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国际汉语教学策略探讨

2019-11-14韦丁榛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商务留学生汉语

■韦丁榛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一、职业类汉语教学需求

一直以来,国际事务交流活动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都是英语,为了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都设置有与经济贸易、国际商务相关的英语类专业,此外,其他行业类英语专业也层出不穷,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计算机英语、秘书英语、会计英语等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和深入各行各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日趋紧密的国际事务交流中,汉语的作用与重要性日益增强,据教育部2018 年的统计,来华留学生逾49 万人,且所选专业中,文科类占总人数的48.45%,理工科及艺术类增幅也超过20%。随着东盟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周边国家的深入合作,泰国、印尼等纷纷来华学习高铁、轨道交通等技术;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方面,对汉语的需求已超过了英语,此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资源环境等专业也深受东盟留学生的青睐(《中国教育报》2019.7.24)。中国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合作行动,与周边国家互助互利、交流经验、创新理念,通过职业教育培养行业人才,组建技术队伍,共同推动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日益频繁,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直接影响着教育领域。国力的增强,使得汉语成为技术输出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出于兴趣了解或从事外交活动,汉语在国际活动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这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彰显职业性成为目前对国际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结合汉语教学的行业技能培训成为时下汉语热的新趋势。于此方面,我国的职业技能院校有着自身的优势和教育特点,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拥有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了各类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

二、职业院校国际汉语教学情况

关于国际汉语教学模式,常见有两种:“日常生活汉语+ 专门用途汉语” 模式,该模式以语言教学为主,配合一般商务场合下的交际用语内容,较适合于短期汉语培训或选修类汉语语言课程;“汉语语言+ 专业课程”模式,除了语言类教程,还配合有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经贸类专业课程,适合于专业系统学习。我国职业院校的对外汉语教育基本上也沿袭本科类院校的这两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由于留学生生源和学习需求的不同,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或是建立更符合职业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目前,职业院校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大多面临如下情况:

(一)来华留学生生源状况

一般选择中国职业院校留学的国际学生分为以下情况:未在本国进行过本科学习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到中国职业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后,再通过语言考试申请中国的其他本科院校进行专业学习;或是在语言学习结束后,进入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同时进行汉语课程的巩固;还有一类,属于成年社会人士,选择到中国职业院校学习特色专业;再有,就是国外的企业机构通过合作项目,选派员工到中国职业院校进行中短期的语言、文化、技术方面的集中培训。国际学生情况不同,水平不一,在数量上也有多有少,有的职业院校出于教学资源均匀分配的考虑,将不同需求的留学生归为一个自然班进行统一教学,或是简单地分为初级、中级班教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第一种情况学习周期较短,主要是对汉语语言交际方面的学习需求,第二种与第一种情况类似,不同在于后续的专业学习继续在职业院校中进行,专业课程与中国学生一同进行,就必须保证其汉语水平能够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第三种情况的留学生大多在本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相关工作经历,对汉语的使用有明确的目的,希望通过汉语掌握领域知识和技能,或了解其专业在中国的状况;第四种属于合作教学项目或援外项目,学习周期短,多配合以考察、实训等项目,以技术技能学习为主,对专门用途汉语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职业院校中的国际汉语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一般有两类师资,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基本上很少有国际汉语专业的教师,负责国际汉语教学的师资构成有:专业英语类教师、公共基础课中的语文教师、临时外聘的教师等。普遍做法是,将汉语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开,汉语课的教师负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和日常交际的应用汉语,对行业内的专门用途汉语(如市场营销、货运业务、电子商务、交通技术、中医药、农工业等)不涉及,或仅涉及一般用途的商务汉语(商务接待、洽谈、差旅等);专业课程则由专业教师负责。而有的留学生可能在本国进修过相关专业,有一定行业知识基础,这类学生上专业课问题不大,但对于通过汉语首次接触技能专业课的留学生而言,教学障碍和沟通障碍立刻就显现出来了。我国职业院校的师资中,又以职业技能专业教师为主体,本身汉语课教师就不多,一方面,基础课教师不了解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职业技能专业教师不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技巧和汉语理论知识。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势头迅猛,大量的留学生进入中高职院校学习,仅靠语言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组合的队伍定是不利于教学发展的。职业院校想要继续发展国际教学合作项目,势必需要建立符合职业特色的复合型国际汉语师资队伍。

(三)关于职业汉语教学材料和内容的选取

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如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中医汉语、科技汉语等等,在此以商务类汉语为典型。北京语言大学在1996 年就设立了经贸汉语方向,并逐步建立了各类交叉课程,包括基础汉语听说读写课程和各类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专业课程。各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也开发出了各类商务汉语教材和参考书籍,并陆续进行了各类版本上的更新,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商务汉语教材《基础实用商务汉语》《商务汉语入门》《商务汉语提高》《商务汉语拓展》《公司汉语》,外语科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汉语101”系列《商务汉语101》以及《经理人汉语》系列教程,华语科学出版社的“商贸汉语”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验汉语系列《体验汉语:商务篇》等等,包括国家汉办专门为商务汉语考试指定的《BCT 标准教程》系列参考教材。

基本上,商务汉语教材均在掌握日常汉语水平的基础上,以一般商务用途汉语如商务交际、商务洽谈、办公室活动等作为基本内容,然后对经济事务、国际贸易等相关商业活动内容进行拓展,包含公司业务、商务谈判、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投资考察、生产研发等方面。就经贸、管理等专业而言,商务汉语是建设得较早的课程,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存在有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能够掌握一般用途的商务汉语并进行交际,但再深入到商务谈判、询盘报价等环节,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就会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所以职业汉语课程还不能仅停留在掌握场合语言的使用上。加上行业信息的不断更新,有的教材内容已不太适用。由于教学周期、教学需求、来华学生生源的不同,职业院校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也不能照搬本科院校或培训机构的国际汉语教材。

