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小儿斜视的临床治疗价值比较

2019-11-12林子丹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斜视显微镜小儿

林子丹

【摘 要】 目的:分析在小儿斜视治疗中于显微镜辅助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7年6月~2019年5月止诊治的84例斜视患儿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患儿采取显微镜辅助下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斜视矫正术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斜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8.10%(P<0.05)。结论:斜视患儿治疗中于显微镜辅助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斜视;斜视矫正术;显微镜;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258-01  斜视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眼外肌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手术、药物以及光学疗法等。手术疗法则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且治疗效果最优的治疗方案,传统手术方案中在直视下实施斜视矫正,虽可获取治疗效果,然而手术耗时较长且容易诱发患儿结膜囊等相关并发症,因而亟待探寻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案[1]。本文旨在分析对于斜视患儿于显微镜辅助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治疗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6月起,到2019年5月止诊治的84例斜视患儿,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19,年龄区间处于3~11岁,均值(5.2±0.4)岁。对照组:42例,男女性别比为22/20,年龄区间处于3~12岁,均值(5.4±0.3)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手术前以三棱镜联合遮盖法及角膜映光法测定其斜视度,并且对患儿的裸眼视力、眼外肌功能、矫正视力和代偿头位等予以检查。术中均为常规全麻,观察组患儿采取显微镜辅助下斜视矫正术,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对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进行合理调节,结合手术需求可调节到5~10倍,在结膜穹窿处对结膜和筋膜进行剪开,对外眼肌进行勾出,确保患儿的眼直肌得以充分显露,同时需剪断肌间膜,对外眼肌进行分离过程中需保留肌鞘。依据事先计算的手术量对其数条直肌予以后退。应用可吸收线对结膜切口进行缝合,患儿手术后应用典必殊眼膏进行治疗,并对双眼进行包扎。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斜视矫正术予以治疗,患儿术中操作均于直视下开展并未借助显微镜相,关操作方案均同观察组。

1.3 评估标准 (1)对比两组的术中指标,包括手术用时及出血量;(2)两组患儿术后均进行1个月随访,根据其斜视度数的测定结果对手术疗效予以评估,显效:即术后患儿斜视度数<±5°;有效:患儿斜视度数处于5~10°;无效:患者术后斜视度数>1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8.10%(P<0.05)。

3 讨论

斜视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在斜视患儿治疗中主要采取手术方案,主要原理是手术中通过减弱患儿收缩过强的相关眼肌,并提升收缩能力较差的肌肉收缩力,进而促使眼外肌的肌力能够恢复至平衡状态,通常患儿在手术后可获取比较满意的第一眼位,进而可改善其斜视外观情况。由于眼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具有较高特殊性,因此在对患儿采取斜视矫正术期间术中操作的精细程度和精准性均具有极高要求,因而需要手术医生充分掌握眼部解剖结构与生理结构,并且还需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手术方案。传统斜视矫正术中是指在视下开展,然而术者无法对患儿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因此无法提高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精细度。并且术中无法对患儿眼部结构进行全面观察,导致器械操作和缝线过程中容易诱发相关并发症,患儿可能产生结膜囊肿以及穿透巩膜等情况,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显微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斜视患儿治疗中与显微镜辅助下进行矫正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2]-[3]。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手术用时及出血量等指标好于对照组。这也提示,于显微镜辅助下采取斜视矫正术与常规斜视矫正术相比,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其原因主要在于和传统的肉眼直视下实施相关手术操作相比,在显微镜辅助下可对患者眼部结构实现全面观察,进而可对其病变部位实现精准定位。并结合手术需求针对显微镜的倍率予以调整,进而可提升术中视野清晰度,有利于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能夠更好的保留患儿肌鞘完整度,能够防止由于术中操作不当而诱发的手术瘢痕、结膜囊肿和组织黏连等相关并发症。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斜视矫正术,能够克服传统斜视矫正术中视野不清晰以及定位不精准等问题,因此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斜视患儿治疗中于显微镜辅助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鹿麓.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的临床价值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8):111-112.

[2] 田晓丹.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66-67.

[3] 冯媛,刘馨甜,贾智艳.斜视常见手术方式及其基本原则[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9,27(1):48,

猜你喜欢

斜视显微镜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显微镜
显微镜下看沙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