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式发声训练在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嗓音恢复中的应用

2019-11-12于雪杰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渐进式嗓音喉镜

于雪杰

声带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主要表现是声音嘶哑,发病原因与长期发声不当有关。目前,临床上以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有些患者术后嗓音改善不明显,容易再次复发息肉[1]。相关研究认为发声训练是防止声带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之一[2~3]。本研究通过渐进式发声训练使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嗓音有所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本院耳鼻喉科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4]:单侧声带息肉;以声嘶为主要症状者。②排除标准:有哮喘病史;胃酸反流者;咽喉病史者;心肺功能不良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32.95±5.43 岁);病程0.6~10 年,平均(4.68±2.73)年;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4~45 岁,平均年龄(32.13±5.01 岁);病程0.4~10 年,平均年龄(4.35±2.6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宣教:①术后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雾化吸入bid,连续3 天。②术后禁声1 周,术后1 个月内避免大声说话、勿用声过度。③温凉饮食指导,忌辛辣刺激性饮食,戒烟酒。④术后1 个月门诊复查喉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渐进式发声训练,先进行无声训练,后进行有声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接受程度逐渐增加新的训练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2.1 嗓音知识宣教 术前1 天通过PPT形式向患者讲解发音器官的解剖、发音原理及嗓音卫生知识[5],包括避免“耳语”“小声”说话,讲解训练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立微信群“声带息肉康复群”,定时发送本科室拍摄的“发声训练”视频,指导每位患者按顺序进行训练。

1.2.2.2 膈肌呼吸训练 术后第1 天即进行膈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站立,双脚分开,用鼻做深吸气使腹壁膨起、横膈肌下降,而后缓慢呼气,使腹壁下降,横膈肌上升,勿用力过猛,每分钟呼吸各16 次,每次15 min,每天3 次。

1.2.2.3 姿势与运动训练 于术后第3 天加做姿势与运动训练,患者站立,下颌内收,颈部直立,喉部放松做张口、轻咬唇齿、舌尖在口腔内卷舌转圈等运动,每次练习5 min,每天3 次。

1.2.2.4 打哈欠发音训练 术后第4天进行打哈欠发音训练,自然打哈欠并叹出声音,体会口咽腔打开和喉下降时感觉,每分钟约8次,每次15 min。

1.2.2.5 水泡音发音训练 术后第8 天加做水泡音发音训练,口腔、下颌放松,用鼻吸气后连续、均匀、微弱地张口发出似吹水泡的声音,每次5 min,每天3 次。

1.2.2.6 咀嚼音发音训练 术后第15 天加做咀嚼音发音训练,开始患者先闭口舌部和下颌不停地上下做大幅度咀嚼,边咀嚼边发a、i、u等单音,每次5 min,每天3 次,至术后4 周。

1.2.2.7 定期指导 鼓励患者每周固定时间上传自己训练的视频到微信群,护士查看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其它时间督促患者按时练习,术后4 周提醒患者来门诊复查喉镜+嗓音分析。

1.3 观察指标

1.3.1 主观评价 ①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包括生理、情感、功能三个部分,每部分10 个条目,分值0~4 分,总分0~120 分,分值越高,嗓音障碍越严重。②嗓音嘶哑程度(GRBAS)量表,参考国内使用文献,选用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评估,分四个等级,0=正常,1=轻度,2=中度,3=重度,由3 名专业嗓音医师评估打分。

1.3.2 客观评价 德国XION公司提供的声学分析软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最长发音时间(MPT)、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主客观发声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MPT、D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VHI、GRBAS、Shimmer、Jitte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嗓音主观指标比较

表1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嗓音主观指标比较

注:a与对照组训练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VHI GRBAS 分级G(总嘶哑度)R(粗糙声)B(气息声)观察组40 训练前 54±3.43a 1.98±0.69a 1.88±0.68a 1.83±0.74a训练后25.9±2.53b 1.03±0.73b 1.08±0.73b 0.83±0.54b对照组40 训练前52.83±4.47 2.03±0.83 1.95±0.63 1.65±0.86训练后33.18±2.99 1.50±0.71 1.50±0.67 1.53±0.75

表2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嗓音客观指标比较

表2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嗓音客观指标比较

注:a与对照组训练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MPT(s) Shimmer(%) Jitter(%) DSI(%)观察组40 训练前12.68±1.7a 2.19±0.31a 0.79±0.16a-1.62±0.93a训练后15.62±1.19b 1.89±0.18b 0.48±0.14b-0.38±0.14b对照组40 训练前12.78±1.61 2.24±0.35 0.83±0.16-1.59±0.86训练后13.18±1.33 2.03±0.21 0.68±0.14 -1.3±0.11

3 讨 论

李明芳[6]等通过研究发现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使心理、生理达到一种平衡。渐进式发声训练也可通过训练改变术后患者不良发声习惯和行为,重建正确的发声方式,以达到促进嗓音恢复、减少息肉复发的目的。与常规发声训练比较,其存在下列优势:使患者训练时更放松,有利于咽肌放松和气道张开。训练后观察组患者MPT、DSI与对照组比较有了增高,VHI、GRBAS、Shimmer、Jitter均有所降低;更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出院后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观察组患者嗓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渐进式发声训练对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嗓音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渐进式嗓音喉镜
嗓音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Tosight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