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天佑:傲骨嶙峋世所稀

2019-11-13张丽红

火花 2019年1期
关键词:詹天佑铁路

张丽红

广州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街道上的榕树,安静而又幽雅地,几乎要将天与人隔绝。一大早,行人尚稀少,走在这两边长满榕树的大街上,感觉有种不可言喻的美妙。漫步在广州荔湾区思宁路,沿途经过中西合璧的骑楼,感受广东民俗文化,很悠闲、很惬意。

我是不太爱逛街的人,在广州这座城市基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伙伴儿们趁着时间还早,去了小商品市场,于是顺着上下九步街前行,准备找一找荔枝湾的位置。不成想在这条大街上却遇到了意外之喜——詹天佑故居。干净的石板路、古朴的青砖、幽静狭窄的小巷,远远地,我看见红布巾缠绕的花蕾下郭沫若题写的“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匾牌,还有两旁的对联:“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这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就是詹天佑故居。《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已读了近十遍,闭着眼睛都能背下来,没想到有一天会站到这位伟大爱国工程学家的出生地来缅怀其人......

詹天佑故居位于广州府南海县西关十二甫西街,即今广州荔湾区恩宁路,是詹天佑出生成长之地。现在辟为詹天佑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詹天佑就是在这蜿蜒狭长的小巷中出生和长大。故居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旁边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学,一个绿色小花园将故居和学校连接在一起,花园内建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八达岭长城”,这是对“中国铁路之父”的伟大杰作——京张铁路的纪念。

詹天佑故居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样,加上詹天佑出世时家境一般,因此修复中也强调了西关普通家庭的朴素和静穆。有趣的是,故居的陈设是参照一张在故居封藏了一个多世纪的旧玻璃底片来布置的,摆放有八仙台、几凳、睡椅等老家具,并用屏风把厅堂和睡房隔开。此外,一侧墙上还悬挂着一副对联,上写“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这是詹天佑的故友给他的语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写照。

19世纪60-80年代时,这里原为临涌木板房,面积约30多平方米。詹天佑父母、詹天佑的兄弟姐妹曾在此居住,詹天佑在此出生,11岁在此出洋留学。19世纪80年代归国后在广州工作期间(1884-1888)也曾在此居住,90年代初才把家搬往北方的铁路工地,房屋租、卖给别人。该屋改变为砖墙外墙,后座加盖了二楼。1911-1913年詹天佑再度返回广州工作,任粤汉铁路总理兼总工程师时,已不在此屋居住。1913年后,詹天佑任交通部技监兼汉粤川铁路会办、督办,家居迁武汉,1919年去世。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南海一户农民家庭。因为祖上曾经经商,家境富裕,后来家道衰落了,但先人遗留下来的一些古玩,还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背景。詹天佑小时候最喜欢探究的就是挂在自家墙上的那座能自己“喀、喀、喀”走个不停的自鸣钟。他经常望着自鸣钟默想:那“喀、喀、喀”的声响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那清脆悦耳的报时声为什么总是那么准确无误呢?他看到父亲每隔一天就要上去给自鸣钟上紧发条,发条是什么东西?它怎么能驱动时针永远不知疲倦地转圈呢?想来想去,他当然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他太小了,没有足够的知识来解释,但詹天佑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会甘休的。他趁家人不在,自己学着父亲爬了上去,将自鸣钟从墙上取了下来。他拧掉了一个螺丝又一个螺丝,终于见到了自鸣钟的“内脏”,那里面零件繁多,纵横交错,拨一处而动全身。他看到了齿轮,看到了发条,看到了它们是如何借助发条储存的张力在进行一环扣一环的机械运动。他干脆把这些零件一个个拆卸下来,认真琢磨,知道了自鸣钟工作的原理。他又照着刚才的逆步骤,将零件一一装配上去,可是自鸣钟再也不动弹了。詹天佑发现,有两个小零件没有装进去,这两个小零件该放在哪儿呢?他不知道了。看到儿子把自鸣钟拆开了,不能还原,不禁有些恼火,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呀!他只好带着儿子,背着那座挂钟去找钟表匠修理。他让儿子在旁边看着,那两个小零件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詹天佑七岁到私塾读书,学做八股文章,做来做去,枯燥乏味,酸溜溜的,不久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好在父亲开明,对他较少约束,使他养成了好动、多思、趋新的性格特点。詹天佑上学的路上有一家洋人办的工厂,整天机器轰鸣,车轮飞转。詹天佑的好奇心驱使,总爱到机器旁去伫立一会儿,看看那机器是如何在运转,零件又是如何制成的。有机会,他还搜集一些小齿轮和小零件,装在口袋里,时不时拿出来瞧瞧,视作珍宝。放学之后,他就拿一只小铲挖来黄泥,模仿那些零件进行制作,惟妙惟肖。父亲看到儿子喜欢这些玩艺儿,也不阻拦,还鼓励他说:“看看,你做的机器很好嘛!以后要再细心一点儿。”

