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克莫司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药理机制及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2019-11-13彭文红陈光权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麦考酚酯克莫司紫癜

彭文红,陈光权,陈 曦

(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 a药剂科,b肾内科,四川 眉山 620010)

紫癜性肾炎(HSPN)多发于儿童,是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小球肾炎[1]。资料显示,若不能获得及时有效治疗,HSPN常可进展为迁延性肾病,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肾衰竭,危及患儿生命[2]。对于HSPN,既往常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该疗法尽管可改善HSPN患儿症状,但部分患儿病情仍可继续进展,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研究证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免疫损伤是引发HSPN的重要因素,HSPN患儿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4]。故研究HSPN患儿机体免疫因子变化对于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我院将他克莫司应用于HSPN患儿的临床治疗,在评价其疗效的同时探讨他克莫司的药理机制及对HSPN患儿免疫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HSPN患儿138例,纳入标准:符合《过敏紫癜性肾炎诊断及治疗规范》[5]中相关标准;存在明确过敏性紫癜史;病理分级为ISKDC III~IV级;依从性良好;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本研究药物敏感;既往HSPN病史;免疫性疾病;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其他肾脏疾病;活动性感染;14d内使用本研究药物;恶性疾病;其他重症疾病;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男82例(59.42%),女56例(40.58%);年龄14月至13.50岁[(7.38±0.85)岁];病程10天至5月[(1.97±0.25)月];病理分级:III级71例(51.45%),IV级67例(48.55%);临床分型:蛋白尿、血尿型81例(58.70%),急性肾炎综合症型35例(25.36%),肾病综合征型18例(13.04%),急进型肾炎4例(2.90%);累及部位:消化道63例(45.65%),关节49例(35.51%),消化道及关节26例(18.8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克莫司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 方法两组均行甲强龙冲击+泼尼松等常规治疗。甲强龙静脉滴注,0.25~0.5 g/d,连续3 d;泼尼松,口服,1.5 mg/(kg·d),血尿、蛋白尿好转后每4周减少1/3。他克莫司组行常规治疗+他克莫司治疗。他克莫司口服,初始剂量0.05~0.1 mg/(kg·d),2次/天,3~7 d后控制药物浓度于4~8 ng/ml,治疗6个月。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吗替麦考酚酯,口服,0.75~1.0 g/d,2次/天,治疗6个月。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 MG)、胱抑素C(CysC)、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lb)等肾功能指标;血浆IgA、IgG、IgM等体液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过敏紫癜性肾炎诊断及治疗规范》[5]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水平<0.2 g/24 h,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持续阴性,症状消失;明显缓解: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水平持续降低>1/2,症状基本消失;部分缓解: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水平持续降低>1/4,症状好转;无效:尿红细胞、尿蛋白水平及症状无好转及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Scr、BUN、β2 MG、CysC、24 hUm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Scr、BUN、β2 MG、CysC、24 hUm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他克莫司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2 两组体液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IgA、IgM低于治疗前,IgG高于治疗前;他克莫司组IgA、IgM低于对照组,IgG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表3 两组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g/L)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3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4+、CD8+、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他克莫司组CD8+低于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他克莫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3.0319,P< 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χ2=9.8143,P< 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他克莫司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7468,P< 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HSPN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认为其与感染、免疫机制紊乱、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相关,而免疫机制紊乱是导致HSP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6]。CD4+、CD8+等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重要因子[7]。CD4+可通过结合非多肽类物质清除炎性因子,抑制感染的发生及进展。CD4+可增加B细胞增殖能力,而B细胞是机体唯一能够分泌抗体的细胞,可通过生成免疫球蛋白介导体液免疫。CD8+既具有杀伤功能,又具有清除靶细胞的作用。通常CD4+、CD8+相互平衡,共同维持免疫功能,若CD4+、CD8+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则降低[8]。作为体液免疫的重要因子,IgA、IgG、IgM可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免疫作用[9]。在HSPN早期,过敏原引发的免疫变态反应即可促进B细胞生成IgA,并沉积于肾脏等组织中,导致肾脏病理损伤,产生蛋白尿、血尿[10]。炎性反应可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出血及水肿,致使IgG水平显著降低[11]。IgM是感染时最早出现的抗体,在感染初期即可检出,其水平异常升高可导致肾脏损伤,加重HSPN病情[12]。在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儿IgA、IgM、CD8+水平均高于常规,IgG、CD4+、CD4+/CD8+均低于常规,提示机体免疫机制处于失衡状态。

吗替麦考酚酯可特异性抑制1MPDH活性,阻止合成DNA时免疫信号的正常传递,抑制T细胞、B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HSPN具有较好的疗效[13]。但吗替麦考酚酯常易引发严重的骨髓移植、顽固性腹泻等不良作用,不适于HSPN尤其是小儿HSPN的临床治疗[14]。他克莫司为高度免疫抑制剂,可通过结合细胞性蛋白质FKBP(FK506结合蛋白)特异性抑制钙调磷酸酶,降低脱磷酸作用对部分核转录因子的影响,抑制核转录因子正常进入细胞核,阻断T细胞基因转录,抑制T细胞生成IL-2等炎性因子,避免激活T细胞[15]。他克莫司可抑制表达IL-2受体,抑制生成IFN-γ、IL-3等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16]。他克莫司可抑制T细胞、B细胞增殖,达到免疫抑制目的[17]。他克莫司还可经抑制钙调磷酸酶路径促进表达抗凋亡蛋白和(或)抑制表达凋亡蛋白路径,抑制足细胞过表达TRPC6路径,提高其肌动蛋白骨架稳定性等路径保护足细胞,减少因肾小球损伤生成的蛋白尿,进而改善HSPN患儿预后[18]。此外,他克莫司吸收快,半衰期长,且主要经肝脏代谢,并经胆汁排出体外,故其起效快,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较为适用于小儿HSPN的治疗[19]。本研究治疗后,他克莫司组肾功能、免疫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他克莫司治疗HSPN较吗替麦考酚酯更具优势。

总之,他克莫司治疗HSPN患儿可纠正机体免疫失衡,改善肾功能,疗效显著,且较吗替麦考酚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麦考酚酯克莫司紫癜
两种吗替麦考酚酯制剂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他克莫司软膏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肾移植受者联合用药对他克莫司影响及其剂量调整策略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吗替麦考酚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吗替麦考酚酯对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诱导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