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运动”前的工人斗争

2019-11-14宁国市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人阶级阶级

■史 飞/宁国市委党校

一、前言

在1912年时,列宁曾作出如此预言“由于在中国将出现许多个上海,中国无产阶级将日益成长起来”。①历史证明了列宁的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加之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逐渐兴起一些工商业城市,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以一组数据为例,1840年至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约10万左右;1895年至1913年,中国产业工人已有100多万;1914到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已达200万。

200万中国产业工人,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早期的产业工人,主要产生于开放较早的沿海城市,人数不多,但非常集中。以区域上看,产业工人主要集聚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城市,每一城市都集中了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工人,这些城市开放较早,列强均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在此,一举一动,世界关注。从企业类别来看,多集中在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等相关企业之中,其中以外企人数最多,民族资本企业中,也集中了许多工人,但占比不多。1919年,农商部曾对十三个省的企业用工人数进行统计,500人以上的工厂有144个,1000人以上的工厂有29个,个别工厂用工人数已超数千甚至过万。工人阶级的集中,赋予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二、工人阶级压迫深重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却饱受剥削。“他们失去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②,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使得其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状况堪忧。

(一)工时过长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家惯用的伎俩。中国工人的劳动时间,一般在十二个小时左右,有的甚至达十四到十六个小时,周末多半没有休息。因工时过长而出现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工资过底

衡量工资水平,要与物价做对比。以上海纺织工人的工资为例:在1894年的上海,当时从事纺织工作的工人,其得到的工资仅有1角至2角,但米价却相当高,每担价格约为2元8角;到1920年,从事纺织工作的工人,其得到的工资为2角至4角,但米价却比工资上涨的更多,每担米的价格已到十二元左右。相比之下,工资与米价的涨幅显然不成比例,工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

(三)工人劳动安全没有保障

中国工人不仅要承受失业威胁,此外,由于工时长,工作条件恶劣,还要承受死亡的威胁,其中,煤矿工人伤亡最多。例如,1917年1月11日,抚顺煤矿突然发生爆裂事件,死亡工人达九百二十四人。③

(四)包工制情况普遍

当时,包工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中间人,凡经包工介绍工作的,所得工资,包工必须抽成,这样以来,工人工资就所剩无几了。除包工制外,更有残酷的包身制,被包身者,不仅毫无工资,更要承受各种侮辱和监视。

(五)毫无政治权利

工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仅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就连说话与反抗的权利都没有。比如,当时的北洋政府明确指出,工人自发的集会、罢工都是非法行为。根据1914年发布的《治安警察法》:“最高当局为维持社会秩序与安宁,……决定采用警察力量,制止一切工人之结合与行动。”

日益沉重的压迫,让中国工人阶级深处水深火热之中,斗争性由此被激发出来,中国工人阶级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斗争就未曾断绝过。

三、工人阶级的斗争及其特点

(一)工人阶级的斗争

随着中国工人人数不断增加,队伍越来越集中,在其所遭受的压迫与剥削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中国工人所爆发出的斗争次数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1870年至1895年,全国罢工次数有16次;仅上海一地,从1879年至1894年,就有9次罢工;1895年至1913年,全国罢工次数有116次,同时期,上海一地发生罢工次数就达70多次;1914年至1919年5月之前,全国罢工一百多次,上海一地,竟达85次。

(二)罢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人在斗争中逐渐凝聚共识,同盟性罢工日益增多

1914年,沪海道尹给北洋政府内务部的一个材料里说:“上海锯泥水木等业工人,持生活程度日高、工资入不敷出之说,于上月先后在二马路三鑫楼及鲁班殿会议,假同盟罢工,要求加给工价,并刊送传单,号召企业,愈集愈众,有数万人之多……”④根据材料足以说明:工人罢工的宣传、组织和动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以发传单的方式,广而告之,凝聚群众,收效竟达上万人参与罢工,如此规模,在中国工运史上是不多见的。

2、工人斗争次数成倍增加,斗争持续不断

中国工人阶级在压迫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除大规模的罢工以外,各地中小型斗争,常有发生。例如:1916年至1919年,上海英美香烟公司年年发生罢工;1918年,大连沙河口铁路工人在一月间发生了一千多人的罢工,到十月份又发生了两千多人的罢工。

3、政治罢工日益增多

工人罢工多以经济为主要诉求,但随着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日益加深,中国工人开始觉醒,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口号的罢工日渐增多。如:1915年,上海工人为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而举行的罢工;1916年,天津工人反对法帝国主义侵占老西开的斗争。

从中国工人斗争的次数、规模还有特点来看,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能力和觉悟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此时的斗争仍处于“自在”阶段,没有本阶级的先锋组织作带领,没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作引导,虽有较大进步,但中国的工人阶级还不能觉悟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还不能提出远大的政治目标,这是这个时期工人斗争的局限性。

这局限性还表现在:有些罢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旧式的民间秘密结社和由同乡关系组成的帮口,如此类罢工虽然取得成功,但帮派人员一般都会在其中抽取利益,使罢工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斗争的目的;再者,有些罢工,虽然开始是有工人谋划的,但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被其他阶级分子所掌握,由此观之,虽然当时的罢工赢得了一些社会阶层的支持,但没有先进组织的坚强引导,工人运动很容易被其他阶级分子所掌握,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往往更为关注自身的利益放,这就让顽强的罢工斗争变得极易妥协,一定程度上,使斗争的失去了意义。

虽然在1912年至1916年间,还出现过组织架构较为完备的中华民国工党,后更名为中华工党,该组织在创立之初,从众者多,但后来因增加入会条件,组织性质也由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转变成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逐渐失去人心,遂不了了之。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当无产阶级的反抗仅限于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还只是对资产阶级的一种片面认识,此阶段我们称为‘自在的阶段’。当无产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无产阶级开始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开始不断地认识资产阶级的本质,了解社会的阶级关系,同时,也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时便发展成为了‘自为的阶级’。”⑤

此时的中国工人阶级仍处于“自在阶段”,在没有接收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前,还无法准确地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充分认识到社会阶级中存在的剥削关系和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中国数百万的工人队伍,沉重的剥削与压迫,亟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③虞和寅.《矿业报告》第二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二次十年史》。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人阶级阶级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的动员令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