敌,小菜蛾为害愈发严重,并且能很快对各类化学农药产生极高的抗性[6-9],逐渐取代菜青虫成为蔬菜第一害虫[10]。

江苏兴化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宜栽培各种蔬菜,小菜蛾在当地长期中等发生,其对温度适应能力强,繁殖力高,世代重叠,防治上农药使用频繁,造成小菜蛾抗药性增强,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为指导菜农有效防治小菜蛾,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同时为明确几种杀虫剂对十字花科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也为大田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乙基多杀菌素、粘颗·苏云菌等5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防治对象为十字花科小菜蛾幼虫,施药时小菜蛾于1~2 龄幼虫期。

试验作物为花椰菜,品种为丽松80,台湾谊禾种苗有限公司培育,于露天自然栽培。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江苏省兴化市老安丰镇自然蔬菜田,土壤为粘壤土,pH6.7,有机质含量中等,保水保肥性能好,肥水管理中等。

1.3 试验药剂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龙公司生产,属于低毒产品,90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属于微毒产品,150 mL/hm2;粘颗·苏云菌可湿性粉剂,江苏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有效成分为粘虫颗粒体病毒30 亿OB/g、苏云金杆菌100亿芽孢/g,1 500 g/hm2;5%阿维菌素乳油,石家庄华北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 200 mL/hm2;5%甲维盐微乳剂,宜昌奥菲特化工有限公司产品,600 mL/hm2。粘颗·苏云菌、阿维菌素及甲维盐属于生物农药,这5 种药剂均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害虫的防治。

1.4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 次。每小区按各药剂用量兑水配成1.8 L 药液,以常规防治小菜蛾方法对花椰菜植株均匀喷雾,施药器械为台州市黄岩天文模具有限公司生产的背负电动喷雾器3WD-16,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于2018 年8 月10 日施药,小菜蛾时值低龄幼虫期,施药一次,施药期间天气晴好,气温30℃,相对湿度55%。

1.5 调查方法

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5、8、11 d 调查活虫数,共5 次。调查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5 株。

各处理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见式(1)(2)。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11]。

2 结果与分析

几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可知,5 种供试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试验期间花椰菜生长正常,没有发现供试药剂对花椰菜产生药害的现象。

药后1 d,氯虫苯甲酰胺速效性最好,虫口减退率达63.3%,防效达65.1%;粘颗·苏云菌速效性最差,虫口减退率为10.4%,防效为16.8%;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防效显著优于粘颗·苏云菌、阿维菌素及甲维盐,后三者差异不显著。

药后5 d,5 种药剂防效普遍提高,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防效较好,分别达92.0%、93.6%,两者无显著差异,它们均显著优于粘颗·苏云菌、阿维菌素及甲维盐。粘颗·苏云菌、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防效较低,均在45%左右,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药后8 d,粘颗·苏云菌防效提高迅速,高达91.9%,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防效依然较高,分别为89.4%和91.7%,这三者之间防效接近,无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均显著优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阿维菌素、甲维盐防效为71.3%、72.0%,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1 防治小菜蛾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Table 1 Field efficacy results of controlling Plutella xylostella larvae

药后11 d,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粘颗·苏云菌防效依然很好,分别为90.3%、92.1%和94.0%,表现出了很强的持效性,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优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两种处理。阿维菌素、甲维盐的防效相比药后8d有所下降,均低于70%,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实践证明,小菜蛾的防治首先应做好农业预防,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减轻虫源,加强苗期田间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保健栽培,提高蔬菜抗逆性。合理安排茬口,使苗期避开小菜蛾为害高峰期。叶菜类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虫源,实行轮作与间作,截断害虫食物链[12]。但是,药剂防治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发生量大难以控制时。药剂的选择非常广泛,化学农药由于易造成药害、产生农药残留,而且对人畜、环境不友好,建议尽量使用低毒、微毒产品或者不用。

本试验采用的几种防治药剂,5%阿维菌素和5%甲维盐效果不理想,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以及粘颗·苏云菌制剂对小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表现出了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而粘颗·苏云菌持效性更久,这三种药剂可以大面积应用。建议调查田间虫情,于小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前,1 hm2使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900 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或粘颗·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 500 g 兑水900 L 均匀喷雾且喷透,并尽量喷至植株中下部,能够有效地防治小菜蛾危害。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防治蔬菜害虫时利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合适药剂与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粘颗·苏云菌混合交替轮换使用,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氯虫小菜蛾乙基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测定大豆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方法研究
乙基多杀菌素的液相色谱分析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0%氯虫·噻虫嗪SC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试验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解毒酶系的影响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0.5%印楝素悬浮剂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药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