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抬头 它就在那里
2019-11-14■李专
■李 专
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在一个经济部门就职。这个阶段长达21年,其中的10多年担任了领导职务,当然是副职。这样的职业经历,组织往往会在你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给你安排一个正职。组织安排我当了文联主席。
我心中一直有文学,但我不是文坛中人。年轻时,也写作也追求发表,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基本上只写作,不怎么追求发表。写出来的东西,就放在博客里,存着。
当了文联主席,而且你本来就是一个写作的人,如果再疏离文坛就说不过去了。我急切地想与文坛建立一种联系,急切地想在文坛建立自己的形象。茫然四顾,我看到了《长江丛刊》。因为,我一抬头,它就在那里。
于是,我向《长江丛刊》投稿。
《长江丛刊》2016年12月上旬刊发表了我的两篇散文《和颜悦色的神农架》和《神农架有美人》。这是我第一次向它投稿,也是第一次与它发生了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此刻的我来讲,是开创性的联系。
《长江丛刊》2017年9月上旬刊“新势力”栏目,发表了我的《语言是作家的精神图腾——小议欧曼中篇小说〈小相山〉的语言特色》。我过去为本地的作者写过不少的书评,大家都是熟人,我为他们写书评,基本可以说是一种人情交往。欧曼是武汉的作家,她把我的目光引向了咸宁以外的作家,我为她写书评,是把写书评这件事变成了一种文学交往和学术活动。
《长江丛刊》2017年11月增刊用14个页码的篇幅,发表了我的8篇散文。我业余写作散文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各种报刊发表散文也有上千篇,一次在一个刊物上发表8篇文章,这在我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是第一次。《长江丛刊》给我的这份殊荣,绝对会让我永远难忘。
《长江丛刊》2018年5月上旬刊的“热评”栏目,发表了我的《在一部小说里攀登——读普玄的长篇小说〈疼痛吧指头〉》。这是丛刊对《疼痛吧指头》的集中评论专辑,共发表了4篇评论文章,另外3篇评论文章的作者分别是刘川鄂、晓苏和王春林。我在前面提到过,我过去为本地作者写过数量不菲的评论文章。由于事务缠身,当然也由于自己的懒惰,我读书很少,尤其是学习文学理论很少,我的评论文章基本上没有理论功底,只有一些读书感悟。这次与著名评论家和文学教授的“同台演出”,增加了我的某种“文体认同”。蔡家园曾说过,有一种叫大师批评或者作家批评的,是直觉批评和寻美批评,不大注重理论建构或逻辑推演,而是依靠阅读过程中的直觉体验,以描述性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艺术感受,用作品的精神来阅读作品。这样的表述让我心安,《长江丛刊》的发表更让我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