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高危因素的临床调查情况
2019-11-12郑玉峰
郑玉峰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高危因素的临床调查情况,为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诊断性刮宫术及病理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对照组患者为非子宫你内膜息肉者,通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人工流产史、子宫肌腺症、宫颈息肉、绝经、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发生率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多与高龄、人工流产、子宫肌腺症、绝经、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高危因素;子宫腺肌症;宫颈息肉;高血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93-01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典型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是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不规则出血等症状的主要因素,严重情况可继发不孕,合并多种类型的临床并发症。该症可见于任何年龄,与患者激素水平变化联系密切,因此在绝经期后妇女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基于此,本次研究抽取120例接受诊断性刮宫术与病理检测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发病的相关性因素,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诊断性刮宫术及病理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共计60例,对照组患者为非子宫你内膜息肉者,共计60例,两组患者均无诊断禁忌,患者及家属已对本次研究内容充分知悉,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监督并批准研究,其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1.2 方法 以病理诊断为准,所有患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均已阴道超声为诊断依据,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初潮时间、绝经情况、人工流产、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同时包括慢性疾病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执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在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等方面的联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研究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人工流产史、子宫肌腺症、宫颈息肉、绝经、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发生率同样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子宮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因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所致,通常表现为基底层内膜的局限性增生,,初起时基底宽,以后逐渐形成蒂;发展为息肉后,可持续生长,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充满宫腔,致使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临床症状,影响生育功能。现代研究发现,致使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症因素主要来自于炎症刺激、雌孕激素受体分布不均衡、药物影响、遗传因素及其他细胞因子、蛋白酶、基因调控等[2];因此,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患者的年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发现,经病理检测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人工流产史、子宫肌腺症、宫颈息肉、绝经、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显著高于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同时与年龄因素高度相关,可见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人工流产史、围绝经期、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因素,同时与子宫肌腺症、宫颈息肉等疾病因素联系密切。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息肉的大小与患者临床症状,以生育要求为参考指标,采纳多方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分析药物疗法、期待疗法、手术治疗等途径优劣,给予患者更加具有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子宫内膜息肉治愈率。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多与高龄、人工流产、子宫肌腺症、绝经、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黄海英.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8):177-180+202.
[2] 程芳.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与宫腔镜治疗效果研究[J]. 临床研究, 2018,6(21):116-118.
[3] 尹秋华.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 2017,3(19):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