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学无以质疑 非问无以广识
——听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有感

2019-11-13沈蓓蓓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预防犯罪王丽犯罪行为

沈蓓蓓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初中政治;法治意识;议题式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则成为本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探讨的课题。当下,许多中学法治教育课堂沦为灌输学生法律常识的工具,不仅没有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引起学生对法治教育的误解。近日,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听了一节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王丽老师的《预防犯罪》一课,深受启发。如果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也能如此思路清晰、设计巧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就能让中学生真正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化繁为简 明晰思路

教材《预防犯罪》这一框题首先第一目“了解罪与罚”呈现了刑法的作用与内容、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和种类。然后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告诫学生要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做自觉守法的人。如果我们按照教材的结构进行授课,那么就要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刑法开始讲起,这样做容易掉进法律常识的灌输。王丽老师打破常规,对课本知识重新进行整合,理出了一条更贴近中学生思维习惯的逻辑体系:从“明轨迹、勿以恶小而为之”出发,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引入了犯罪这一专有名词,但不做深入解释。然后从不良行为入手,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去认识犯罪行为的产生。再到“懂自律,筑好自身防火墙”让学生知道犯罪行为的产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并认识到预防犯罪,主要责任在未成年人自身。接着“学法律,主动了解罪与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学会区分罪与罚。然后“勿侥幸,挑战法律要不得”让学生认识到根据刑法,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也会受到相应的刑罚,从中体会到刑法的作用。最后“会矫治,掌握方法与技巧”从策略角度让学生思考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王丽老师将书本枯燥而繁琐的知识整合成从轻到重、从认识不良行为到主动预防犯罪的五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追究原因、探讨对策。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设计 激发兴趣

厚重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去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王丽老师在讲授这一框时设计了密室闯关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既新颖又独特。王丽老师以“社会观察室”“法律资料室”“行为矫治室”三个密室为活动形式,在每个密室中又通过不同的具体游戏方式,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合作探讨问题。比如,在“社会观察室”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了萧敬腾的成长经历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完成拼图游戏(如下图)。在游戏任务的调动下,学生只有认真观看视频,才能理清萧敬腾的成长轨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在“法律资料室”中,王丽老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相关条款,然后给出具体行为表现让学生迅速判断是不良行为还是严重不良行为。黄牌代表不良行为,红牌代表严重不良行为。这种举牌竞赛的方式,能够快速而清晰地辨别出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教师是否需要在这个知识点中再做深入讲解。这一教学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在“行为矫治室”中,王丽老师给予学生一段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思考萧敬腾是如何告别不良行为的。这一设计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辨析议题 引领价值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议题式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在推理或思辨的活动中展开。议题式教学不能沦为学生辩驳的课堂,而是要让学生研究正确的价值取向探究议题、批判质疑、全面分析、理论论证。王丽老师在处理“了解罪与罚”这一知识点时,以校园霸凌的真实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犯罪的三个特征。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认识到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然后设计“案情回放”:五名未成年少女随意辱骂、殴打他人致伤,产生恶劣影响明显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追问学生:她们已经尽力赔偿了,也取得了谅解,为什么不能网开一面、避免牢狱之灾呢?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免除牢狱之灾,但又有一部分学生不赞成免除。议题具有争议性,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去回忆法律的特征、思考树立法律权威的必要性。在观点的碰撞中,学生们意识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作出这样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达成“勿侥幸,挑战法律要不得”的价值选择。

王丽老师的这节课,让笔者看到了原来法治课堂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相互衔接、共同承担思想政治立德树人任务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的法治课堂也应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紧扣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用巧妙的设计、富有争议的议题、生动的情境,去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让中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猜你喜欢

预防犯罪王丽犯罪行为
王丽摄影作品欣赏(二)
八年级《预防犯罪》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THE VON NEUMANN PARADOX FOR THE EULER EQUATIONS∗
踏实
论故意伤害罪入罪标准
履职看清单 用权受监督
城市公交车内预防犯罪的产品设计
诱惑侦查合法性之认定及此措施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界定
Improved Kernel PLS-based Fault Detection Approach for Nonlinear Chemical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