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牡丹亭》旦角妆面视觉价值和美学欣赏

2019-11-14李春玲江苏开放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旦角人物造型杜丽娘

■李春玲/江苏开放大学

昆曲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曾经辉煌璀璨盛极一时的昆曲艺术,经历了数百载的发展,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其巨大的影响力。如今,文人骚客人数逐渐衰减,昆曲票友的局限性很大,其中大多为中老年人文化爱好者,集中于江浙等中原文化发达地区,如今大多的都市人对昆曲持有一些偏见。改革开放后昆曲的发展前景不很乐观,自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非遗后,曾经风靡华夏六百年的昆曲再次迎来复兴的契机,昆曲爱好者逐渐在年轻人群中传开。

《牡丹亭》为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主体思想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本文以不朽的传奇巨作女主人公杜丽娘为人物形象研究对象,探讨旦角妆面美学价值。有望为同行学术交流提供参考。

一、戏剧角色的传统造型程式

戏曲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昆曲中旦角分为老旦、花旦等,老旦主要扮演老年妇女,正旦扮演的角色一般为正派的人物,四旦多演刺杀戏,五旦一般扮演年已及筚的淑女,通常为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六旦身份略低微,年龄较小,多扮演贴身丫鬟。

昆曲塑造了许多细腻、善良的女性形象,杜丽娘为古代女性美的典型代表,戏曲中人物造型包括服装艺术与化妆艺术,分析其人物造型的程式美、色彩美,可窥见戏曲人物的造型艺术美。

戏曲中的角色化妆方式、头面佩戴,衣服款式都有特定的规范,昆曲传统化妆分为生旦角与净丑角的化妆,旦生角化妆表现肤色白净,比其他行当相对素淡。旦角妆面为粉白皮肤,描绘眼线,正旦较旦行中的花旦、刀马旦的妆面略显素雅,眼线与眉毛较精细,给人以文雅含蓄的印象。统一用网巾微微吊起双眼,旦角贴的片子分为额上七个小片及两腮两大片。

昆曲《牡丹亭》旦角形象中,妆面根据剧中人物年龄等不同有明显区别。妆面用色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淡。花旦角色为性格开朗的妙龄少女,春香的妆面浓艳,眉心一点红,展现其活泼的性格。正旦角色杜丽娘妆面素雅,显示大家闺秀的气质,以往老旦角色不施脂粉,或用荷叶煮汁抹脸呈现苦难的中年妇女面容。老旦的面妆用色最淡,昆剧对脂粉的使用较为严格。在不同场次同一剧本中同一人物有不同的妆容处理方法。

二、《牡丹亭》中杜丽娘化妆艺术

“清扫娥眉,绛点朱唇,青丝勾勒佳人面”是对戏曲旦角人物化妆美的诠释,戏曲旦角的化妆包括面部妆容等头部造型内容,包括提吊技术、插戴技术等。

昆曲在表演风格主要体现出婉约雅致的风格,杜丽娘属于闺门旦,头部造型妆容扮相端庄唯美,柳眉杏目元宝唇,包头为梳真大头,从勒头包水纱,扣网子,满头乌丝的软头面完成。

硬头面分为翠头面,银锭头面与水钻头面,早期采用翠鸟羽毛剪贴于金属底板上制成,现采用点绸,常用于容貌端庄的贵族小姐等。水钻头面常见的为红白水钻,主要为年轻活泼小家碧玉装饰,银锭头面较为素净,常为剧中贫寒妇女使用。

剧中杜丽娘头戴点翠面与水钻面结合,包括泡子,泡条,大顶花,面花,后兜等各种单件,及配有各种颜色的绢花与珠花,用以头面陪衬物,塑造整体人物形象。杜丽娘装饰的绢花主要以服装主色变化,起到烘托气氛,美化造型的作用。

三、昆曲《牡丹亭》中旦角妆面的符号意义

(一)基本图形的含义

昆曲旦角不用图案花纹,其妆面整体符合中国古典女性的审美标准,眉毛用黑色勾勒,眼线映出两颊羞红,眉眼整体向太阳穴方向斜画,施耐庵《水浒传》中“凤眼浓眉如画”,可窥见古代对美女的审美标准。至今,人们仍将凤眼作为中国美的象征。