詹天佑的父亲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名叫谭伯村。谭伯村经常利用经商之便,到詹天佑家小住几天。他看到詹天佑动手动脑,制作零件,煞是可爱,就预言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并嘱咐朋友好好培养。”

转眼到了1871年,詹天佑十一岁了,已经读完了私塾。他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去学种地,二是去做学徒。詹天佑的父亲对儿子的未来去向有些举棋不定,正在这时,谭伯村从香港来了,见了面就对詹天佑的父亲说:“朝廷要派一批幼童去美国留学,在上海设有招生处。世家大族的子弟没有一个去报名的,他们还没有看到这是一手好棋呢。我看你家小子是块料子,报个名吧。十五年后回来,就是洋翰林了,衣锦还乡,岂不美哉!”到底是闯世界的人,谭伯村见解不凡,一下子就将詹天佑父亲的心抓住了。詹天佑的父亲将儿子托付给了朋友。谭伯村带着詹天佑到了香港,报考“技艺”,合格录取了。1872年3月15日,詹天佑与其他同学一道,由主持留学事务的荣闳带赴上海,进入一所出洋预备学校学习。7月初,由留学生监督陈兰彬带领,自上海出洋,经日本横滨换乘美国轮船,在美国旧金山登上了大洋彼岸。詹天佑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费留学生。

詹天佑在美国哈佛纽海文中学读书,面对美国先进的机器生产,詹天佑看得那样痴迷。这痴迷燃起了他炽热的求职之火,他酷爱与机器生产有关的课程,像数、理、化,还有声、光、电,他都喜欢钻研,而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878年,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工业院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专业。他目睹了美洲中央大铁路使东西方物资交流畅通,人们往来方便,深入修造铁路是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

1881年7月,詹天佑学成回国。

詹天佑回到阔别了九年的祖国之后,发现自己的国家在腐朽的清朝廷的统治下,到处都是愚昧和落后,更使詹天佑感到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西方的科技文化仍然没有什么认识,一般都持一种排斥的态度。还在詹天佑没有回国的时候,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了一条长约一公里的小铁路,用小型机车牵引。一般人包括朝廷都感到万分诧异:一个庞然钢铁怪物,能够喷吐出烟气,飞快地奔跑。一时间北京城里人心惶惶,不知道这个钢铁怪物会惹出什么麻烦来。负责北京城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赶快出面,勒令有关方面赶紧将铁路拆除。十一年后,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擅自修建淞沪铁路,当地士绅们集结起来反对,说是铁路会破坏当地风水,并要求政府予以制止。政府亦认为火车容易轧伤人,不安全,派专员与英方多次交涉,最后政府出资将铁路收回,予以拆毁。1879年,开平矿务局奏请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矿山铁路,为运煤之用。清朝廷先是予以批准,后又收回成命。就是热衷于洋务运动的大官僚李鸿章也拿一些保守势力没有办法,他便故意说修筑铁路是用骡马牵引车厢,而绝不使用蒸汽机震动灵山。这才又批准可以开工修筑,全长只有九公里。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詹天佑感到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中国修筑铁路的时代尚未到来。没有办法,他在美国学习铁路科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一腔筑路希望回国之后都成了泡影。1881年10月,詹天佑只好改行,作为第八届海军驾驶班学生,从头学习海上驾驶技术。11月,被派往扬威号巡洋舰担任驾驶官,并于1884年参加了马尾海战。其后又到了福州船政学堂教授英文和驾驶课程,直到洋务派后起之秀张之洞督粤后,他被派到水师学堂任英文教师。平心而论,张之洞是器重他的,但对詹天佑这样学有专长而不得发挥的人来说,仍是非常痛苦的。教读之余,詹天佑常常抚摸那些自美国带回来的专业书籍,毕业已经七年了,何时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呢?他心中饱含着建筑祖国铁路的志愿,历久而弥坚。

