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启示

2019-11-14陈苏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弘扬马克思主义传统

■陈苏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继承与发展,对今后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起点上,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思想。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系统论述了在当代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具体实施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方法,对新时代如何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认识传统文化,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与过去封建社会形态的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着诸多不同。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指引中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离开它,就容易在认识、处理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时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这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握的科学思想。

二、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

态度是人的意识主观选择性和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关乎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首要因素,科学的态度对开展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实践证明,我们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走过不少弯路。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君主专制集权政治越来越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导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这一屈辱性的历史转折面前,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思考该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反对态度对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有其进步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开始变得理性和客观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其重要讲话中对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示了高度赞扬,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形成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科学的态度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前进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文化创新

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思想上要端正态度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践上,大力推行文化创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实现文化创新,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理和保护好文化典籍;利用新兴网络媒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能使海内外受众广泛认可的文化产品,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拉近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同时也为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新的创新点等方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文化创新。

第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中外文化交流的水平。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场所,积极开展文物展览、电影节、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支持中医药学、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积极宣传推广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在传播模式方面,要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如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加强中国出版物国际推广与传播,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第三,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何时代都必须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因为只有它才能凸显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理由。中国尚德的文化传统使中华民族走上一条道德之路,坚信“德性就是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德性的重视,在今天对于提高个体道德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只有保持不断创新,才能开辟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新境界,才能确保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后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要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联系当前中国实际,立足中国国情,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面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和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猜你喜欢

弘扬马克思主义传统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清明节的传统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