戏剧中有很多细节上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牡丹亭·闹学》剧目中,花旦春香眉心一点朱红,以表现如孩童般纯真活泼的人物性格。《木兰辞》:对镜贴花黄,即额妆。额妆体现了古代女子华贵艳美的装饰。

片子最早是古代中国贵族小姐生活的装扮,如今旦角头妆为清朝魏长生改良,为表现杜丽娘的大方稳重的气质,其妆容片子贴得大气,不同于春香额间露出碎发,头饰更为素雅。

(二)传统色彩的运用

昆曲造型中的色彩凝聚了中国审美意蕴文化内涵。《牡丹亭》中,旦角借乌黑的颜料画眉眼,颜色使用红白黑三色最为纯净,色调对比鲜明,通过色调对比体现立体感,有强烈的舞台效果。中国传统审美追求淡彩雅致,杜丽娘是古典素雅气质,其衣服多为素色。妆面配合造型更为素雅,为表现整体的素雅特点刻意弱化其他装饰,《牡丹亭·圆驾》是表现喜庆意味浓厚的大团员结局,杜丽娘头妆多加修饰,身着大红婚服,是戏剧中人物形象最明艳的场景。

(三)深刻内涵的隐喻

眉眼唇的勾画表现美对人物的表现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昆曲大多表现帝王将相、市井庶民的生活,如正旦装扮端庄大方,眉眼勾勒以鸭蛋形为标准。整体效果雍容华贵,根据情节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的精神状态。旦角妆面需细细品味与刻画。画不可代替真人,但可以找美的关键因素刻画。

四、妆面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形式美

中国戏曲人物造型是变形极大的造型艺术,形式美包含装饰性与夸张性的特征,昆曲旦角妆面设计与现实有一段距离的装饰意义。其美不拘泥于自然的形态,刻意突出某一特征以便于传达人物的特点。将面部重要部位的色彩归结在一定的图案中,描眉画眼改变了原本眉形与眼形,戏曲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形式美,在各类设计中都有体现。

(二)传神美

昆曲旦角妆面图案化妆特点,深层意义上具有性格化的特征,形神兼备是古代人物造型的基本美学思想。为达到神似的效果,突破形式的规范。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上都有所体现,传神要传达出人物的精神,体现人物的性格及品德等内在特征,只能通过追求特定的图形整体效果调配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旦角妆面的色彩赋予了传神美,装饰性妆面充分发挥其表现力。

(三)意蕴美

昆曲妆面充满了深刻的象征意味的艺术形式,随着书画纸卷浓彩淡墨的铺展,呈现轻灵飘逸的意蕴美。妆面渗透对人物形象的审美评价,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更加突出。旦角妆面变形是为象征,人们用自然的东西寄寓一定的意义,如勾画丹凤眼表现一种审美的理念,经过图形化的变形处理妆画,充满了强烈的意蕴美。

戏剧妆面艺术中,体现为形式美,写意为最高的目的,传神是高层次的目的,体现为意蕴美。写形传神与象征结合才能充分展现戏剧艺术魅力。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神韵,戏曲人物造型的装饰性,区别于生活的自然形态,通过装饰取得更加鲜明的艺术效果,昆曲追求的细腻清雅的柑橘,是昆曲各细节追求的整体意境的体现。昆曲是集戏曲美学大成的剧中,《牡丹亭》杜丽娘的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意义。分析昆曲旦角妆面的美学内涵,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

昆曲艺术被列为世界非遗后,带动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热潮,但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仅靠国家扶持,无法很好的继承发展昆曲艺术。昆曲艺术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如何将昆曲有效的继承发展。本文研究分析《牡丹亭》杜丽娘的原著形象,根据原著进行人物还原创新,结合影视作品特点,创作不同的昆曲人物造型,吸引更多国内外年轻人对昆曲艺术文化的热爱,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文化。

猜你喜欢

旦角人物造型杜丽娘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秦腔旦角表演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
因夸张而独特 因独特而美妙
戏曲旦角的表演探析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水烟壶上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