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4吕漫丽东北电力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工科高校学生传统

■李 霞 吕漫丽/东北电力大学

当前时代,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有效融合逐渐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在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在线教育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的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控制类课程主要指包含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等内容在内的课程群。在工科高校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中,此类课程占据重要专业基础课地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此类课程本身具有逻辑推导严谨、知识点密集、与实践关系紧密等特点,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模式已日渐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新时代工科高校学生特点的深入分析,对控制类课程进行切实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时代工科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当前社会学生的学习环境逐步向好,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个性化强、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特点和抗压能力低的普遍问题。传统控制类课程授课中的知识灌输强度大,授课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小,缺乏鼓励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易造成学生知识接受不良,甚而由学习进度差距产生对控制类专业的放弃心理。

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知识的碎片化。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更为适应分散的知识要点、生动有趣的展示形式和自由的知识接受方式,也更适应于即时交互的网络社交环境。单纯课堂上的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此方面特点与需求。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内容理论性偏强,往往存在学生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且对工业生产方面情况了解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学生多有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工程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探索精神有待培养等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控制类课程授课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当代工科院校学生的适应程度正在逐步降低。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如不能随授课对象变化而变化,将必然降低高校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也难以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路

以讲授、推导为手段的传统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知识整体性方面有较好效果;以学生为主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较为生动有趣,但知识框架概念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对学生自身素质和受教育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采取互联网手段与传统体系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Blending Learning)教学模式,更为适合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的控制类课程的实际教育需求。教学改革主要思路是:

(1)改进思路,融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项要求的特点,通过制度、规划和知识体系调整等方式,保证在控制类课程群之间和单项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完整、讲授流程顺畅的同时,更好的兼顾当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学习主动性不足等特点。

(2)将慕课、微课等网络授课工具有机融入教学,以“互联网+”技术完善传统教育中的缺漏之处,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3)鼓励新技术融入,同时正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互联网+教学”具有更好的生动性、新颖性和自主选择权,但是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中,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也是高等院校必须传递给学生的重要精神财富。个人认为,当前时代,传统教学方式有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的发扬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这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如何根据自身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需求,适当平衡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之间的比重,是改革中的最大难题。在此方面的改革措施应有较强的具体针对性,这需要广大工科院校控制类课程教学人员的积极尝试与长期不懈的努力。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出发,本学院对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式改革,部分主要实践措施尝试如下,希望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经验积累的辅助作用。

(一)改变教学思路,更新评价机制

为实现传统“教师中心”理念向“学生中心”理念转变,本院近年来对课程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分析与修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调整课程学时和评价体系。仅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对“非线性控制”等章节中的部分较复杂且本科阶段和一般生产生活中应用较少的知识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强化了整体性概念的控制理论类别等知识,将平时与实践考核提高到整体成绩的30%以上,从制度上保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导向。

(二)培养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实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工科高校的控制类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控制类知识底蕴是教学生动性的有效保证。近年来本院在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培养方面,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深造等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在电力行业的实践培训要求,从科研和实践两方面加强了教学团队的建设。

(三)改善授课条件,加强实践培养

在教学条件方面,本学院在控制类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对授课条件进行了改善。仍以近年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授课为例,授课由每教师最多教授4个自然班改进到每教师教授2个自然班;并且对课程实验和实习环节加强了考核和监督,将相关科技竞赛成果引入课程成绩考核。小班授课更好保证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也使平时考核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对实践部分的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更好的引导作用。

(四)改革授课模式,鼓励自主学习

授课方式方面,本院在保证以传统授课模式讲解的知识框架完整和知识难点逻辑推导充分的同时,加强了相关工程实例的数量和讲解深度,引入了适当的课堂讨论及考核,并将微课教学视频、在线教学网站、即时交互工具等“互联网+教育”在线学习与交互方式引入学习和考核中,以部分实现翻转课堂效果。此措施对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课上课下沟通交互的及时性和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都起到了较好作用。

通过教学模式的初步改革实践,控制类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有所改善,学生对应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后续的教学中,课程组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互联网手段与传统教育的有效融合,尽快完善控制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带来了工科高校学生特点的新变化,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对高等院校控制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团队对此经行了一定研究与初步实践,其中仍有很多尚不完善之处,希望其经验可对其他高校相关教学改革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猜你喜欢

工科高校学生传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