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艺术中的后殖民主义——从"他者的眼光"到"自我建构"

2019-11-14王茜梓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新生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当代艺术艺术家

王茜梓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1331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多元化的理论,主要是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家民族文化、文化权力身份等新问题." 因此,后殖民主义是基于对殖民主义的反省中逐渐演变而来的理论.而东方主义是建立在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上的,东方便处于一种失语和被人误读的状态,萨义德揭示出东方是西方语言建构的牺牲品,是丧失主体性的"他者".而中国当代艺术置身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面临着被西方艺术界"误读"和纳入"后殖民"范畴的危险.

说到当代艺术,1993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阿尔基•波尼托•奥利瓦(Achill Bonito Oliva)作为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来中国挑选参展作品.奥利瓦只挑选了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然而这种"被挑选"是基于西方后殖民主义的眼光,是充满意识形态想象和居高临下的,并不考察中国艺术自身的发展,只想选取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中国代表.正如批评家王林所说:"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是东西方对抗的最后堡垒(尽管太不势均力敌),是冷战时代的活化石(尽管发生着变化).所以,中国艺术家(理所应该地)是毛泽东意识形态担负的承受者和抵抗力量. "

此时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被宠爱"其实是迎合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社会的无边想象和西方对中国艺术的审美趣味.于是,当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资本控制的艺术届逐渐"走红",又得到了西方艺术基金、西方策展人,艺术机构的连续支持后,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就像是一根操控杆,控制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去向,左右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趣味.

王广义就是被奥利瓦所选中的"幸运儿",他为代表的《大批判》系列作品是"政治波普"的代表,此系列作品将文革中的红卫兵和毛泽东的图式等各种政治形象与万宝路、可口可乐等代表西方消费社会和商业文明的符号以看似和谐的方式拼贴在了一起,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里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又让观者从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并置中产生矛盾情绪,引发无尽的联想.王广义政治波普所具有的"政治性",迎合了西方对异国情调和"红色"幽默的需求,所以他的作品大受欢迎.马上在《大批判》的影响下,李山的《胭脂》系列、余友涵的《艳俗毛泽东》系列等艺术产物也陆续出现,这种连带效应像王林所说:"当一批潮流型艺术家搭上奥利瓦先生开来的国际列车奔向威尼斯的时候,还会有一大批模仿潮流的人奔向车站…"

同时,玩世现实主义更加受到了西方的追捧,方力钧、岳敏君、刘炜、杨少斌等以"无聊的"、"平庸的"、"荒唐的"场景制造出一种玩世不恭、子虚乌有、木讷呆板的艺术现象,作品中的"光头"、"大脸"、、"傻笑"等形象,有着极度夸张的视觉特征,消解了英雄人物的权威性,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而这样的图示刚好迎合了西方人臆想的在"红色中国"压抑下的扭曲的、痴呆的中国人的形象,吻合了西方人的"文化他者"的"东方文化假想".伴随着西方的艺术界和艺术市场关注和追捧之后,以各种方式丑化中国人的艺术现象也愈演愈烈.不过邹跃进指出,方力钧为代表的艺术家创造出的那些丑陋的中国人形象,除了是对西方社会和意识心态的中国想象的迎合,也是持续不断的国民性批判在美术界的延续.

当然,如果所9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如果是"不小心"得到人西方艺术届的"青睐"的话,到了后期,中国艺术家已经对西方人的眼光了然于心了,他们刻意地迎合西方艺术圈的"后殖民"倾向,贩卖"中国符号",存在着"自我殖民"的嫌疑.像徐冰、蔡国强、艾未未等艺术家,都是在利用"中国符号"进行创作的,2010年艾未未的大型实物装置《葵花籽》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这些大小体积相当,颜色与花纹相似的葵花籽,是由陶瓷烧制而成的仿真葵花籽,数量高达1亿.在艾未未的作品中,除了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还有政治隐喻的卖点,他的作品形成的是背离真实的中国文化和精神"西方的中国想象",它看似极具中国的文化风貌,但通过分析作品所隐含的政治喻义和资金支持的动机,真正表达的还是西方将中国置于"他者"的尴尬境地.

我们当今强调个体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是基于对当今世界文化一体化倾向和后殖民主义倾向的批判,基于对文化多样性和精神可能性的珍惜,正如王林所讲:"中国经验是当代中国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存经验,它是局部的,具体的,又是真实的,自在的.它有自己的思维特征,但并非不能容忍"他者的眼光."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艺术应该保持独立性和批判精神,个体独立精神,不要投西方组展人之所好,接受西方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但要对"流行"文化时刻保持警惕.中国当代艺术必要面对的精神问题和文化问题,是寻找当代的文化复兴的立足点,自我建构出一套有别于西方艺术和西方现代主义理论的艺术史话语,体现出中国独特的艺术史地位,呈现出独有的价值.而不要过于看重"他国认可"或"与国际接轨",真正的平等应该是相互选择,并不是西方居高临下的认可.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当代艺术艺术家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