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
2019-11-12察米热沙提·吾布力
察米热沙提·吾布力
【摘 要】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76.0%,观察组为98.0%,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比常规治疗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5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后明显提高死亡率,且此类患者需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改善严重恶化的呼吸情况[1]。随着无创技术的推广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更愿意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本文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58.3±4.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齡为(59.1±4.2)岁。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祛痰、平喘、利尿、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无创呼吸机治疗。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模式,呼气压参数调节在0-4mmHg、吸气压为8-10mmHg,血氧饱和度应超过90%。治疗过程中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呼吸参数。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3h/次,每天治疗3-4次。在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动脉血样有效改善,就可将呼吸面罩除去,进行鼻塞饲养,并渐渐减少呼吸机应用的时间。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将氧流量调整3L/min。
1.3 疗效判断 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气促明显改善,呼吸肌活动有效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并没有明显缓解,且各项指标并没有改善,甚至部分患者存在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x±s),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76.0%,观察组为98.0%,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主要是受到气流阻塞造成机体短时间内缺氧引起呼吸衰竭。此类患者很容易出现肺通气与换气障碍,继而造成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2]。因此,此类患者需予以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以便维持肺部气道正压,提高肺泡内牙,改善患者症状。无创呼吸机可利用口鼻实现机械通气治疗,有利于克服肺部气道阻力,提高患者通气量与呼吸频率,并改善缺氧状态与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对缓解病情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动脉血气水平,预防气管插管造成损伤,无需使用镇痛与镇静类药物,且不会影响患者说话、饮食,更易于患者接受。相对比常规治疗措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相对比常规治疗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杨全福.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7):70-71.
[2] 曹建存.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