1888年,詹天佑在开平矿务局任职的同学邝谋函约他北上担任铁路工程师。铁路公司总理伍廷芳听说詹天佑是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毕业生,当下就决定聘用詹天佑。詹天佑到了中国铁路公司后,以助理工程师的资格勘测铁路线,翻山越岭,做了非常艰巨的工作,经过八十天的努力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9月,李鸿章亲自验看工程,十分赞赏,将英国工程师金达提升为总工程师,詹天佑的功绩被埋没了。詹天佑的同学邝谋一直参与了铁路的修筑工作,对其中的功过是非心知肚明,很为詹天佑打抱不平,想去找李鸿章说个明白。詹天佑反过来劝慰同学说:“我看你不必去找这个麻烦了。李鸿章做出这种安排,恐怕也有其难言之隐,提拔金达为总工程师,可能是为了增加英国人的好感。再说,听说广东有个名叫陈宜禧的工程师,为地方上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也不求闻达。只要我们是为中国多修铁路,修好铁路,就不必去争功了。”

后来,中国铁路公司筹划勘测天津至通州的线路。但总工程师金达不愿让詹天佑参与勘测,生怕詹天佑夺了他的职位,而将詹天佑安排在天津局内。当铺路工程接近滦河时,由于组织不力,准备不充分,几次尝试建桥,均告失败,负责建桥工程的外国工程师们在湍急的滦河面前,束手无策,而交工期限日近一日。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总工程师金达请来了詹天佑,将工程交给了他。金达这次主动请詹天佑出山,并不是开始相信詹天佑,而是无法之法,他想让詹天佑试一试,如果失败,也就找到了不重用詹天佑的一个口实,同时,也有了一只替罪羊。

詹天佑首先审查了外国工程师的设计和施工,找出了屡次失败的真正原因。他认为英国工程师钻探过于草率,日本工程师打桩太盲目,没有一根桩是在水中站得住脚的,德国工程师虽然对日本工程师的做法有些改进,但随便启用空气打桩法也不切合实际。詹天佑认真仔细地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进行了许多模拟试验,做出了改变桥址的关键决定。他雇用当地精通水性的人潜入水下,实行压气沉箱法配合机械打桩,终于取得了成功,奠定了坚固的桥基。滦河大桥的建成,使外国同行对詹天佑刮目相看。在国际上颇具权威的英国工程师研究会正式通知詹天佑为会员,并高度肯定了他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精神。

京张铁路线是联结首都与塞北蒙古各部的一条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

修筑京张铁路动议之前,好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染指。首先是英国以关内外铁路筑路费借有英款为由,坚持如移款修筑京张铁路,须用英国人为总工程师。俄国也以从前订有“长城以北的铁路不能由第三国承建”的条约为依据,要求由俄国承包修筑京张铁路。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心给中国人出难题,欺负中国人没有经费,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经验,非得由他们来主持不可,这样他们可以争夺在华利益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得不可开交,中国方面正好来了一个人顺水推舟,乘机宣布:京张铁路由中国自己修筑。袁世凯认为詹天佑已经在此之前顺利而成功地承担过筑路重任,就一定有能力担负这一艰巨工程。于是,他委派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同时正式成立了京张铁路总局,其下分设工程局和材料厂,都由詹天佑兼管。

詹天佑心情极为激动,因为这是一次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全面负责的庞大工程。对于詹天佑来说,再没有比这次更有利于施展自己才华的聚会了。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京张铁路勘测线路工作从丰台以东京奉路柳村第六十号桥起,经西直门奔西北的南口。詹天佑一共勘测了三条路线。在三条路线中,第三条是较佳路线,即永定河畔,走青石口、猪河口出山到终点站——张家口。但由于款项不足,詹天佑只好另选了一条路线即热河线。热河线要通过一些险段和艰难地段,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有一些专门想看中国工程师笑话的外国工程师纷纷断言:“中国的工程师绝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工程。”有人甚至挖苦说:“中国会修关沟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呢!”詹天佑没有太多的时间顾及这些冷嘲热讽。为了选择好路线,他有时亲自掌握经纬仪,攀崖定点,有时骑上小毛驴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访樵者、牧人。他要求工程人员的测量精确无误,不许使用“大概”“差不多”等模糊字眼。

京张铁路是1905年12月正式铺轨的。詹天佑心中十分明白,这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它的成败关系到今后中国能不能争回筑路权的大计。詹天佑发誓不修好京张铁路决不回北京,他将家都迁到了工地。

