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行性探讨

2019-11-13陈晓希李玉茹杨丽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真性度数受试者

陈晓希,赵 姣,韩 瑾,李玉茹,杨丽霞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乐山 614000)

近视是困扰全球的眼科疾病,我国近视的发生出现显著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逐年升高[1],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已经成为目前眼科临床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校、家长、医院共同关注的话题。用眼卫生不正确、用眼习惯差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2,3],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控近视的关键工作。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尽快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青少年近视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裸眼视力≥1.0;②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结果为近视或/和散光且矫正视力≥1.0者;③近视或/和散光患者采用框架眼镜矫正者;④年龄12~20岁;⑤临床资料完整;⑥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①远视、弱视及其他眼病患者;②合并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受试者;③法定期随访的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眼,研究组患者年龄(15.37±4.98)岁,男24例,女36例,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20±0.83)D,正视及假性近视32眼,真性近视88眼;对照组患者年龄(15.42±4.73)岁,男25例,女35例,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18±0.92)D,正视及假性近视36眼,真性近视84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假性近视及真性近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通过乐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进行屈光检查及矫正。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指导,在随访时叮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和营养支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于医院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受试者每月至少参加2次,共进行6个月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向受试者讲解视力的基本定义和其重要内涵,让受试者了解视力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视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并重点向受试者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使其明白通过保护视力能够改善视力状态,减少近视的发展或预防近视的发生;②向受试者讲解正确的用眼习惯,包括平时的坐姿、学习的光线、用眼的时长等,让受试者学习到正确的用眼方式;③向受试者讲解眼保健操的具体方法和进行训练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讲解,纠正受试者的错误手法:选用太阳穴、睛明穴、承泣穴、四白穴,每个部位按压5 min,共按压20 min;④加强受试者的体育锻炼,组织户外活动,使得受试者了解体育锻炼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出现用眼过度;⑤对饮食和作息进行正确的讲解,使得受试者能够补充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素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治疗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及真性近视人数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增加比较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增加绝对值(-0.54±0.78)D小于对照组(-0.82±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D)增加眼数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真性近视眼数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真性近视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真性近视眼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真性近视眼数比较 [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5,6]。对近视患者和还未发生近视的青少年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目前学科发展的重点,这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近视发生率,同时也是为了预防由于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研究发现[7],目前青少年对近视的认识水平较差,而同时缺乏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这可能也是导致目前青少年用眼习惯差,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近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行性。

本次研究比较了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和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近视度数增长情况,结果发现,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 D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增加幅度较小,等效球镜度数增加幅度小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表明,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减缓近视青少年患者的近视进展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本次研究分析了两组被试在接受治疗后正视、假性近视及真性近视眼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真性近视91眼,对照组108眼,研究组真性近视眼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通过近视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但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之后可进行深入扩大研究。

目前对于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宣传模式主要是和家庭进行对接配合[8],通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从环境入手,避免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眼睛的影响;②定期宣传卫生知识由于青少年近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眼习惯较差,因此本次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用眼卫生提出了几项要求,定期进行卫生知识的教授是帮助青少年尽快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③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本次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家长的忽视和教育理念的偏颇也是导致孩子用眼不健康的原因之一[9],因此对家长进行配合性的健康教育是近视防控中的重点内容之一;④加强患者和医院的联系,通过开设专门的通道,使得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青少年出现视力问题时,能够最快速的联系到专业人员,得到更好的帮助。

在本次研究实践中,医护人员也对健康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发现:①在健康教育中,青少年配合较差,对宣讲内容不重视,导致宣教效果差,针对此类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模式对青少年进行健康宣教,同时,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不同模式的教育,提高宣教的质量;②家长的配合度影响健康教育质量,本次研究发现部分家长配合较差,排斥“加强户外活动”的观念,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对家长进行更进一步的沟通,使家长明白户外活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宣教的质量;③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健康教育能够得到多方支持,相关医护人员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对待,提高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减少近视的发生,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宣传计划、提高家长的配合度,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猜你喜欢

真性度数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建筑原真性探微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图形中角的度数
原真性原则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评述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关于治疗近视眼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