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在餐具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2019-11-13罗小燕张海萍杨一帆
罗小燕 张海萍 杨一帆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的民以食为天,注重修身养性之美,而作为盛装这种美的食具则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禅文化以其禅语、禅食、禅美的表现应用到餐具设计中,简其形,动其情。
关键词:禅文化;食文化;餐具设计
科技发展的当代,人类社会心理活动复杂、物质欲望膨胀等问题日趋明显,禅文化中的自然与无我的人生态度及审美对生活是一剂良药,同时禅文化中的生态哲学观与中国食文化中的“俭”相呼应,通过禅文化的启迪,寻找餐具的禅意价值,对餐具设计进行探讨。
1 禅文化解析
禅文化是以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是指禅宗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总称。禅,思维观,是梵语禅那的音译 , 意为深入静思定虑之状态,以此达到开悟和自在解脱。禅宗始于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隋唐以后,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广泛传播。在中国,禅文化蕴含强调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多是以思想和理论体现。当今的文化复兴时代,如何把文化及精神以物质形式传承也成为产品设计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禅文化强调“无”的境界,从人生价值观角度来说应摈弃功利及对世俗的迷惑,回归内心的平静与朴实,蕴含了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和禅语,这与食文化也是不谋而合的。在餐具设计中,则应回归“食”之根本,对禅语进行解析,应用到其形、色、质等形式表现。
从文化物化美学角度来说,禅文化反对繁琐装饰和束缚,提倡本质美学,在日本,禅宗文化以无印良品为代表,原研哉设计师通过对产品做减法,应用“留白”艺术,将禅宗中的“无”与“自然”本质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餐具设计上,追求其朴素本真的特质,构造自然美学意境。
从生态观角度来说,禅文化强调万物之间特定的因果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能有效建立生态绿色环境,把握人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在餐具设计中,对选材或其形态设计都应以“绿色”、“生态”、“本质”为特征进行设计。
2 中国“食”文化解析
中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美食及中国食具由原来的单一性向现在的多元化转变,下面主要以“食”及器具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食”
民以食为天,禅文化的生态理念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礼”是不谋而合的,提倡珍惜粮食、珍视他人劳动成果。
(1)形色艺术。
佛教强调修心养性,提倡素食文化,发展至今,成为饮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素食荤做。在食文化中强调食物的“形”,通过对食材的美感设计,如雕花、彩染、拼盘等多种造型艺术形式,以达到食物的精致体现。食物摆盘艺术注重色彩搭配,通常会以食物本色体现自然和谐美,强调色彩的心理暗示,一方面达到视觉上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刺激心理食欲。
(2)味觉艺术。
中国“八大菜系”,即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因其不同的烹饪技艺,具有不同的风味。随着食材、烹饪手段的多样化,人们所感知的滋味包含了酸、甜、苦、辣、甜、咸、麻、复合味等生理特征方面的味觉体验,同时也包含了受环境、色彩、饮食习俗等影响的心理味觉。
(3)礼之艺术。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中讲究座次、菜品寓意象征、餐具摆放、上菜次序等内容,此外,在中国传统节日中,饮食通常具有象征性意义。
2.2 “器”
石器时代,最早的饮食器具是未加工的石头,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餐具;农业革命时期,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陶器的出现带动了食具的诞生。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餐具以碗、钵、盘、杯、勺、碗、盉、觯、觥等多种形式出现,多以陶、兽骨或木质为原材料。中国餐具的种类、材料及艺术形式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特点。例如,夏商周时期,材料除陶土、木质以外,还有铜、玉、骨、象牙等材料,商周时期,青铜器成为器具的主要材料,并往“礼”化方向发展,作为礼器的青铜餐具大量涌现;春秋战国时期,筷子逐渐替代餐勺、餐叉,餐具多以木质、漆器、金银贵金属为主,对餐具的艺术性表达也较为突出,常以表面纹饰为装饰,餐具向其功能性适用方向发展;自汉代开始,漆制餐具、金银餐具、玻璃餐具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的礼器时代,餐具种类增多,功能提升,餐具趋向于实用,且具有较精致的工艺特征。
发展至今,中国餐具从简单粗陋到精致华美,从单一到多元,蕴含了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特征。
3 禅文化与餐具的融合性设计研究
3.1 禅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禅意与饮食文化有着共性和异性特征,禅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可以从设计形式、设计内容以及设计思想三个方面着手。
从设计形式上看,禅的美学观本身并没有特定的符号表现,更多是象征性的设计手法,例如在前面所提到的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留白”艺术处理手法,通过虚实关系来强调内心的平静。在餐具设计上,从整体来看,需要强调餐具的系列化表现,从细节来看,应该将禅的“静”和“无”美学观通过符号、色彩或材质的象征性意义进行艺术诠释,传到出朴实、清静的禅语。
从设计内容上看,要通过餐具的形、色、质、情、功能的设计来调动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对食物的把控,特别是在情感把控中,禅食的传达是重点,以形色的塑造来强化餐具的情感功能。
从设计思想上看,禅学注重舒适淡雅和静慢的生活态度,反对铺张浪费,且在现在的快节奏时代,“慢”生活态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餐具设计的主题选择上,应发挥“慢”生活的健康生活模式,追求安静平和,并且以生态观的角度去发挥餐具的情感价值,强调餐具的基础功能,减少餐具的其他繁琐功能,并在材料选择上选择环保材料。
3.2 禅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设计手法
(1)正向思维-禅语。
以禅文化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处理手段对禅文化思想进行语意设计,使其视觉可视化。主要通过在餐具设计的形色方面应用留白艺术手段,建立系列餐具中整体和局部的共性符号和色调,同时通过基本功能的不同塑造整体和局部的差异性。
(2)逆向思维-禅食。
素食文化与禅文化本身有着一定相似性,因此可以采用逆向思维角度,以食文化元素为出发点,如对中国八大菜系中的食材、不同口味或者对饮食礼仪的精神进行提炼和概括来达到餐具的禅意设计。可以将食材本身的特征进行仿生或抽象化二维符号表达,然后进行餐具的立体化设计,强调食物的本性,展现中华禅食之美。
(3)叙事手法-禅美。
从中国其他傳统文化元素,例如节日、节气、地域、民族等文化特征,采用叙事艺术手法描绘禅学人生态度,赋予餐具以故事内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4 小结
明代哲学家王艮说: “百姓日用皆道”,禅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有着精湛圆妙的精神体系和表现形式。通过禅文化在餐具上的禅语、禅食、禅美的创意表达,发挥禅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建立禅文化和食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俊. 禅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 03) : 7377.
[2]黄生发,张建国. 浅析中国饮食文化中餐具的内涵[J].戏剧之家,2019(19):237.
[3]陈星桥.佛教与中国饮食文化:"食"是生死症结的根本所在[EB/OL].http://fh.china.com.cn/ch/news/cysh/2016-09-1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