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操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11-12方少琴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康复

方少琴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增加、饮食和运动习惯改变使得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由于脑卒中的发病较为突然,且脑血管病变后导致相应的皮质层出现严重的功能损伤甚至昏迷,因此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即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送医救治,但往往也会因为内囊或脑干受压迫而造成其锥体束完全或不完全阻断,出现一侧躯干的感觉和运动障碍,称为偏瘫[1]。偏瘫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出现自卑、自责等负性心理,不仅不利于治疗和恢复,还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形成额外压力。研究指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但对于康复训练的内容以及实施时间目前在临床上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而且还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形成额外压力。本院自2016 年开始就早期康复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展开观察和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间我院收治的15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74 例与观察组76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8 例,女性26 例;年龄60~79 岁,平均(63.72±8.51)岁;病因:脑梗死45 例,脑出血29 例;偏瘫部位:左侧30 例,右侧44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1 例,女性25 例;年龄60~80 岁,平均(63.67±8.46)岁;病因:脑梗死46 例,脑出血30 例;偏瘫部位:左侧31 例,右侧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和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及MRI病理诊断明确;均为首次发病并由我院接诊且住院时间不少于2 周;已向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者;住院前已经存在肢体运动残缺或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对本研究存在异议并要求转院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诊断明确后便进行抗脑水肿,降颅内压、防再出血、抗感染等常规基础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常规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则在生命体征平稳且病情无恶化迹象的48 h后便进行早期康复操训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3.1 早期康复操的制定 研究小组成员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对其中提及到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将其中的训练内容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早期康复操的动作设计,最终出台《本院脑卒中早期康复操第一套(试行)》,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示范操作并录制成视频录像以及编排成手册。

1.3.2 早期康复操的实施 研究小组成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便与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沟通交流,通过图片、动画或视频的方式来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偏瘫的认知,从而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通过临床病例介绍来帮助患者认识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待患者表示出对早期康复的积极认可后,小组成员便现场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操的练习。本套康复操分为上肢和下肢练习两部分,其中上肢动作一共5 节,包括举臂运动、内外旋臂、收展运动、耸肩练习和屈伸肘关节;下肢动作一共5 节,包括直腿抬高、屈足练习、屈膝运动、勾腿运动和屈膝摆腿。护理人员在进行首次练习时不仅要动作缓慢,而且还要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进行力度的调整,同时要求患者的家属在旁观摩学习。所有动作均练习5 次,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第一次练习完毕后研究小组人员免费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康复操练习视频和手册,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4 周后,分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2]和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3]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在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76 27.21±4.32 68.76±4.79 55.156 <0.001对照组 74 26.96±4.29 51.64±4.61 33.714 <0.001 t 0.356 22.294 P 0.723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在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76 29.19±3.32 65.53±5.21 51.280 <0.001对照组 74 29.26±3.37 44.87±4.69 23.252 <0.001 t 0.128 25.503 P 0.898 <0.001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运动功能障碍,不仅会造成患者正常肢体能力的残缺,而且还会使患者自理能力大打折扣,这就给患者及其亲属均造成巨大的负担和压力,部分患者甚至而出现极端的厌世情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均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赵永兰等[4]在研究中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结果与未进行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指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任彩丽等[5]在研究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联合康复方案,结果与常规康复组相比,联合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获得了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春英等[6]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的研究中通过Meta分析后指出相对于康复训练开展较迟的对照组,早期实施康复训练的试验组患者的Furl-Meyer运动评分和BI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周建梅等[7]研究中也指出神经组织在损伤后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神经组织的修复和代偿,尤其是能够在科学有效的良性刺激下使之前被破坏的运动反射弧能够重新建立,从而有效缓解肌肉萎缩、关节变形脱位等异常肢体表现。因此本研究在实施康复练习时便首先强调了早期性,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的48 h后便开展,结果所有观察组患者均能够在耐受范围内接受康复练习,这说明临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值得认可。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操练习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获得了显著改善,这说明本研究所采取的康复训练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康复操对上下肢关节的细节练习,从而有利于对神经形成专一的特殊刺激,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和重塑;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患者病情平稳后的48 h后,大多数患者对康复训练仍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和怀疑,因此在练习强度和时间上往往无法达标。而通过康复操的指导,不仅能够使患者的心理更为轻松,另一方面康复操的动作简单易学,也极大地促进了患者对康复练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了康复训练目的的达成。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SHI Xuemin (石学敏)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