实际工程量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队开凿的第一条隧道是居庸关隧道。隧道尽管设计在一座山的最狭处,但仍然很长。如果从一头凿进,工程紧张,一定会延误工期。如果打竖井,山势过高石质坚硬,不易施工。最后,詹天佑选择了容易出问题的办法,稍有差错,两头凿进的山洞就可能擦肩而过,不能在中间部位准确对接。詹天佑衣不解带,亲自督阵,终于用非常可靠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工程开凿的另一条八达岭隧道,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詹天佑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同时,在青龙桥附近的东沟地带,地势险要,坡度极陡,为使铁轨减小坡度,修建了“之”字形线路。这是詹天佑的创造性设计,在国内外铁路史上都是罕见的。

詹天佑和中国工人们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完成了一道道工序,一个个工程。1909年8月,第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行抵张家口,宣告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全面通车!

治家之道

詹天佑是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他成功修建了著名的京张铁路,筹划过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礼、新易、京张、粤汉等线。但同时,他还是一名礼敬妻子、关爱儿女亲属的模范一家之主,其治家之道一直被世人所称道。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他便是其中的一个。他于同年夏回国。之后,他先后在福州、广州从事洋务工作,期间还参加了马尾海战。

1887年3月27日,26岁的詹天佑和19岁的谭菊珍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在澳门成婚了。夫妻感情很好,长女詹顺蓉于1888年1月17日出生了,之后,谭菊珍又连续为詹天佑生了2个女儿和5个儿子,一共5男3女,8个孩子。这8个孩子分别是:长女詹顺蓉、长子詹文珖、次子詹文琮、次女詹蕙颜(詹顺香)、三女詹蕙筠(詹顺带)、三子詹文耀、四子詹文祖、五子詹文裕。

一家人虽然颠沛流离,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詹天佑的8个子女都出生于不同的地方,他们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铁路修到哪,詹天佑夫妇就把家安在哪。北京水关长城附近的一处农房,夫妇俩当时就曾租住在那里。那是一户姓姬的人家,是很厚道的农民。他们很穷,詹天佑夫妇就给他们钱,让他们去买牛。后来那对夫妇还请詹天佑给他们新生的孩子起名。那处房子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样,依然能看到当年詹天佑简朴的书房,还有他和妻儿睡过的炕。

詹天佑看到夫人谭菊珍平时吃饭较慢,常常饭未吃完,饭菜先已冷了,就专门设计订造了一套保温餐具,供夫人专用。詹天佑的外侄女谭韫玉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谭菊珍常年有肺病,卧病在床,常常咳血,久治不愈,无法照料丈夫生活。有人巴结詹天佑,要给他找个小妾,被詹天佑坚决拒绝了,坚持细心地照料妻子,继续维持专一的爱情。

詹天佑的工资不低,每月有500多两银子,还有300多两其他的补贴,加起来一个月将近1000两银子(约今40万元)。其实,詹天佑生活的时代,纳妾风气浓厚,尤其是广东人爱好蓄妾。如广州大商人潘士成有50多个小妾,康有为有6个小妾,即使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大学者梁启超,在晚年也纳了小妾王桂荃(即夫人李惠仙丫鬟王来喜)。即使是“留学精英”的很多人,如严复、唐绍仪、马寅初等,也娶过小妾。詹天佑完全有条件、有理由纳妾,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

因为夫人的名字中有个菊字,詹天佑特别爱养菊花,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闲暇,他用菊花把庭院装点得花团锦簇。每当铁路工程碰到难题时,他信步庭前,驻足菊花丛中,仿佛与花细语,以此排忧解闷。他爱菊花,只要是好品种,不管什么价,都要设法买到手。爱屋及乌,詹天佑对岳父谭伯羌也是恭敬得无以复加。

詹天佑认为男人必须敬爱妻子,不爱妻子的男人,也必定不会忠于事业与朋友,他非常反感听到夫妻争吵、离婚这类事情,一旦听说谁家夫妻不睦,他总认为错在男人。在平时,他总是反复告诫部下要尊重爱护妻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京张铁路上,职工大多十分尊重妻子,家庭普遍和睦,夫妻吵闹打架的事情很少发生。很多职工还是“妻管严”,个别职工家里不睦,小心翼翼地遮掩,生怕别人知道。上世纪初,一群来参观的学生发现了这种风气,大为感慨,都十分敬佩詹天佑对妇女的尊重。

