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故园,何以护卫?
2019-11-12孙思
本刊记者 孙思
残颓的城垣塔楼间,伸展着一条仅容单车通行的车道,一旁的草坪旷地上,是一群席不假暖的身影在烈日下躬身劳作:有敲打石块的、有拉锯木料的、有往机器里倾倒粉末的,还有在横架着的木头上挖掘凹槽的……仅因无法知晓塔楼的确切高度,负责重建规划的建筑师便将塔楼上部设计成了高低起伏的“未完成”式,不着一丝痕迹,却饱含心意——人们横亘数十载的规划筹谋,绝非一夕间心血来潮的胡乱折腾;更满怀循序渐进的短期愿景,而不是快速重建以捞得一时之利——偏僻的法国北部山村一角,正在为重拾它数世纪之前的久远记忆孜孜不倦……
国内外对于村落保护的动机似乎是共情的。在中国,“以农业生产为根基建立起来的华夏民族,从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农民耕耘撒播、俯仰天地间,在于“二十四节气”的迎来送往中寻回了身心的安顿与和解。唯有相知才能相爱,只有相爱才渴望相守,正是基于此种情感基调,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在观念上,已从单纯追求表象的“修旧如旧”,慢慢转向“故”字诀优先,开始习得尊重古老“物之道”的重要性,甚而至国内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佳绩亦逐渐赢得了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之纷纷点赞,相关“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
然而法国人似乎还是比我们先行了一步。如若终不能确定“故”为何物,何不尽可能留存它的本来面貌?曾经的荣光抑或是磨难,皆是历史本尊最好的代言人,自有后人评说。
青岛美丽村落与修旧如故
伴随“美丽中国”建设的纵深推进,“美丽乡村”之意蕴内涵也呈现出愈发丰富的特点,而传统村落之妥善保护与文化传承正是“美丽乡村”愿景照进现实的灵魂所系。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遵循生态美、人文美等“五美”融合理念,在落地“美丽乡村”时将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与有效利用置放在重要位置,既追求形塑更重视“精气神”的打磨。
一方面,坚持全域统筹观念,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建设宜居幸福家园重要一环,2016年,《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及《青岛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相继出台,青岛在妥善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硬化与绿化、特色与系统”之对立统一关系上下大力气,做足文章。另据实践所得,总结提炼出《关于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的通知》及《青岛市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品质“二十条”》等一批实用性能强、导航水平高的政策文件,在理论及操作层面对美丽乡村建设给予精准指导,更对该市所辖乡村博物馆与村史馆进行严格普查——注重从区位条件优越、环境基础良好、特色产业鲜明、聚落历史悠久、留存文物古迹能够传承乡风乡韵的村庄中,择选出典型示范。
另一方面,青岛坚持不搞大拆大建,要求对全市建设项目按照规划红线、建设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建设手续合法合规,亦对古树、名木、历史性遗迹予以有效保护。其中,已有雄崖所村修缮还原了把总衙门,恢复重建了北城门楼,另对15处明清时期老房子施以回收整修。
同步贯彻始终地,更有青岛对传承乡土记忆的执着追求。该市强调了对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红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积极保护,挖掘村庄历史传说,让村名村史承载乡土记忆。截至2018年底,仅即墨区山东头村一处,既已通过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形式将海洋文化、节庆文化、渔文化、福文化、田横历史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有效融合宣介。另有西海岸新区藏南镇于家官庄余氏祠堂的修复工程值得一书——工程最终得以促成一处完好重现姓氏文化、议事制度及传统祭祀制度的重要场所落地。与此同时,全市亦更新建成村史馆计110个。
截至2019年8月,青岛已有3个村落荣获国家级特色村庄和休闲美丽乡村称号,更有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落获得65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此外,该市亦投资2984万元,对35个涉及重点文化保护及文物修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施予了妥善的文化保护及文物修复。至此,全市美丽乡村达标覆盖率达到63.7%。
大理殷殷嘱托与桑梓之情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犹忆及2015年1月,总书记曾莅临此处感言,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而今,白驹过隙,悠悠已四载,重立洱海边,观碧波荡漾、惜白云苍狗,在伟人当年眺望的地方,已立起巍然巨石,上刻“立此存照”四个大字——大理州古生村旨在借此立誓:改善洱海生态,不舍昼与夜。
