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基于对甘肃省三所理工院校的调查

2019-11-13贵彩虹高慧许可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应用型毕业生

贵彩虹,高慧,许可芳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已具备良好基础,这种新的教育形态,并非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教育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各种教育和学习平台,而是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使教学成果更有效、优质资源配置更均衡的新途径,现成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有力引擎,将对推动现有教育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促进未来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工作重点产生深刻的影响。

1 调查的总体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将专业知识应运用于行业领域工作实践的主要途径,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的必备和前提条件之一,在其人才培养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该研究选取了甘肃的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当今 “互联网+”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等7个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在各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情况和“互联网+”时代相应行业或领域对工程类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分析提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建议,为如何有效地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其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与常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优化培养机制,重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2 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2.1 问卷调查

2.1.1 调查问卷内容

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2道题目。

四个方面包括:

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3道题目)。

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道题目)。

第三部分是被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的调查(4道题目)。

第四部分“互联网+”时代用人单位对工程类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满意度评价和要求的调查 (3道题目)。

该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剔除无效问卷(包括未全部完成问卷以及未回收问卷)以后,回收有效问卷(32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88%以上。

2.1.2 调查对象

2018年6~8月,主要以甘肃的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3所学校的2018界毕业生为调查对象,2016和2017届毕业生占5%。其中在甘肃的45所院校中就业率排名为前10位为2所国办大学(100多以上人次),独立学院(80多人次)。

2.1.3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Win10+SQLSever2010+Office2013+与SQLServer对应的数据挖掘外接程序搭建实验环境。实验流程为所有调查问卷以打电话、网上聊天及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回收以后,按照统一格式录入Excel中,录入完成后,将Excel表格进行预处理转换成数据挖掘依赖的数据源,然后将原始数据导入挖掘工具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和验证评估描述。

2.1.4 调查问卷发放基本情况

(1)学校及专业分布。调查问卷发放的学校及专业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的学校与专业分布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2018年工程管理有68人,工程造价有52人,测绘工程有47人,水利水电工程有74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有56人,地理信息科学有18人,城乡规划有20人。其中理工科独立学院的样本约占30%,平均的专业相关度为79%。

(2)性别分布。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203人,约占总数的63.5%;女生 118人,约占总数的40%。男生的样本较多,而女生的样本较少,性别的分布符合理工科院校的特点。

2.2 调查数据的讨论分析

2.2.1 毕业生在各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情况

(1)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是否为所从事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于公共计算机的学习,完全赞同的毕业生占35%,基本赞同的占50%,认为有较大差距的是13%,没有任何作用的占2%。对于专业计算机,完全赞同的毕业生占24%,基本赞同的占43%,认为有较大差距的是26%,没有任何作用的占7%。

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本科阶段公共计算机的学习较扎实,所学基本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其中认为自身能力与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的以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居多。对于专业计算机的学习,认为学以致用和学以够用的毕业生仅占67%,约30%的三所高校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认为自身能力与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2)对初入职具备计算机基本能力的评价。

毕业生初入职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其比例基本与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本科阶段的较扎实学习调查数据一致,完全具备和基本具备实践动手能力的占61%。

经过统计,大部分毕业生初入职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和基础,有了相当的积累,具 备开展工作、适应环境的条件,但是表现比较优秀者比例不高,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很缺乏相关知识,其中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缺是比较突出的,其中独立学院表现相对更严重一些。

(3)毕业生对计算机知识结构的评价分析。

经过调查可以得出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有63.5%的毕业生认为实验实习是最重要的,有46.25%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设计很重要,剩下的25%的毕业生觉得毕业设计比较重要。

这些数据说明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些综合实践教学的内容被毕业生认为很重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含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综合实践教学成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工作单位实际业务能力要求之间的一个桥梁,提高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岗位专业的适应能力。

(4)需加强和增设的计算机课程。

如表2是各专业毕业生结合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毕业生填写比较多的认为需加强的课程和应增设的课程。

表2 各专业毕业生认为需加强和增设的计算机课程

根据调查,毕业生普遍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计算机动手能力。

2.2.2 用人单位对工程类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1)用人单位的结构分布。

用人单位调研样本具体构成分布见图1,其中国有企业(53.46%)为主,民营企业(33.77%)次之,所属行业以建筑工程(28.95%)、交通运输(21.8%)居多。

图1 用人单位调研样本具体构成分布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总体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的工作表现,其中“比较满意”和“一般”占比例为69.12%,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独立学院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要进一步着力关注和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总体满意度。

(3)计算机的创新实践对毕业生被录用和晋升的影响分析。

如图2,科技创新项目占25%,专利占30%,政府级学科竞赛占25%,有影响力的行业学会组织的学科竞赛占20%,计算机的创新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人单位在录用和晋升时对毕业生的实践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和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较高的重视。

图2 创新实践成果对毕业生录用及晋升的影响

3 “互联网+教育”时代,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建议

从调查问卷来看,甘肃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类专业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整体上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互联网+教育”时代,工程类行业的发展转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计算能力培养要立足新时代,审时度势,面向市场进行新一轮创新改革。

3.1 优化知识结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了解时代职业标准,结合“互联网+教育”构造新型的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要强化专业核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2 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

逐步面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授课教师要推行基于项目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设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导师,导师为学生安排实习内容、甚至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可以随时与导师进行探讨与沟通。

3.3 强化案例教学机制

定期组织工程类专业的教研室召开研讨会,以实际项目建立计算机课程案例库,整理案例的完整资料,并开展观摩教学,不断强化案例教学的意识,帮助教师提高生动形象地解说某一案列项目中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能力。

3.4 着力实践教学改革

以实践课与工作接轨为核心,着力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首先明确各工程类专业工作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其次设置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及课程内容。最后逐步建立相应的教学模拟室、实训室和软件学习系统。其中,工程类专业的资格考试和含金量高的专业竞赛可以作为实践课程的指导。

3.5 重视课程和毕业设计质量

课程和毕业设计,对学生灵活掌握、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进一步训练,为其适应社会提供一个缓冲期,做好衔接学校和工作岗位的桥梁。

3.6 全面推行创新能力培养

工程类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工程类行业培养人才,首先教学资源建设及教材选择应从重实践、重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注重创新课程模块建设;其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包括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专利、互联网+创新创业类竞赛等。

4 结语

“互联网+教育”是工程类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一般应用型本科而言,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立足“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重构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机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应用型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