1902年的冬天,慈禧太后找到直隶总督、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说要造一条从北京通往清西陵祭祖的铁路。当时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用了6个月的时间建造了一条由新城至易县西陵的新易铁路。1903年4月5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乘坐专列,从北京永定门上车,经京汉铁路及新易铁路到梁各庄,全程120公里,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慈禧太后上车后就在桌子上放了满满一杯水,整个行程下来,杯子里一滴水都没有洒出来,慈禧太后大赞铁路铺得好,稳当。回宫后就命人把詹天佑叫了去,打开她的珠宝库,让詹天佑自己挑赏赐。詹天佑挑了一些珠宝和一座钟,回去后,他把珠宝分发给跟随他的几个工程师,自己只留下了那座钟。这座钟外面是玛瑙镶嵌,里面是金子做的。虽说这个是詹家的宝贝,但遵照詹天佑的遗愿,后来还是捐献给国家了,现在这座钟放在詹天佑纪念馆里。

1919年1月,由英、美、法、日等国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阴谋共管西伯利亚铁路和由中俄合办的中东铁路。2月,重病缠身的詹天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在会议上他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驳斥企图霸占北满铁路管理权的日本代表,最终取得了中东铁路由中国管理的权利。4月20日,詹天佑因为心脏病和疲劳过度回到武汉就医。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由于心脏病和极度劳累,积劳成疾,在武汉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8岁。口述遗言中,他念念不忘中国的铁路权益和修筑计划。遗言三条,言不及私。他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意愿,移灵北京安葬。谭菊珍一向体弱,多年患肺病,詹天佑逝世时,她正卧病在汉口俄租界鄂豫哈街9号家里。迁居北京后,她于59岁(1926年)病逝,夫妇相差7岁,夫人后7年逝世,与詹天佑合葬于北京西郊。

詹天佑对儿女等亲属十分关心。他在托美国朋友布雷肯里奇教授邮寄科技图书的同时,还专门嘱咐其给自己的孩子们寄来最喜欢收藏的美国硬币。他送长子詹文珖、次子詹文琮到耶鲁大学留学。对长女詹顺蓉的婚事也十分关心,帮助她寻找也是铁路工程师的如意郎君王金职(香港大学工学博士),可惜长女在1914年因难产去世,给詹天佑夫妇极大的打击。其他儿女长大后都事业有成,尤其是二子詹文琮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18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投身铁路事业,人称“小詹天佑”。他曾任广东省粤汉铁路工务处处长、湘鄂粤全线粤汉铁路工务处副处长;抗战期间,在株洲至萍乡间抢修被日机炸毁的铁路,因劳累过度病逝。国民政府以詹文琮因公殉职通令褒奖。詹天佑热爱网球,在武汉自建的家居旁,建筑了一个网球场,有时会与儿女们打上一两局。

他对亲属的要求十分严格,不徇私情。1906年11月9日,他写信批评同在京张铁路工作的一位亲戚谭丽泉:“近今一月余,阁下办事常常耽误公事,不用心。不知所办之事可能认真与否?”有一回,詹天佑的内弟赌博,输了1000大洋。他知道后,十分生气,挥笔写下一纸:内弟出丑,外兄概不负责!

詹天佑言传身教,努力发扬奉献国家、勇于创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家风。后人中涌现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三子詹文耀、四子詹文祖均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五子詹文裕的长子詹同济毕业于北洋大学,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次子詹同(同渲)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著名的漫画家。

纪念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詹天佑故居,二是展览陈列厅,三是纪念馆外模拟八达岭“人”字形铁路的小景园区。

在詹天佑故居旁,精心设计了一个模拟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园林小景区。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的干线铁路。由于要穿越崇山峻岭,施工难度大,詹天佑一举修成,震惊中外,以完美的成功粉碎了一些不怀好意的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赢得了世界铁路业界的尊敬。在紧贴詹天佑故居旁修起这一小景,突现了詹天佑最著名的业绩。长城与京张铁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有能力自立于世界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等展品,是反映这一主题的最精华展品。詹天佑1888年起,往北方修筑铁路,先后从事津榆、关外、萍醴、潮汕、沪嘉、沪宁、津浦、洛潼等铁路修筑,主持修筑了新易、京张、张绥、商办四川省川汉和广东省粤汉铁路。辛亥革命后,他任汉粤川铁路督办、交通部首任技监、全国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等职,并创立和领导了中华工程师学会,为开拓中华民族的铁路事业和现代化的工程学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詹天佑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自费办起詹天佑故居纪念馆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火车自动挂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