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乡村振兴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19-11-12张萍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摘要:我国作为历史悠久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非常广阔而又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地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节日、传统饮食等非物质文化,展现了古老农业的文明,对现代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承并发展农村优秀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时代背景,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振兴的可行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在民间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医药、戏曲、舞蹈、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审美、民族个性和民族传统具有非常紧密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通过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生成强大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最重要的资源,集中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先民创造并保存下来的各种文物。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能够成为全社会共同分享的成果,凝聚人心,共建和谐美丽的新家园[1]。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经历过数百年发展历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聚落文化风貌,包括乡土知识、生活礼俗、工艺美术、工作传统、居住环境等复合体系的乡村文化共同体,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如果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乡村也就变成了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

通过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生活的有机交融,可以确保当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邻里和睦,也能够为外出的游子提供情感归宿,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创作和长期居住,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过程中,不同背景的乡村文化都有自身特色,这些资源开辟为全新特色产业,可以全面推动农民致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策略

(一)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作为最重要的内容,要求当地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高广大农民的居住水平,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要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转化,就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大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保证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例如,通过非遗扶贫能够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或传承人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将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进一步激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驱动力,从而全面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振兴。

(二)重拾非物质文化遗产信仰

随着现代化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农耕文明出现明显背离,造成农村居民注重利益,忽视了邻里间的情感。为此,必须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的支撑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浮于事、民族信仰衰退的问题屡见不鲜,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够均衡,淳朴的村风、民风不复存在。只有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才能够齐聚民心,通过具有文化底蕴、民族气节精神遗产,使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更加完善[2]。

(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发挥产业优势,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旅游业进步。

隨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巨大,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开始产生“逃离城市,回归乡村”的情感,给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市场。

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以短途自驾游为主,存在明显的停留时间短、资源分散、人均消费低、节庆需求不均衡等问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优化升级,能够更好地吸引外地游客,通过民俗表演、舞龙舞狮等节庆活动,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乡村的质朴。通过出售民间传统雕刻版画、手工艺制品等,可以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果乡村失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养,就如同无根的花、无水的树一样失去了特色,也失去了灵魂。只有让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随着新技术、新需求而发挥巨大的价值,这样才能够使万年积淀、千年流淌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康丽.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民俗研究,2020(01):13-18+156.

[2]于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5):27-32.

作者简介:张萍,临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