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比较

2019-11-12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征象椎间盘脊髓

邓 贤 曹 钺 朱 炜

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正随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节奏和不良习惯等影响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舒适度[1]。同时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会感受到强烈的自觉疼痛感且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一旦发展累及到椎体骨质,甚至脊髓。患者的不适感会明显增加,同时增加了对疾病的治疗难度。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存在差异,而治疗方案也对应的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及时准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2]。当前对腰椎间盘突出主要通过影像学技术方式进行诊断,MRI、CT均是其中应用相关较为广泛的类型,但两种方式对此类疾病患者哪种更加具备诊断价值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更加系统深入的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MRI、CT两种影像学手段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某院近年来诊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资料梳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 例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年龄在21~63 岁,平均年龄(42.1±2.2)岁;病程2 个月~7 年,平均(4.7±0.8)年。入院就诊时存在坐骨神经痛、腰部疼痛以及活动范围明显受限等症状。排除标准[3]:幽闭恐惧症;急性炎症;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MRI、CT影像学扫描检查。CT机型号为NeuviZ128CT,MRI仪器为Mstar0.45T。①CT检查: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平躺在扫描床上,根据扫及腰骶椎范围定位图像,然后设置对应的扫描线,对患者以下范围进行扫描,L1/2、L2/3、L3/4、L4/5、L5/S1的椎间盘,对每个椎间盘均进行全面详细的扫描,相关参数具体设置如下: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s,层厚设置为2.5 mm,间隔10 mm。为患者进行CT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密度等数据,另一方面在对应的范围内观察患者椎体、椎弓、椎小关节,作为对病变状态判断依据[4]。②MRI检查: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平躺在扫描床上,从脐上两指开始定位,进行MRI扫描,扫描过程中序列情况依次如下:SagSE2DT1W、SagFSE2DT2W、SagSTIR2DT2W、AxiFSE2DT2W,T1WI的具体参数 为TE 17753ms,TR 620000ms;T2WI的 具 体 参数为TE 120000ms,TR4000000 ms。为患者进行扫描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矢状位下椎间盘信号变化状态、信号特点、椎体形态等情况,另一方面从矢状位、横断位的角度了解脊髓还有硬膜囊受挤压的情况,椎间盘突出、膨出情况,椎管各个径线之下宽窄程度[5]。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根据病史、查体及病理检查诊断出80 例研究对象中有75 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以此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分析了MRI与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如下表1 所示,MRI检查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CT检查,且漏诊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像学征象 在各种征象方面,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方面有优越性,CT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有优越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结果对比(n, %)

表2 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比较 (例)

2.3 MRI与CT诊断图像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图像,可见图1。

图1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图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是因为外伤所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具备多种类型,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6],但近年来由于工作方式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影响,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椎间盘突出是由于外伤引发的椎间盘劳损、变形、髓核脱出或者纤维环破裂等,对脊髓、脊神经造成压迫和刺激,从而引发出现各种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存在坐骨神经痛、腰部僵直、局部压痛等症状,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且正常活动也会受到限制,从生理方面蔓延到心理,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MRI、CT检查。其中X射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情指导价值极为有限,不能让医生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类型,因此并不常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CT、MRI是临床对此类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式,近年来临床价值得到验证被广泛应用[7]。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检查能够扫描较广的范围,而且整个扫描过程不需要耗费太长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够完成对多个区域的观察和检测,而对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也相对令人满意,除了对疾病诊断的实用价值,CT扫描无需患者承担过高的经济压力,接受程度高。但对腰椎间盘突出而言,CT扫描诊断的缺陷在于其分辨率相对有限,对于椎间盘游离还有髓核游离过程中形成的硬膜外肿物难以有准确的判断,CT扫描过程中还会出现辐射,这对于部分机体衰弱或者老幼特殊群体而言,具有禁忌症[8]。MRI检查是影像学当中相对较为新型的诊断手段,这种检查方式通过不同序列,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包括矢状位、冠状面扫描,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满足多层次、多序列、分辨率高的要求,通过这种检查手段可帮助医生检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信号甚至是侧隐窝的狭窄程度等,医生通过这些图像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椎间盘的真空象、椎间盘游离情况,且整个检查过程中不会出现辐射从而影响受检者的健康,但缺陷在于整个过程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经济费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而言这种检查方式不在性价比考虑范围内[9]。

在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当中,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的阳性率当中,MRI检查方式所得数据有明显优越性,但在各个征象具体鉴别方面,两者却各有优势和缺陷,MRI在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方面有显著优越性,而在椎间盘积气以及钙化方面,CT检查方式效果则相对更为突出。结合相关数据以及研究后可知,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准确性相对于CT检查更为突出,有效降低漏诊的概率,对于诸如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等征象判断也具备优势,但在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方面CT扫描优势更为明显,且从经济、操作便捷性考虑,CT也具备优势。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MRI、CT检查各有优劣性,需要综合考虑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合理选择检查方式,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征象椎间盘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