四年多来,大理紧紧围绕着以洱海治污为重点,以古生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自然村落的保护建设。为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2017年,大理下发《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要求相关餐饮客栈暂停营业予以整顿,惟有达到治污标准,店家才被允准重新开张。深知彼时的停业正是为了更远的未来,其间不乏客栈店家自主建成三级化粪池,以确保污水不外流。同年,洱海保护治理抢救行动亦在洱海流域全面展开,其中包括整治流域违章建房、整治流域餐饮客栈违规经营的“两违”整治,村镇污水整治、村镇“两污”治理行动,面源污染减量行动,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流域综合执法监管行动和全民保护洱海行动……2018年监测显示,洱海全年水质皆为优等,大理全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更达到61.22%。
孰能知晓?抛开洱海这个名烁古今的大IP名头,古生村本尊,作为洱海畔众多白族自然村落之一,既已拥有长达两千多年悠久历史,其文物古迹遍布,从始建于明代的福海寺、水晶宫、凤鸣桥,落成于清代的古戏台抑或龙王庙,到年代久远的参天古木、古寺、古桥,可谓古香古色,仙气飘飘。2015年4月,《湾桥镇古生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编制完成,文件要求落实相关古院落保护调查工作,明确村落保护范围、保护措施,明令对大青树等文物古迹分类保护,对7户白族民居古院落挂牌保护,对老民居消防安全隐患予以排查整改。此外,亦对村内若干文物古迹实施修旧如旧提升修缮,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一批人文景观的质素水平。2016年,立足生态保护不动摇,大理亦编制了效期15年的《古生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即时生效,旨在坚持一次性规划设计到位,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切的努力都在于秉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以规划引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将古生村建成洱海之滨生态环保优先、民族文化浓郁、田园风光秀美的幸福家园及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典范。
松阳拯救老屋与松阳现象
“难忘日间禾苗香,最忆夜半月如霜……”那些回忆所倚势的古老的生存方式,于唇齿吐纳间,传递着最为饱满与绵长的羁旅情愫——千言万语道不尽,皆是那故园桑梓情怀与乡土气韵的万般幻化与缱绻,千载共鸣,何曾式微?
然在城镇化浪潮裹挟之下,乡愁的物质载体,传统村落的生机与韵味却在被不断冲刷与暗蚀——人走了,老屋没落,昔年煊赫旧家声俨然湮灭于荒烟蔓草、断壁颓垣……悲乎?
历史不容忘却,在国家文物局之倡导下,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了对中国传统村落中传统建筑修缮给予专项资助的“拯救老屋行动”公益计划,欲就复兴传统村落的“根”与“魂”先行探路……彼时,作为全国唯一的关联项目试点县,松阳荣膺新命。
事实上,松阳县地处浙江省丽水市一隅,作为省内最早建制县之一,因其传统村落数量极多、风格多样、保存完好,常被美誉“最后的江南秘境”。早在2015年,此地既被钦点为全国唯一的传统保护利用试验区。
此番言及的行动,其“拯救”对象涵盖松阳“中国传统村落”内除国保省保外的文物保护单位,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私人产权文物建筑。行动欲借两年时间投入4000万元,对松阳留存老屋实施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
在建制上,松阳县统筹成立了“名城古村老屋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着力专项重点保护构成中国传统村落完整风貌的历史建筑。在理念上,该地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原则,欲通过“中医调理、针灸激活”的方式,逐渐恢复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目下的松阳老街,绝不是一件外旧里新、有物无人的“仿古摆设”,而是一幅流动着的,活色生香的传统生活“盛宴”。在实践中,参与“老屋拯救行动”的传统工匠更逾700人,涵盖了木匠、瓦匠、泥匠、篾匠等诸多传统手艺人行当,主体几乎皆为50岁上的老匠人。
松阳老街在岁月中铺展续命,“百工”手艺因“拯救”得以传承复兴——我们说,这才是真正的“活化”与“守护”。截至今年,松阳既已完成了54个村落650户居民的民居改造,其中的490户更具备了一定的经营条件。事实上,很多村落早已跨越了单一的民宿经营模式,开始精准定位起艺术创作、休闲度假、运动健身及养生养老等细分市场的深耕作业。
2019年11月1日,于去岁启动编制的《丽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将正式落地实施,文件将致力于为行进中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补上“断点”、破除“堵点”、消灭“盲点”。恰逢现下的松阳理念正在向丽水其他地区渗透与广植,借势政策东风,松阳还将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呢?