三、职业院校国际汉语教学策略

(一)交际法结合以工作为导向的任务式教学

交际教学法,即运用目的语进行一系列交流后达到沟通效果,从而掌握汉语语言的运用功能。职业院校中的留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其首要目的即是使用汉语达成有效沟通,而非研究汉语语言形式,尤其是短期语言技能培训,所以交际法更适合于职业院校的国际汉语教学,且符合职业化汉语教学的特点。交际需要有特定的情景,来华留学生本身就处在目的语环境下,有充足的交际空间,结合任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模拟的或者现实的工作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实验,再到课下实战应用,可有助于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巩固。

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避免只重视于交流沟通功能,忽略汉语词汇、语法的教学。语言的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对掌握一定词汇、语法的基础上。但如果教师运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对词汇、语法进行讲解,又会回归到传统点对点教授上,不符合交际法的初衷,所以学生自主预习应为前提,这也属于任务的一项环节,可借鉴翻转课堂教学。对汉语语法的教学更是应该贯穿在交际任务当中,有人或许认为只要能够通过猜测理解意义,汉语某些表达上的错误(如语序不当、语体混用)无伤大碍,但是如果在初期不及时纠正,会使得有的留学生误认为汉语语法、语体的效果不会影响交流,这不利于后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因此,以交际任务为中心的课堂,即使避免直接纠错,也应该是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配合任务环节,及时进行调整改进的过程。

(2)避免只重视口头交际,忽略文字交际。这需要区分教学对象,如果是短期集中的口语训练,那么课堂内容可以汉语口语、听力交际为主;如果是系统化的语言学习,那么文字交际也应作为交际法教学的内容。同样,对汉字的记忆和练习也应当作为留学生预习任务,课堂上则针对语句应用进行训练。职业院校的汉语文字交际训练可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应用性文体作为任务,如商务活动的工作便条、请假条、电子邮件等,除了书写工具外,还可利用各类网络沟通工具,将文字交流与口头交流相结合,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均可作为综合交际展示的平台。

(二)融入中国当代文化的内容教学和体验式教学

有效沟通的达成需要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因此培养跨文化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跨文化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方面,两者相辅相成。根据金荣渊的理论,跨文化交际和适应是一种动态的积极响应新文化并提升文化能力的文化适应过程,是“主动学习异文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以便能使自己成为其中一员的过程”(《跨文化能力:交际与跨文化适应的综合理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都应当体现在汉语教学当中。不少院校都设置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社会经济等课程,这类课程更适合于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接受难度较大。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文史哲等方面,有的留学生会认为“古”而“旧”,难以理解其文化内涵,更不明白于实际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实用性质,从而失去兴趣。那么是不是初级阶段就无需设立中国文化课程了呢?然而正因为留学生处于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更需要积极进行文化沟通、文化适应。

职业院校的中国文化教学应当与语言教学、专业内容相融合,且面向国际学生的中国文化也不仅限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应结合实用性,宣传当代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文化。如问候、介绍、送礼、请客等环节,可融入中国社会规范和礼仪;团队合作、工作沟通、客户服务、会议组织、商务谈判等,可融入中国企业文化。体验式文化教学也不仅限于包粽子饺子、剪纸、参观博物馆,可考虑设置更职业化的任务,如组织公司年会、新店开业、节庆主题促销活动等等。此外,中国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新媒体文化也应当纳入文化教学的内容当中,寻找与行业有关的文化热点,配合专业内容与语言教学,才能激起留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对他们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培养文化创新能力,外语教学3P 文化理论中有“文化产品”一项,可设置相应任务,如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宣传标语、设计公司logo、开发设计纪念品等,通过文化比较和创新活动,激发留学生的创意思维,也能达到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化特点,学科交叉成趋势

中国的职业院校要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留学生,就不能只停留在汉语语言技能的培训上,而是要突出职业特点,突出行业特色,但也不能仅依靠语言课程+ 专业课程的组合。开发教学内容的方法有:参考职业外语教学的模式,如跨境电商英语、酒店英语、秘书英语、物流英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职业汉语内容也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融合;借鉴现有通用的汉语教材,结合相关专业,开发校本教材,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形成口碑,针对国际学生开设的专业课,也有区别于本国学生的专业课,并非单纯使用汉语讲授专业知识,可进行中外产业比较的探讨;采集国内国外企业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使国际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汉语综合能力;进行国际市场和企业调查,找寻国际汉语人才需求热点,突破传统行业限制,跨领域、跨产业开发综合交叉项目。

(四)教学资源的组建和利用

国际汉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而职业院校的国际汉语教学更需要结合自身的职业特色,建立能够满足国际汉语需求的教师队伍。在各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趋势下,汉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也应及时进行提升和加强。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国际汉语教学的规模和投资相对有限,但是也有自身的优势,如职业特色、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

一方面,应积极培养组建复合型职业汉语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应在拥有专业师资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师应通过进修、培训、考证学习国际汉语教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技巧;汉语教师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职业方向进行专业知识的充实、巩固,如此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除了顾及教育经济效益外,更应当注重长期稳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国际学生数量和教师资源不配套的问题,职业院校也可考虑通过联盟的形式,进行师资上的共享。

另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一般都设有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或技能中心,这可为国际学生进行汉语交际提供职场环境和工作任务。在初级阶段,可设立特定的环境,下达任务,如求职应聘、自我介绍、入职报到、同事交流等;后期以具体的任务环节为导向,进行模块化训练,如会议组织、工作沟通、办公电话、商务接待等等。此外,借助企业与院校的合作,组织国际学生参观、考察等项目,切身体验中国的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商务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留学生的“捡”生活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追剧宅女教汉语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