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之名邀世界 以诗之情聚成都
——在2019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9-11-13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

草堂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中华文化成都

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 罗强

秋风送爽,诗满蓉城。来自全球25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杰出诗人云集成都,以诗兴怀,共襄盛世。

自古诗人例到蜀,蓉城诗篇璨如虹。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享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美誉,留下了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多处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了蜀锦、蜀绣等流光溢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心,是巴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和雄浑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2018年GDP总量达1.53万亿,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第8 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今年上半年保持了8.2%的高速增长,增速居全国19 个重点城市之首;17 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成都与100 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城,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118 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 万人次,城市竞争力已位列全国新一线城市榜首。古往今来,成都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独树一帜的城市气质,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诗歌文化,成为引领风气的诗歌重镇和诗人们争相朝拜的文学圣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成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国家立场、成都表达”,主动肩负起中华文化全面复兴并走向世界前沿的重任,努力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诗歌是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诗歌的发展和复兴,是城市文化兴盛和中华文化复兴的标志,它既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也可以推动文明的进步。我们举办成都国际诗歌周,弘扬中华诗歌文明、发展天府诗歌文化,正是促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撑。以诗之名邀世界,以诗之情聚成都。成都国际诗歌周成功举办两年来,赢得了世人广泛关注,受到海内外诗坛高度赞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诗人前来参与。今年,我们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线,围绕“一个需要消除壁垒的世界:用诗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同开启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序幕,以诗为媒增进互鉴交流。成都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兼容并蓄接纳不同文明。我们希望,成都国际诗歌周能够为中外诗歌文化交流搭建重要平台,为丝绸之路留下更多优美诗篇,让“一带一路”沿线群星闪耀、熠熠生辉;我们期待,成都国际诗歌周能为不同心灵的沟通、多元文化的碰撞,架起增进友谊、促进发展的桥梁,使世界诗歌文化互促共进,让不同文明在互学互鉴中美美与共,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留下宝贵财富。“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成都生活期间,为花香盛景陶醉所作的诗歌。我们诚挚欢迎各位诗人、朋友也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领略“锦江近西烟水绿”的旖旎风光,享受“锦城丝管日纷纷” 的音乐盛宴,饱览“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让诗意栖居的成都生活,成为大家的永恒记忆。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中华文化成都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