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mRS及BI评分的影响

2019-11-13郭海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达拉自由基氧化应激

李 岚,郭海志,李 跃

(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资阳 6413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重要脑部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死等,占脑卒中的60%~80%[1]。该病发生与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有关,患者神经细胞梗死、神经元损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极易遗留神经功能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早期时,大多数缺血细胞处于可逆状态,及时有效的治疗能使其恢复到正常细胞状态[2]。在早期溶栓治疗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常用溶栓药物,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3]。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可由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4]。本研究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梗塞性病变、责任梗死病灶;②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③患者家属均了解此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心脑血管疾病;②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史;③近3月内发生消化道出血;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⑤治疗前使用过抗凝剂;⑥存在严重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扩管、抗凝等基础治疗,Rt-PA静脉溶栓步骤如下:将0.8 mg/kg(最大剂量为50 mg)Rt-PA(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注册证号:S20110052,50 m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90 min内滴注完毕。患者次日进行头颅CT、MRI检查,证实无出血后予以肠溶阿司匹林、右旋糖酐等治疗,并予以脑保护剂、改善脑血循环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30 mg依达拉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2,20 ml:30 mg)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afeman直接测定法检测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电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干扰素γ(IFN-γ)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水平。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NIHSS评分和mRS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重;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④疗效评估[5]:基本治愈:NIHSS评分下降>90%;显效:NIHSS评分下降46%~90%;好转:NIHSS评分下降18%~45%;无效:NIHSS评分下降<18%。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1,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FN-γ、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NIHSS、mRS及BI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mRS及BI评分比较 (分)

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热点,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方法[6]。Rt-PA是当前在临床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溶栓药物之一,其主要成份为糖蛋白,可激活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溶解血栓,同时对凝血系统影响轻微,不会导致患者发生出血危险[7,8]。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能量被大量消耗,容易发生乳酸堆积和神经递质异常释放等,有大量自由基生成,导致神经细胞严重受损,且受损时间可持续数周,会发生神经功能损伤表现[9]。并且有关报道[10]指出,缺血脑组织由于缺乏抗氧化酶,当溶栓治疗使血液供应恢复后,血液中过量活性氧自由基难以清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生成增多,造成细胞膜脂质氧化,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除溶栓治疗外,还需给予有效自由基清除剂进行脑保护治疗。

依达拉奉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具有相对分子量小、亲脂性强等特点,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减轻脂质过氧反应,继而改善脑水肿[11]。此外,依达拉奉还可以保护线粒体,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对氧化应激引起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均有作用。在脂质过氧化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可转化分解为MDA,该物质能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其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脂质过氧化的严重程度;SOD为酶类抗氧化物,GSH-Px是常见的抗氧化酶,两者均有显著抗氧化效果,其水平越高,意味着机体抗氧化能力越强,对氧化自由基清除作用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保护脑组织。资料[12]显示,炎症反应在脑组织损伤中亦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FN-γ、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有效抑制脑缺血后机体内炎症反应。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增强细胞外信号调激酶(ERK)1/2活性,而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给予依达拉奉来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报道[13]指出,脑缺血时活性氧大量生成,会使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升高,继而调节内皮生长因子,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迁移至缺血区,发挥神经损伤修复作用。但有研究表示,依达拉奉会抑制HIF-1α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不利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比两组疗效,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不足所致。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NIHSS、mRS、BI评分,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达拉自由基氧化应激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檞皮苷及其苷元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